元程端學撰。端學為元代學者,一生對經學、天文學皆有建樹,其生平事跡詳見《春秋本義》。端學在國學時撰成《春秋本義》三十卷,後又歷舉諸說得失,以闡明去取之意,而撰成此書,意為《本義》相輔而行。《四庫全書總目》認為,此書最紕繆者,莫過於堅執周用夏正一條;,反覆引譬,至於一萬餘言,無一不郢書燕說。甚至於隱公元年不書即位,亦認為即位當在前年十-月,故正月不書,認為改正不改月之證,其陋殆不足與辯。端學解經,大有宋儒遺風,特別是繼承了孫復諸人尊經棄傳的思想,說解全以己意為之,故清儒皮錫瑞在《經學歷史》中指出“宋儒乃以義理懸斷數千年以前之事實”,應該說,宋儒治經之弊端,幾乎全盤為端學所承繼。故《總目》所批駁,實為本書之要害。不僅如此,其他論述,亦多與經意不符,原因就在於其誤從孫復之說,根底先乖,故每事必穿鑿其文,務求聖人所以貶;即使本條無可譏彈,亦必旁引一事或一人以當其罪,遂致全書時時交離,每每□□。至於其歷舉諸家,各加抨擊,雖然過於懷疑三《傳》;但對於前儒,特別是宋儒的一些深刻瑣碎之談、附會牽合之論卻能一舉摧陷。遺憾的是,雖然如此,但由於端學立論已先誤,故雖能批駁先人之誤,可自己的觀點亦不正確,所謂“失於芟除糾結之後又自生糾結”是也。此書與端學其他幾部有關著作互為補充,對研究元代經學,特別是《春秋》學的一般狀況及作者的學術、思想,有參考價值。
傳本為《通志堂經解》本及《四庫全書》本。
相關詞條
-
春秋或問春秋劉氏傳
內容介紹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曆下詔,開四庫全書館,次年敕修“四庫全書”。 於是,乾隆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委派紀昀等著名學者一百六十餘人,開始編...
內容介紹 -
《春秋穀梁傳》
《春秋穀梁傳》為儒家經典之一。與《左傳》、《公羊傳》同為解說《春秋》的三傳之一。舊說魯人穀梁赤“受經於子夏,為經作傳”。實際應是孔門講習《春秋》的若干代...
簡介 流傳情況 主要意義 興盛原因 學術特色 -
春秋大義
中國儒家思想中其哲學思想的價值取向;儒家思想在社會價值、倫理道德和社會禮儀等方面的看法、取捨和褒貶。其本質就是個人在群體的社會生活中,在與其他人、周圍的...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歷史緣起 -
吳越春秋
《吳越春秋》,東漢趙曄撰,是一部記述春秋時期吳、越兩國史事為主的史學著作。《吳越春秋》著錄於《隋書·經籍志》和《唐書·經籍志》,皆雲趙曄撰,十二卷。然而...
-
春秋大義[《春秋大義》——熊逸]
《春秋大義》是2007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逸。中國儒家思想中其哲學思想的價值取向;儒家思想在社會價值、倫理道德和社會禮儀等方面的看法...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歷史緣起 -
春秋或問(呂大圭)
大圭嘗撰《春秋集傳》,其書今已不傳,此《春秋或問》,即為申明《集傳》之意。 大旨於三《傳》之中,多主《左傳》、《□梁傳》,而對於《公羊傳》,卻極力排斥,...
簡介 -
《華芝春秋》
《華芝春秋》是慈谿女作家朱菁的長篇報告文學,2009年10月由寧波出版社出版,榮獲中國首屆“星光杯”感動中華·全國大型徵文活動優秀文學作品一等獎。
作品簡介 內容人物 解讀和分析 作者介紹 作品評價 -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一種說法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
簡介 春秋五霸 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
春秋[漢語詞語]
中國古代先民極其重視春,秋兩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語言含義,常常用來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時,光陰,年齡等。 “春秋”作為一個重要的先秦年...
基本解釋 古代史書 春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