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他幾十年如一日,致力於“木拱廊橋傳統營造技藝”的研究與實踐。他參與設計、修繕及建造的廊橋古建有:松源鎮詠歸橋、濛洲橋、和山慈照廊橋、大濟村百子庵、百丈觀音堂、大濟四門天王、大濟路沿木拱廊橋、舉水鄉如龍橋、如鳳橋、麗水蓮都區洪芋村木牌坊等。歷年來他獲獎無數:2005年製作的木拱廊橋等四座模型被縣博物館收藏;2007年製作的微型廊橋模型參加了上海市農業博覽會展示;2008年被慶元縣人民政府命名為民間藝人;2010年參加四川省青川縣援建項目,新建的麗石廊橋、廊亭得到了四川省領導的肯定與好評。同時,吳復勇的精湛技藝和先進事跡還先後在中央及各省市電視台中報導播出。
在日前召開的我市農村工作會議中,榮獲2010年度全市先進單位及個人受到表彰。慶元縣廊橋高級工程師吳復勇榮獲麗水市農村實用人才“十大傑出人物”殊榮。
吳復勇是慶元縣目前具備建造大跨度木拱廊橋傳統技藝技術和實際經驗的民間藝人之一。他幾十年如一日,致力於“木拱廊橋傳統營造技藝”的研究與實踐。他參與設計、修繕及建造的廊橋古建有舉水鄉如龍橋、如鳳橋、麗水蓮都區洪芋村木牌坊等。2009年12月,他應麗水市援建四川災區指揮部的邀請,前往我市對口援建的青川縣石壩鄉建造廊橋。
情系廊橋
今年56歲的吳復勇,浙江省慶元縣松源鎮大濟村人,從國小做木工。上世紀80年代初,他開始跟著父親一起修廊橋,對廊橋的興趣,也是從那時積累起來的。後來他乾脆跑遍了慶元,鑽研每座廊橋的構造,只要一有空,就躲在家裡做廊橋模型。慶元縣著手修建濛洲橋。省里來的專家看中了吳復勇的模型,決定由吳復勇負責濛洲橋的建造。
“但慶元都有幾十年沒有建過廊橋了,工藝基本都失傳了……”吳復勇說,有兩個難題就令他費了好大的腦筋: 第一、這座廊橋的跨度特別大,有3個拱(一般的廊橋只有一個拱),只要有一點點誤差,都可能影響到整座橋的質量。因此,橋拱每根斜梁的尺寸都必須百分之百準確。 第二、濛洲橋完全用傳統工藝重建,整座橋一個釘子都不能用。這么大的工程,怎么保證它的牢固? 為解決這些問題,吳復勇又做起了功課:查資料,去各處的廊橋實地考察。在修建過程中,吳復勇和木匠們一根一根木頭地計算,然後搭配,做到了木頭和木頭之間幾乎看不出縫隙的程度。有時為了裝一根木頭,就要花上幾天時間。 歷時660多天,耗資953萬元,濛洲橋終於重現在松源溪上。 走進在大濟村吳復勇的家,記者仿佛就進入了一個微縮的廊橋博物館,各種按比例縮小的廊橋模型有的擺放在院落里,有的擺放在房間裡。在這之前,記者看到過多座真實的廊橋,這些在美麗山水中讓都市人驚艷的廊橋,現今魔術一樣靜靜地在吳復勇家“休養生息”,像“淑女”一般讓人頓生憐愛之心。
吳復勇是慶元縣很出名的木拱廊橋修復專家,在幾十年和木拱廊橋打交道的過程中,對木拱廊橋可以說是了如指掌。而他製作廊橋模型的精緻程度讓記者驚訝。
採訪中,吳復勇讓記者對古代的木拱廊橋的知識有了更深認識,古代的木拱廊橋完全是靠木頭之間的咬合和搭契堆建起來的,而且沒有一根釘子,所以,吳復勇所做的這些木拱廊橋的模型,也是不採用一根釘子,但是他這些模型做出來卻非常地精細。記者觀察,在這些廊橋模型中,最細的材料幾乎和火柴棒相當。
在院子裡,記者看見一座有著密密麻麻拱斗的廊橋模型,吳復勇介紹說,這座廊橋光中間這個拱斗就2600多個,為了真實再現古代工匠造橋工藝,吳復勇說這座廊橋模型他做了整整一年。
吳復勇和記者說起了去年中央電視台來這裡採訪的趣聞,他說,當時,為和中央台的記者詳細解說廊橋模型的製作過程,吳復勇用一把筷子搭起了一座“廊橋”,讓在場的記者們驚訝不已。一位記者還用手稍微把這座“筷子廊橋”壓一壓,說能夠感覺到它那種力度。
這么多年對家鄉廊橋的研究,讓吳復勇成為了一個“高人”,他沒有深奧的關於廊橋的學術理論,可是,卻對製造廊橋的每個細節都有“實踐考證”。
他告訴記者說,在《清明上河圖》上畫著一座捆綁式的橋樑,其實,在這幅畫出現之前,大濟就有一座雙門橋,它就是木拱廊橋,也就是慶元有一座廊橋橋齡比《清明上河圖》年代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