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仙洞

呂仙洞

呂仙洞又名呂公洞,依據漢族民間傳說中呂洞賓的故事而建。位於黃鶴樓東北腳下73米、白雲閣以西206米處。 呂仙即呂岩,字洞賓。武宗會昌年間(公元841—846年),兩次應舉不中,遂浪跡江湖,求仙訪道,後遇鍾離權,被授予丹訣,隱居於終南山修道,並曾到各地遊歷。之所以在黃鶴樓有很多呂洞賓的傳說、故事、遺蹟,與相傳他在此修仙有很大關係。

從北宋始,有關呂洞賓的神奇傳說逐漸多起來。至元代,他被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並被道教全真道尊為北五祖之一,後又成為中國民間流傳極廣的“八仙”故事中的八仙之一。由於呂洞賓的名氣越來越大,成為明代以後民間最得寵的神祇,所以,有很多景點、名勝就附會到呂洞賓身上,呂仙洞便是因此得名。
在宋、元時代的書籍中,曾有呂仙(實為呂元圭)在黃鶴樓旁石照亭題寫“黃鶴樓中吹笛時,白蕷紅蓼滿江湄,衷情慾訴誰能會,惟有清風明月知”之詩和呂岩“歷江州登黃鶴樓,以五月二十日午刻升天去”的記載,民間便認為呂洞賓到過黃鶴樓,畫鶴於壁的神仙也變成呂洞賓。不僅如此,在有關黃鶴樓的很多傳說,如“跨鶴登仙”、 “結棗如瓜”、“擲桃映石”中,其主角都成了呂洞賓,乃至以後在黃鶴樓景區內,又出現了“呂公洞”、“跨鶴亭”、“仙棗亭”、“仙桃跡”、“純陽樓”、“呂祖閣”等紀念性的景點和建築。其實蛇山上的呂公洞早已有之,陸游在《入蜀記》中曾提及“結廬洞側,設呂公像其中”,說明有些景點早在南宋時期就已附會到呂洞賓身上。
老百姓喜歡呂仙,就連他的名字也被人們編成了故事:呂洞賓原來姓李,娶妻金氏,夫妻恩愛,生活美滿。 一日,有—老道預測他和妻子將遭橫禍,不得善終。老道隨即指點:“如去黃鵠山黃鶴洞修道,或可倖免。”夫妻聽罷,遂去蛇山,找到了這一天然石洞,見上題“黃鶴洞”,便棲身隱居其中,緊閉石門,潛心修煉。因洞中只有他們兩口,便改姓為呂,長年與山石為伴,改名為岩,洞中自嘆人生為過客,乃號洞賓。金氏死後,只呂岩一人,便號“純陽子”。故事雖多穿鑿,卻也別具興味。
現在的“呂仙洞”是在原洞址上稍加擴展重建的。洞呈“U”型並貫通,內設有由一整塊漢白玉石精雕而成的呂洞賓平臥雕像以及香爐等,整座雕像長3.1米,高1.7l米,重5噸,呂洞賓神態安詳、栩栩如生。洞門為青石牌坊,
“呂仙洞”三字為原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馮牧所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