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流[國家特聘專家]

吳洪流[國家特聘專家]

吳洪流,湖北黃岡人。在北京留學人員海淀創業園創辦北京凱悅寧科技有限公司,任總經理。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吳洪流吳洪流

吳洪流,男,1962年生,湖北黃岡人,1982年獲南開大學化學學士學位,1984-1985國家經委選派、獲聯合國獎學金赴義大利Ferrara大學金屬研究中心學習鋼結構的建造和保護。1997年獲美國杜克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SCRIPPS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NIHFellow,2002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Anderson商學院進行MBA學習。作為1999年完成萬古黴素人工全合成的主要科學家之一,曾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總院(NIH)國家研究獎(NRSA),在世界知名學術雜誌上發表了十幾篇論文,擁有一本專著和多項專利。1999-2006年,先後在美國Amgen製藥公司(世界最大的生物製藥公司)、Exelixis製藥公司、Diversa生物製藥公司三個生物製藥公司任部門負責人或高級研究員,從事多種新藥研發。2005年,創辦北京凱悅寧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長、總經理。2006年,創辦美國博瑞晶(BragenInc.)生物製藥公司CEO。領導兩公司研製抗癌、治療糖尿病、和心臟病新藥,以及開發疫苗等生物工程製品。

人物生平

領導公司員工進行藥學研究領導公司員工進行藥學研究

1992~1997年,吳洪流在美國的杜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師從著名的Ned Porter教授,這位教授交給他的博士研究課題極具挑戰性,被認為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進行了兩年半的努力後,吳洪流也曾差點就放棄了這個複雜和繁瑣的課題。但是他最終還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在臨近畢業時攻克了這個難題。這不僅讓吳洪流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得到了導師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讓他在科研中得到了最大的成就感。科研工作的快感就是在於不斷地征服和突破,絕處逢生後的喜悅,柳暗花明時的驚奇,只有親身感受的人才有更深的體會。吳洪流就曾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
博士畢業後,吳洪流進入美國著名的SCRIPPS研究所藥物化學權威Dale Boger教授的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參與了一項重要的科研任務——萬古黴素人工全合成項目。這是一項非常有挑戰性、延續了十幾年的任務,和他一同進行項目研究的,是來自北美、歐洲、日本等各國頂尖的科研人員組成的一個“多國部隊”。每個人的能力都很強,吳洪流第一次在這樣的團隊中進行科研攻關,使他增長了團隊協作的經驗,同時認識到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項目最終順利完成,吳洪流的研究工作也幾乎到了巔峰,他早些時候也憑此課題獲得了美國博士後最高榮譽——美國醫療衛生總署(NIH)國家研究獎(NRSA)。
此時的吳洪流,已是身價倍增,技術和經驗樣樣俱全,可以比較輕鬆地在生物製藥企業拿到稱心職位和高年薪。先後在兩家大中型生物製藥企業做研究員和高級研究員之後,最終他聽從博士生老師的召喚,回到了自己喜歡的城市聖地亞哥,在一家生物製藥公司做部門負責人,負責與其他大製藥公司共同進行新藥合作項目的整體運作。
工作之餘,吳洪流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Anderson商學院學習MBA,這一段學習經歷讓吳洪流受益匪淺。在MBA學習的過程中,有機會當面向一些成功的企業家請教,比如GE公司的總裁,通過和他們互相交流,吳洪流驚奇地發現,原來他們不是神,也是普通人。吳洪流學習MBA最大的收穫,就是獲得了一個信念——管理不比技術難多少。
其實,吳洪流高級研究員的角色除了科研之外,還要負責管理、預算、人才等各個方面工作。在一般人看來,技術背景出身的人對於管理都不太在行,從一個技術專家到一個管理者都要經過一個漫長的蛻變過程。然而這個準則在吳洪流身上似乎失效了,他在管理工作上並沒有遇到很大的麻煩,相反遊刃有餘,這讓他在職業道路上找到了更廣闊的空間。
在美國三個製藥企業工作的幾年裡,吳洪流先後從事治療癌症心臟病、老年痴呆症、關節炎和抗菌素的新藥研發,其中關節炎新藥的研發進入了II期臨床試驗階段;老年痴呆症新藥研究項目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此外,兩種心臟病新藥的研發已進入臨床試驗前研究,並與BMS和WYETH兩大製藥公司聯合開發;在抗菌素新藥領域,一種高選擇性的新藥已進入臨床試驗前研究。一切都井然有序,一切都按部就班,多年工作和學習的積累正在為吳洪流換來許多人羨慕的一切。但是吳洪流卻在這種平靜中看到了自己的未來——20年後,最好的狀況也許能夠成為公司的副總裁或是技術總監,拿著不菲的年薪,但工作內容單調、領域狹窄。
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吳洪流的內心發出這樣的吶喊,在自己人生的得意處,吳洪流又一次開始主動改變。

科研歷程

去美國 站在科學的最前沿
吳洪流的籍貫是湖北黃岡,這個鼎鼎大名的教育聖地培養出了無數的精英學生,吳洪流也是其中的一個。從小到大,吳洪流的學業順風順水,優秀的帽子一直穩穩地戴在他的頭上。然而,現在回想起大學時的經歷,吳洪流還是為當時因喜歡化學與清華大學擦肩而過顯示出些許的遺憾。也許,在每一個理工科的精英學生的內心,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都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不管怎樣,吳洪流還是有幸選擇了自己最鍾情的專業,並且後來被證明是對他的學業和職業道路產生重要影響的專業,在南開大學化學系完成了大學的學業。
從南開大學畢業那年,吳洪流年僅19歲。此後的9年,吳洪流在計畫體制下被分配到上海,可從事的工作似乎與他所學專業並沒有太多的關聯,他接觸到的都是南埔大橋等高難度大項目系統工程,遠離了化學元素。
由於在工作中表現突出,一個公派出國去歐洲學習的機會降臨到吳洪流頭上。20世紀80年代,年輕的他來到義大利,學習鋼結構的相關知識。當時的中國,改革開放的路程還沒走多遠,與外國特別是歐洲已開發國家相比在經濟實力、工作生活環境、理念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很多留學生出國後會選擇留在國外。對於吳洪流來說,歐洲優越的環境和科研條件無疑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他深深地為國外先進技術和理念所觸動。然而,在義大利經歷的一幕使他堅定了回國的信念。那是在菲亞特汽車公司組織的一次活動上,主辦方設定了兩個大螢幕分別播放不同的內容,其中一個播放的是披頭士樂隊在apple唱片公司屋頂最後一次公開表演,演唱的曲目是“Yesterday”,場面盛況空前;另一個螢幕播放的是中國的毛主席接見紅衛兵的場面,同樣是群情激昂,但內涵卻截然不同。吳洪流又聯想到長春的一汽和菲亞特是同時起步建設的汽車生產商,彼時菲亞特已經是名滿歐洲而長春一汽還是名不見經傳。精神文化和物質文明的強烈對比,使他毅然決定回國效力。
從歐洲回國後,吳洪流作為專有高級人才在工作上更加順風順水,可以說是穩定無憂、前途無量,甚至能夠獲得10倍於同齡人的收入。然而,他對化學的鐘情依然沒有改變,在內心深處,他還惦記著自己成為科學家的夢。這么多年,這個夢想從未消失,反而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急切。吳洪流將它藏在心裡,並最終付諸行動。
他要去美國!站在科學的前沿,挑戰科技的尖端,是每一個科研工作者的心愿。學化學,就應該到科學的最前端去學習。抱著這樣的決心,一心想在自己的本專業——化學深造的吳洪流,帶著家人和朋友的祝福,毅然乘上了飛往美國的飛機。
回首來路,原來真的沒有任何一段是毫無意義的。從前也許覺得平淡無奇,也許覺得毫無相干,但是其實每一個環節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人生的走向。吳洪流在上海工作期間接觸到的都是南埔大橋和寶鋼等高難度大項目,雖然和他所擅長和鍾情的化學專業似乎並沒有太大關聯,然而,正是這種參與大項目運作的經歷和磨鍊使他具備了挑戰高難度工作的能力和信心,增長了處理系統工程的經驗和應對高難度技術問題的勇氣。此後吳洪流在化學藥物領域所參與的一系列高難度大項目的研究,也一一驗證了這一點。其實,正是這種立足高端、捨我其誰的作風,使得他後來的留學深造和創業等所有經歷都成為一種水到渠成。

創業經歷

抗肺癌新藥“恩妥賓”抗肺癌新藥“恩妥賓”

創業 三次打擊終不悔
從2003年開始,吳洪流著手研發一項基於第三代多靶向治療機理的抗肺癌新藥,由於在新藥領域有著豐富的研究和工作經驗,這項藥物研發工作進展得十分順利,在SFDA順利地拿到了臨床試驗的批文,眼看一個新藥的產業化漫漫長路即將完成,埋藏在吳洪流心中的創業激情開始燃燒。
吳洪流注意到,受環境污染影響,肺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居各種惡性腫瘤之首,而且近年來有逐步上升的勢頭,可以說已經成為威脅我國國民健康的頭號殺手。作為一名多年旅居海外的中國人,作為一名在新藥研究領域有著深厚資歷的學者,吳洪流想把他的研究成果拿回國內進行產業化,讓它造福國內的患者。
因此,在2006年年初,吳洪流再次作出了人生的重大決定——回國創業。在位於中關村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的北京市留學人員海淀創業園,吳洪流和他的凱悅寧科技有限公司,開始了另一段征程。
和其他產業相比,生物醫藥領域的產業化之路更加曲折,更加艱難。巨額的資金投入、漫長的研發過程、巨大的風險,使得生物醫藥產業領域的從業者必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打擊,經得起折騰。沒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往往容易半途而廢,前功盡棄。新藥的研發和產業化是一個碩大的工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人財物力,對於跨國大企業來說都很難僅憑自身的力量完成,作為一家初創企業,凱悅寧要完成這項工作,其難度可想而知。實際情況果然印證了這種判斷,吳洪流在創業過程中經歷了三次近乎致命的打擊。
第一次打擊:受騙。損失:巨額美元。
在新藥還處於項目階段,吳洪流曾經與國際投資商接觸尋求融資,雙方多次接觸洽談後投資商決定投資上千萬美元。這筆資金,對於剛剛啟動的項目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當投資人提出要吳洪流預付擔保費用時,他沒有過多地猶豫就將這筆費用打到了雙方共同開立的賬戶上。然而,幾個月後,投資商承諾的資金依然沒有影蹤,賬戶中的擔保費也不知去向……這件事情過後,吳洪流並沒有怨天尤人,也放棄了起訴對方經紀人的機會,他把原因歸結為自己對企業的掌控能力還不夠強和太輕信別人。
第二次打擊:藥廠失信。損失:對中國商業環境的信心。
回國創業前,吳洪流尋求和國內藥廠進行合作,他提供技術和樣品,藥廠主導完成研發和產業化,最終雙方按照約定進行利益分成,共享成果。然而這樣看似簡單的模式在執行過程中卻遭遇了巨大的困難,首先是如何得到藥廠的信任,其次是如何利益分成,再次是如何防範藥廠吞併。吳洪流和多家藥廠進行了交涉、談判,最終才選定了一家進行合作。而這家藥廠在新藥研發取得重大進展之時提出終止合作,這給了吳洪流當頭一棒。中美兩國商業環境的差異給吳洪流造成了很大的痛苦。
面對合作藥企的失信,吳洪流卻憑藉技術實力和整個團隊幾年來的不懈努力,終於扭轉了局面:獨立按時完成了全部的臨床前研究,並順利地拿到了SFDA臨床試驗的批文。他的抗肺癌新藥“恩妥賓”採用的是第三代多靶向治療原理,能夠有選擇地殺滅癌細胞,保存健康細胞。正是由於此新藥卓越的療效和巨大的市場,使得另一家著名藥廠幾年前開始了和公司的合作,也挽救了即將夭折的新藥產業化項目。
第三次打擊:新藥審批工作受阻。損失:市場。
就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之時,上帝又和他開了一個玩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案發,牽連所有的新藥審批工作都被暫緩,“恩妥賓”也只能在等待中度日。好在這次打擊不算太長,新藥審批已恢復正常。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吳洪流領導研製的抗肺癌新藥“恩妥賓”即將上市,這個採用第三代多靶向治療技術的新藥將成為市場上治療肺癌藥物中,藥效最好、毒副作用最小、能有效延長患者生命的首選藥物。
在美國生活多年,又回到中國創業的吳洪流對中美兩國的商業環境有著深刻的理解。無疑,美國的商業環境更加完備:完備的法律制度、規範的誠信體系、完善的金融環境,但中國也有著特殊的市場資源:政府的扶持、開放的市場、政策的利好……
因為先進的技術和項目優勢,凱悅寧公司曾經拿到過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80萬元的小額資助,專家組成員看了公司的資料後,也紛紛尋求技術上的合作。一些政府部門也就一些技術需求向公司求助。無意之中,凱悅寧公司擴大了經營範圍,將不僅僅是新藥研發企業,在無意之中還進入了流行病的檢測和防治領域。這是一個更大的市場,也是公司擴大規模和影響力的更好途徑。
依靠政府的資源介入市場領域,也是吳洪流的市場策略之一。在醫學科學院相關部門的推薦下,吳洪流的企業正在逐漸擴大業務範圍,從手足口病的病毒檢驗裝置,到突發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中防疫劑的研製工作,再到抗炭疽等病毒的新藥……將來某一天,吳洪流要把公司的產品賣到歐美市場。
談及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轉換,吳洪流認為,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定位,他給自己設定的理想化的職業生涯應該由4個階段的定位組成:學生-學者-管理者-老師。他現在所處的階段正是管理者的階段,能把想法變成現實是最大的成就。而當創業的夢想實現後,他的角色或許就將變成一位為人師表的老師:希望能用自己的經驗為後來者指點迷津,使他們少走彎路、更快成功。
事實上,吳洪流現在就經常把遇到的有潛質的研究學者推薦到美國他曾經學習和工作過的實驗室,希望利用美國的優越條件為中國培養更多的人才。吳洪流一直為沒有一位華裔人士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而感到遺憾,他認為,醫學獎才是諾貝爾獎在自然科學領域中的至高榮譽,因為它涵蓋了生命科學的各個學科,是綜合能力的體現。當然,任何一個領域的成功,都不是靠某一個人的努力,而是要無數人的探索和奮鬥。
長久以來,在媒體上幾乎見不到關於吳洪流和他的公司的任何報導,他也從不接受媒體的採訪。像他一貫低調謙和的作風一樣,吳洪流認為做企業就要踏踏實實地做,但這並不妨礙他有自己宏大的願景——將來要建立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所和GMP藥廠,形成完整的產學研體系。吳洪流深知,創業並非僅僅是一個開始,而是一個漫長的、需要持之以恆的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