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後人為紀念望帝,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五日前後辦起了鵑城賽歌會,賽歌會場地就選在望叢祠。參加賽歌會的歌手都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農民,以唱山歌為主。唱山歌在四川又叫“吼山歌”,大多是自編自唱,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賽歌會期間,縣城內舉辦各種文化、娛樂、體育活動和土特產品展銷。1983年,始於明末清初中斷於解放前夕的望叢祠賽歌活動,經郫縣文化局、文化館業務人員倡議,由文化局批准得以正式恢復,並定名為郫縣首屆望叢賽歌會。首屆歌會由縣文化局主辦,縣文化館承辦,在望帝陵、高船房等處舉行了為期一天的山歌、民歌民眾演唱活動,參與者和觀看者都十分踴躍,進祠人數達兩萬人。
1984年起,歌會改由縣人民政府主辦後,為適應文物保護管理和每年賽歌會的需要,縣上在組建郫縣文物保護管理所的同時,對整個祠進行了整修和拓展,並實行了對外開放,開始了遊客接待。
1987年前後,望叢祠內旅遊景觀和旅遊接待設施基本完善,發展成為成都市近郊一處觀光休閒的旅遊熱點。在每年大端陽望叢賽歌會前後,遊客接待更是應接不暇,這是郫縣最早的旅遊經營活動。
所在城市
郫縣位於川西平原腹心,地處西南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市近郊,距成都市區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生態環境優美,市政設施完善,區位優勢、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突出。全縣幅員面積437.5平方公里,轄14個鎮(街道),總人口48萬人,非農業人口10萬人。郫縣古稱“郫”,亘古至今,就是一片宜於創業、人居的富庶之地。距今二千七八百年的蜀王杜宇、鱉靈,即以郫為都邑。《路史·餘記》卷一說:開明子孫八代都郫,九世至開明尚,始去帝號稱王,治成都。郫邑作為古蜀國都城,歷時二百多年。晉常璩《華陽國志》記載:“後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移治郫邑……杜宇稱帝,號曰望帝”。古人定都不僅有對經濟、戰爭等諸多因素的考慮,還要考慮這一地域是否有可能發生洪澇等重大自然災害。古代蜀地經常暴發洪水,但據《蜀王本紀》、《華陽國志》、《水經注》等諸多文獻記載,早在李冰之前三四百年的望叢二帝時期,兩位先帝便帶領蜀人初步完成了“決玉山”(開鑿玉壘山寶瓶口)、“別江為沱”(導岷江之水入沱江),繼而鑿開金堂峽等一系列浩大的水利工程。後世史學家公正地評價說:“開明(鱉靈)肇其端,李冰集大成”。大量史實表明,正是杜宇、鱉靈兩位先帝,為以後蜀地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飢謹,時無荒年”(《郫縣誌》民國版)、“國富民殷,資貨無求於外”(西漢《地理志》)的“天府之國”奠定了基礎。
郫縣人文積澱豐厚。不僅水美花香,而且文氣很盛,才俊輩出。史籍稱郫縣人“敏惠質樸”,“人多兢利,士有好文”。在這塊土地上,不僅誕生了大道學家嚴君平,被稱為中國“西部孔子”的大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揚雄,大司空何武,中國減筆畫始祖石恪,古代發明家何稠,大詩人張俞;近代民主革命家楊靖中、張達三,當代中國鐵路建設先驅藍田,資深院士肖倫,當代作家肖萸和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等各個時代的精英,客籍的一些文化偉人如杜甫、陸游、張大千、葉聖陶等,也曾在郫縣留下深深的足跡,杜甫的《杜鵑行》、《野人送朱櫻》等歌詠郫人的優美詩歌至今仍膾炙人口。
郫縣氣候宜人。縣內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C,一月平均氣溫5°C,八月平均26°C左右。細雨如絲,煙霧迷濛,適宜各種作物生長,更適宜人們安居樂業。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祖先後輩的辛勤創業,郫縣向以物產豐饒著稱。它曾經是川西的糧倉,中國糧、油、肉生產基地。據《元和郡縣誌》等記載,在唐代,郫筒酒和絲綢製品已成為貢品,成為皇帝獎賞功臣的主要禮品。至今,遠揚詩壇的郫筒酒,不可或缺的川菜之魂的郫縣豆瓣,堪稱蜀繡始祖的郫縣女紅,仍然是郫縣工藝三絕。滿倉滿罐的糧油,四季常青、四季常新的各色各類蔬菜,更能細細地品嘗出川西民間風味。
郫縣,這座具有悠久燦爛文化歷史的古蜀國都城,幾千年來,望叢二帝的子孫在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這裡擁有優質的水資源、適宜的氣候、肥沃的土地、富饒的物產、淳樸的民風和亘古未變的“望叢精神”,是真正的天府之國,人間天堂。
200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115億元,增長28%;全口徑財政收入23.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5.5億元,分別增長68.5%和6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00元,增長12.3%;農民人均純收入5726元,增加570元。
按照縣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和十二屆二次黨代會的安排部署,2008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28%;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0億元,實際使用外資1.5億美元,外貿出口增長2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600元;城鎮化率同口徑提高3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縣第十二次黨代會決策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為主線,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規範化服務型政府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為保障,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深入推進“三個集中”和新農村建設,促進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互動發展,加快建設實力郫縣、魅力郫縣、活力郫縣,促進社會事業協調均衡發展,全面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建設更加富強和諧秀美的成都西部新中心。,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以上,力爭達到15%,2011年人均GDP達到4500美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0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50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3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8億元;城市化率達到70%;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低於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社區醫療衛生覆蓋率達100%,已登記失地農民就業率達92%,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率達到100%。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指數力爭進入中國“百強縣”。
相關圖片
相關詞條
相關連線
[1] 九游網 http://www.9tour.cn/info/324/3279.shtml
[2] 秀中國 http://sharechn.com/zone/chengdu_2_5_1051_Info.html
[3] 文化旅遊網 http://www.nqly.cn/Html/dqgl/22520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