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吸血蝙蝠的身體都不大,最大的體長也不超過9厘米,沒有外露的尾巴,毛色主要呈暗棕色。它們的相貌看起來非常醜惡,鼻部有一片頂端有一個呈“U”字形溝的肉墊,耳朵尖為三角形,吻部很短,形如圓錐,犬齒長而尖銳,上門齒很發達,略帶三角形,鋒利如刀,可以刺穿其它動物的突出部位而飽食。
由於吸食流質的血,食道短而細,並且有狹長的胃。它們的前後肢和指尖都有寬大的翼膜相連,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翅膀,以利飛行,後肢之間生有蹼。吸血蝙蝠的眼睛比其他蝙蝠的眼睛更大,但是在漆黑的山洞裡卻沒有什麼作用。它們的嗅覺和聽覺很靈敏,跟其他蝙蝠一樣具有“回聲探測器”。
它們發出的高頻聲波,超出人類的聽覺能力。只有當這些聲音被放慢到原速的1/8時,人類才能聽到。像其他蝙蝠一樣,吸血蝙蝠有尖鉤般的利爪,可以緊緊攀附著岩石的裂縫,或粗糙的邊際。雖然大多數蝙蝠在地上都無能為力,但是吸血蝙蝠有細長的腿和前臂,這使它們能夠毫不費力地在地上移動。睡覺的時候,吸血蝙蝠則通常用一條腿吊著。
食性
本科食性特殊。它們在天黑之後才開始活動,每晚定時覓食。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嗜吸鳥血,而吸血蝠則吸哺乳類血。它們降落於牛、馬、鹿等寄主附近地面,然後爬上前肢到肩部或頸部,利用其上門齒和犬齒,能切開幾毫米厚的皮膚,用舌舔食流出的血液。偶而也在家畜腳上吸血,它能不時迅速跳
動,以避免寄主腳的防禦動作而造成傷害。由於吸血蝠唾液中的抗凝血劑,能使血液減速凝固而吸血相當順利。每頭蝙蝠每晚吸血量超過其體重的50%,一隻34克的吸血蝠,每晚大概吸血18克。
吸血蝙蝠如此大量吸血,在一些地區妨礙家畜生長,也由於它傳播狂犬病和其他疾病,因此它們是些令人討厭的動物。吸血蝠偶爾也吸人血。
吸血蝠腎臟的機能極為有趣,它有顯著濃縮廢物的能力。吸血幅在取食後不久便排尿,迅速喪失所吸血液中的大部分水分。這樣,蝙蝠在吸血後能輕裝飛回棲息地,既可減少能量消耗,也可減少危險。回到棲息地後,繼續消化這些脫水的血液,直到形成糞塊,不再喪失水分。
世界上有許多關於吸血鬼的傳說,在美洲有一些以吸血為生的蝙蝠使這個傳說成為事實。當地曾流傳著一種迷信的說法,認為它們都是無惡不作的巫婆,在夜裡脫了皮,變成一個火球,躲在僻靜的角落裡,一有機會就飛到人和動物身上來吸血,真可謂殘忍的“吸血鬼”!
分布及習性
吸血蝙蝠在分類學上隸屬於吸血蝠科、吸血蝠屬,共有3種,即普通吸血蝙蝠、白翼吸血蝙蝠和毛腿吸血蝙蝠,均分布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吸血蝙蝠都是群居的動物,成群地居住山谷洞穴的頂壁,似乎在分享著相互陪伴的歡樂,過著引人注目的群居生活。吸血蝙蝠棲息在幾乎完全黑暗的地方,在它們的藏身地由於淤積的消化血液散發出一股濃烈的阿摩尼亞氣味。它們白天潛伏在洞中,等到午夜前飛出山洞,常距地面1米左右低空飛行搜尋食物。
對一般人來說,吸血蝙蝠是令人厭惡的,甚至是骯髒的。但實際上它們是比較乾淨、整潔的動物,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認真地梳理打扮,經常用利爪把身體上纖細柔軟的毛梳理整齊。因此,據說16世紀的印加帝國皇帝還擁有有一件用吸血蝙蝠的皮製成的大擎。當排泄的時候,吸血蝙蝠會小心翼翼地把身子離開洞壁,以免弄髒自己。這些糞便堆積在各群吸血蝙蝠的下面,成為其他一些生物的樂園。
吸血蝙蝠的生理系統變得非常特殊,除了嗜血以外,已經再也不能吃別的東西了。吸血蝙的壽命較長,平均壽命為12年,一生所吸的血竟有100升之多。壽命最長的一隻雌性吸血蝙蝠曾在籠中生活了19年半才死亡。
進攻方式
它總是小心謹慎地飛到襲擊對象跟前,在上空盤鏇觀察尋找下手機會。它們往往尋找熟睡的受害者,直接飛落在它的身上,而更多的是飛落在它的身旁,然後再悄悄地爬過去,爬上受害者的身上,這樣不容易被發覺。
它們選擇動物的裸區或毛、羽稀疏部分,如肛門、外陰周圍、雞冠和垂肉等裸露部分,耳朵和頸部以及腳也常被光顧,當選中合適的地方後,便迅速地用尖銳的利齒輕輕地將皮膚割破一道淺淺的小口,然後縮回來,試探一下對方是否已經熟睡,由於受害者不感到疼痛,通常不會被驚醒,仍然保持安靜狀態。
吸血蝙蝠在吸血時一般每秒鐘吸5次,對於不同的對象會選擇不同的吸血部位,例如對於牛和馬,專咬背部和體側;遇到豬,專咬腹部;如果是鳥類,則咬腿部。有人曾目擊一隻吸血蝙蝠用翼鉤攀住一隻雄雞的腿,自己的後腿也站在地上,雄雞走時它也跟著走,邊走邊吸雄雞的血。由於當地的農場主通常在夜晚把家畜拴起來,以免走失,結果這樣的家畜特別容易受到吸血蝙蝠的進攻。
在下嘴之前,吸血蝙蝠常常在它選擇的位置待上幾分鐘,又聞又舔,再用長長的牙齒先把選擇好的對象身上的毛咬掉。吸血蝙蝠從不深咬,或與受害者爭鬥。它們的唾液中含有一種奇特的化學物質,能夠防止血液凝固,使其能順利地吃個飽。由於被咬後血液不會凝固,有時血從傷口流出可長達8小時,動物如果被咬上很多次,也會因為失血過多而受到傷害。
口腔結構
吸血蝙蝠的舌下和兩側有溝,血流沿溝通過。舌可以伸出和慢慢地縮回,從而形成口腔中部分真空,有助於血流入口中。吸血蝙蝠非常貪婪,吸血總是不厭其多,每次把肚子撐足,大約可吸血50克,相當於體重的一半,有時甚至吸血多達200克,相當於體重的一倍,卻照樣能起飛,真是地地道道的“吸血鬼”。每次吸血的時間大約為10多分鐘,最長達40分鐘。
吸血蝙蝠在一個夜裡,能吸幾種對象的血,或者往返幾次去吸同一對象的血。飽餐後,吸血蝙蝠便回到了自己的棲息地。事實上,任何靜止的溫血動物都可受到襲擊,但是吸血蝙蝠很少去咬狗,因為狗能聽到較高頻率的聲音,能覺察到吸血蝙蝠的靠近。有時吸血蝙蝠也咬熟睡的人,傷口雖然不大,出血量可能很多,被咬後大片血污令人吃驚,但是,真正的危險是疾病的傳染,例如它在吸取動物血液時,能夠傳播馬的錐蟲病;在咬傷人和家畜時,最易傳染狂犬病。
繁殖
吸血蝙蝠在求偶的時候幾乎沒有什麼儀式。在交配過程中,雄獸常常十分放肆地對待雌獸。交配以後,許多雄獸就不再在家庭生活中起任何作用了。經過漫長的妊娠期,幼仔出世了。剛出生的幼仔幾乎沒有毛,它們們用鉤子一樣的乳牙叼住乳頭,緊緊地依附在雌獸的身上,在變換乳頭時必須用腳緊緊地抓住母親的身體。
在尋找食物的時候,雌獸把幼仔留在家中,由其它的雌獸來照料它們,這時幼仔們甚至還可以到其他哺乳的雌獸那裡去吃奶。儘管幼仔的哺乳期長達9個月,但是當它長到四五個月時就可以飛行得很好了,並且可以陪著自己的母親外出覓食。通常雌獸可以和它的幼仔們共享一個進食地點,但與其他吸血蝙蝠在一起時就要爭奪最好的下嘴地點了。吸血蝙蝠的雌獸和幼仔之間的親情關係,與它們那種令人憎惡的外表以及令人毛骨涑然的生活習性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奔跑能力
由於吸血蝙蝠依靠進化而獲得的一項可以偷偷逼近獵物的技能,它們是非常優秀的“賽跑選手”,奔跑能力令人驚訝。
長期以來,吸血蝙蝠一直都是科學家密切關注的物種之一。蝙蝠是唯一能在天上飛的哺乳動物。經過數千年的進化,蝙蝠幾乎已經喪失了在地面上行走的能力,但吸血蝙蝠是個例外,它們在陸地上的移動通過牛、馬或豬來完成的,吸血會從地上蝙蝠會跳到這些動物的背上,吸食它們的血液。其他種類蝙蝠則只能在地面上拖著笨拙的身子在地上爬行,但吸血蝙蝠卻能在地面上跳“霹靂舞”,它不僅可以前行,斜行,倒退,還能跳躍。
雖然吸血蝙蝠已經被證明確實擁有奔跑能力,但人們很少在在自然界中看到他們奔跑的樣子。至於原因,科學家解釋說,在中南美洲有大量成群結隊的動物,吸血蝙蝠不缺乏食物來源,它們想“美餐”一頓,並不需要跑著去搶。
傳染媒介
蝙蝠是大量人畜共患疾病病原體的“天然寶庫”或傳染媒介,比如狂犬病、嚴重急性呼吸道症侯群(SARS)、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如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以及伊波拉病毒。
事實上,只有0.5%的蝙蝠體內攜帶狂犬病病毒,但在美國每年報告的少數幾起狂犬病例中,大多數是被蝙蝠咬後引起的。雖然絕大多數蝙蝠不攜帶狂犬病病毒,但那些手腳不靈便、迷失方向或不能飛的蝙蝠其實更有可能與人群接觸。
如果發現吸血蝙蝠出現在兒童、智障者、醉酒者、熟睡者或寵物的附近,此時他們或寵物應立即接受醫學檢查,以防感染狂犬病病毒。蝙蝠的牙齒小而尖,熟睡者即使被咬到,也絲毫感覺不到。有證據表明,體內攜帶狂犬病病毒的蝙蝠也許純粹通過空中傳播感染受害者,有時並不需要與受害者進行直接的身體接觸。
如果在房間內發現蝙蝠蹤影,同時不能排除我們暴露於蝙蝠的可能性,那么我們應將其隔離,同時給衛生官員打電話,以便對蝙蝠進行分析。如果發現蝙蝠已經死亡,我們同樣可以採取上述措施。倘若確定無人暴露於蝙蝠,那么應迅速離開發現蝙蝠的房子。此時最好的辦法是關閉門窗,只留一扇,不久蝙蝠即會離開。鑒於蝙蝠體內攜帶狂犬病病毒的風險,以及與其排泄物相關的健康問題,我們應將蝙蝠從住人的房間內趕出去。
然而,在英國等一些國家,未獲相關機構允許擅自處理蝙蝠是違法之舉。而在狂犬病並不是地方病的國家和地區,如西歐大部分國家,體型較小的蝙蝠被認為對人沒有傷害。只有被體型龐大的蝙蝠咬上一口,人們才會緊張起來。這些國家倡導像對待其他野生動物一樣,也要善待蝙蝠。
盤點動物界十大吸血鬼
珍稀動物(二)
白頭葉猴又叫花葉猴、白葉猴、白頭烏猿等,雄獸和雌獸的體形大小差別不甚顯著,體長為50一70厘米,尾長60-80厘米,體重8一10千克,與黑葉猴在形態和體型大小上都差不多,頭部較小,軀體瘦削,四肢細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