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糜粘畫

吳起糜粘畫

相傳隨末唐初,天災人禍,戰亂頻生,當地百姓跑戰亂,跑年饉,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個貧苦人在出門要飯途中,睡夢中夢見一個白髮老翁對他說:“要得脫苦海,趕快回家去,用五穀雜糧粘成人形,貼在灶前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貼在門楣上保佑家宅平安,出入平安。窮人醒來,扔了要飯棍趕回家,用家中僅有的幾個瓜子粘成“瓜子娃娃”貼在自家的灶牆前和門楣上,並將此夢傳給了鄰居和鄉親們。第二年凡貼了“瓜子娃娃”的人家,都盼來了糧食滿倉和家宅平安。鄉民們喜極而泣,口口相傳,奔走相告,從此在吳起縣興起了貼“瓜子娃娃”的民俗信仰活動。此後每逢災荒年,家家戶戶不約而同地用瓜子、豆類、穀物等粘成人形以及牛、雞等動物圖形,粘在自家的門楣上灶牆前,祈求五穀豐登和人畜平安。鄉風流傳,相約成俗,逐漸演化為每年的大年三十貼“瓜子娃娃”的年節民俗。

基本內容

吳起糜粘畫--獅子滾繡球吳起糜粘畫--獅子滾繡球

糜粘畫的製作工序:
1、撿糜子:這是糜粘畫製作的準備工作,具將各色糜子的雜質及劣質糜子撿出,做到各色糜子顏色相同、大小均勻。
2、畫圖案:把預先設計好的圖案用鉛筆印在木板上。
3、抹膠:選用優質乳膠抹在畫好圖案的木板上。
4、塗溱:把清漆塗在乳膠板上。
5、粘糜子:這是製作糜粘畫的關鍵工序,把撿好的糜子按設計好的顏色搭配,一顆一顆的粘在木板上。
6、裝框:把粘好的糜貼畫表在相應的大小的柜子內,即美觀、又可防潮、防碰。

基本特徵

吳起糜粘畫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歷史傳承性:吳起糜粘畫起源於唐初經過世代相傳和不斷改進,才形成吳起糜粘畫,是歷史的產物、是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
2、原生態特徵:吳起糜粘畫是用吳起特產的五色糜子製成,而且對糜子不作任何加工、是天然的,原生態的工藝品。
3、吉祥物特徵:吳起糜粘畫從產生就帶有神話的色彩,在歷史上,它總是以吉祥物的身份出現,在今天它雖然被人們認可是一種工藝品,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它還是一種吉祥物。

相關器具及製品

吳起糜粘畫--福壽三多吳起糜粘畫--福壽三多

貼上糜粘畫的主要原料:五色糜子(紅、黃、白、綠、黑)米板膠。所有工具:毛刷、鉛筆、小刀、工作檯、小盤子等。主要作品有鄉村圖、福、娃娃抱魚、童子和牛、蛇盤兔十二相屬、菩薩圖、毛主席詩詞、馬、喜鵲登梅、紅軍、寶塔山、劉專丹、豐收圖等幾十種優秀作品,曾在省市獲獎。

歷史淵源

關於吳起糜粘畫的起源及產生沒有文獻記載,但民間對糜粘畫的生產及淵源的傳說基本統一,且帶有神話色彩,相傳吳起糜粘畫縣由“瓜子娃娃”到“豆粘畫”,由“豆粘畫”與糜粘畫演變而來。
相傳在隋末唐初,由於戰亂和天災,使民不了生,廣大農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生死難卜,有今日無明日,一日一位農民夢見一位白髮老者,對他說,“用五穀粘成人形或吉祥物、貼在灶前祈求來年的豐收,貼在門眉上祈求平安。”醒後他用他家僅有的幾顆瓜子粘成人形貼在自家的灶前和門眉上,並將此夢傳給了他的鄰居和親人,果然凡貼有瓜子娃娃的人家都盼來了第二年的豐收和家人的平安,一時間此事被廣泛傳開,並世代相傳每逢“災年”民間就用瓜子、豆類、穀物等粘成人、牛、雞等圖形粘在自家的門眉上,灶前祈求豐收和平安,後來,隨著穀物品種的增多和人們的生活觀念的進步,在祈求平安的同時也注重了美,“瓜子娃娃”圖形簡單,色澤單調,人們試用幾色豆子粘畫,也有人用幾色糜子粘的成吉祥物。特別是到了近代,人們用糜子粘成各種各樣的圖形,不僅用來祈求平安,更注重審美,值此,糜粘畫工藝在民間被廣泛流傳,2003年非典期間,在我縣城鄉居民的門眉上,貼了許許多多的“瓜子娃娃”、“豆娃娃”及“糜粘牛、雞等圖形,這也證明了糜粘畫的由來具有神話色彩,也說明了糜粘在民間有很深的根基,說明了糜粘畫能留傳於今天的主要原因。”
文化大革命期間,伴隨著“無神論”的鬥爭,此傳說及工藝被沉沒了,直到80年代後期此工藝才浮出水面,在我縣周灣、長城、吳旗鎮等地傳開,流傳至今。

區域及地理環境

吳起,相傳為戰國時期魏國大將吳起(約前400年)在此屯兵駐守而得名。1942年7月設定吳旗縣,系陝西省西北部,也是延安市西北部的一個山區縣城。其東南鄰志丹縣,東北與靖邊縣相望,西南接甘肅省華池縣,西北連定邊縣。地跨北緯36°33′東徑107°38′,全縣轄12個鄉鎮(4鎮8鄉)160個行政村,13萬人口。南北長93.4公里,東西寬79.89公里,總面積3786.2平方公里。
吳起縣屬黃土丘陵溝壑區,海拔在1233米至1809米之間。 具有明顯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的特徵,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旱澇相間,秋季溫涼濕潤,年均氣溫7.8℃,極端最高氣溫37.1℃,極端最低氣溫-25.1℃,年均降雨量483.4毫米,年日照2400小時,無霜期155天。
吳起以白于山與水嶺為界,在北部於內蒙古烏素沙漠邊緣,屬無定河流域,地形向北傾斜,澗地平展、谷寬、梁緩,間有少數殘丘低峁,占15%;白于山以南屬北洛河流域,北高南低,地勢向洛河川道傾斜,梁面 狹長起伏,溝壑深窄陡峻,占85%,道路多沿溝順梁修築,洛河川道較寬,人口密集。縣境內有九川二河三拐溝(即頭道川、二道川、三道川、白豹川、腳扎川、楊青川、亂石頭川、寧塞川、顆顆川、無定河、石拐子溝、八里莊溝、麻子溝)。

傳承譜系

糜粘畫從生產傳於今天,其傳承過程途徑主要是親人相傳,鄰居及朋友相傳,民國期間,由已故老藝人李氏、齊道華率先傳予齊佐軍楊萬愛等6人,之後由楊萬愛及齊佐軍等人傳於孫彩琴、劉健、張彥玲等11人。90年代後由劉健、孫彩琴、張彥玲等人大力宏揚糜粘畫工藝。並將糜粘畫工藝傳予裴延琴、王玉花、謝云云、武鳳琴、白小寧、劉紅梅、蔣紅艷等30餘人。

主要價值

歷史研究價值

關於糜粘的起源沒有有關文獻記載,只有民間傳說的神話,它究競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產生的,為何會成為人們心中的吉祥物,還沒有定論,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和發現,對於它的研究,更有助於了解歷史、掌握歷史。

藝術價值

吳起糜粘畫作為一種工藝品,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它的工藝技法集繪、雕、塑等工藝手法於一體,是綜合性很強的藝術。

實用價值

吳起粘畫用途極廣,即可用於宮庭大殿,又可用於商務大廳,即可用於走廊及賓館,也可用於室內點裝,是美觀、大方、典雅、高貴的藝術欣賞品。

保護計畫

截止目前,政府共投入12萬元經費,用於糜粘畫工藝的保護,其中:
1、政府投入5.3萬元經費,對全縣糜粘畫工藝現狀以及糜粘作品進行了全面摸底普查,並對現存的糜粘畫藝人的生活、生產及從藝狀況進行全面登記建立了檔案。
2、投入2.1萬元經費用於對傳統糜粘畫工藝的挖掘,使其回歸本體。並對糜粘畫工藝建立了永久性電子檔案。
3、投入4.6萬元經費用於幫助糜粘畫藝人的生產、生活、傳藝、製作等方面費用。

主要保護內容

1、對吳起糜粘畫藝人採取保護,使其有足夠的精力挖掘、傳承糜粘畫工藝,制出更多優秀的成作品。
2、對吳起糜粘畫的工藝實施保護。
3、對糜粘畫作品實施保護。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自2004年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以來,政府對糜粘畫工藝高度重視,特別是對糜粘畫藝人,泥塑工藝,糜粘畫作品都實施了不同程度的保護,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1、成立吳起糜粘畫工藝保護小組、幫助我縣糜粘畫藝人克服生活、生產等方面的困難,使其有足夠的精力從事糜粘畫工藝的挖掘,傳承和製作。
2、建立了傳承體系,已選了20名糜粘畫愛好者投入糜粘畫藝人的門下,專心學藝,並已有所成。
3、對吳起糜粘畫工藝實施了保護,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糜粘畫工藝的每個環節及細節都進行了錄製並建檔保護。
4、在經費和政策上對糜粘畫藝人和傳承人給予支持。

十年保護目標

吳起糜粘畫通過十年的保護,能夠擁現出一批完全繼承傳統糜粘畫工藝的年輕糜粘畫藝人,並自覺形成傳承體系,延續不斷,使糜粘畫作品更加豐富,燦爛,真正成為我縣的“一品”使人們對糜粘畫工藝更加熱愛,對糜粘畫工藝的挖掘更加深入,使糜粘畫工藝得到發揚,成為我縣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推動我縣民間文化健康發展。

五年保護工作計畫

2006年 1、爭取糜粘畫保護經費,並成立保護小組;2、對我縣糜粘畫現狀進行全面普查,並對藝人和作品建檔,實施動態保護。
2007年 建立世代傳承機制、採取適當鼓勵扶持政策,選撥年輕優秀的糜粘畫愛好者投入老藝人門下,專心從事鐵鞭舞的挖掘,演出等事項。
2008年 利用媒體對糜粘畫進行廣泛宣傳、鼓勵、扶持糜粘畫產業化發展
2009年 註冊吳起糜粘畫商標。
2010年 打造品牌,將糜粘畫推向市場。
在這五年里使現存藝人及作品得到保護;使糜粘畫得到永久保護,世代相傳;提高糜粘畫的知名度,使糜粘畫得到快速發展;使吳起糜粘畫得到法律保護;使糜粘畫健康快速發展。

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爭取保護資金,申請專項保護經費,使吳起糜粘畫藝人的保護,糜粘畫工藝的挖掘、傳承、傳播及糜粘畫作品的創作等各個環節得以順利進行。
2、成立糜粘畫工藝保護小組,負責糜粘畫工藝的挖掘、傳承、傳播,糜粘畫產業的發展扶持,糜粘畫作品的的徵集保護等有關事宜。
3、建立穩定的傳承機制,形成世代傳承,永不間斷,使糜粘畫工藝後繼有人,人才輩出。
4、建立吳起糜粘畫電子檔案,對現存糜粘畫藝人實施動態保護,對糜粘畫工藝實施永久保護。
5、制定扶持政策,出台相關保護辦法,保證各項保護工作有序進展。

建立機制

1、成立吳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以主管縣長為組長,文體局局長、文化管管長為副組長,相關人員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吳起糜粘畫工藝專項保護小組。實施分工負責,專項管理機制。
2、爭取專項保護資金。實施項目管理與資金保障機制。
3、研究制定《吳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和《吳起縣非物質文化代表作名錄評定辦法》,實施依法保護。
4、適當實施政策扶持與市場引導相結合的發展機制。
5、建立世代傳承,廣泛傳播的長期保護機制。

經費預算及依據說明

吳起糜粘畫工藝的保護所需經費預算如下:
1、現存糜粘畫藝人保護經費30人×1000元/年×10=30萬
2、糜粘畫工藝傳承及傳播費用30000元/年×10=30萬
3、糜粘畫作品徵集及保護費用20000元/年×10=20萬
4、糜粘畫產業發展扶持費用10萬元/年×10=100萬
5、糜粘畫工藝保護費(檔案管理及維護費用)10000元/年×10=10萬
以上五項共需保護經費190萬元。

視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