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吳康之(?—1889),名寶三,自號鞠隱山人,今樅陽縣會宮鄉老橋人。他和桐城派後期古文大師吳汝綸是堂兄弟。吳康之自幼父母雙亡,是族叔吳元甲(吳汝綸父)將他撫養成人。吳元甲是樅陽高甸吳氏十八世孫,他於鹹豐元年(1851年)考中舉人,但他不願逢迎官場,以教書謀生。受叔父影響,吳康之勤奮好學,能詩善文,而且寫得一手好字。為了謀生,他在還未成年之時,孤身一人來到京城,幾經輾轉,在寶鋆幕下當了一名抄繕文稿的小文書。寶鋆,鹹豐時曾任內閣學士、禮部右侍郎、總管內務府大臣,他是個愛才的人,對吳康之賞愛有加,常和他吟詩唱酬,外出時也常將吳康之作為扈從隨侍帶在身邊,並舉薦他到國子監去深造。後來,吳康之參加鄉試,但名落孫山。時任山東巡撫的譚恪公又將他聘為入幕之賓,吳康之辦事幹練,作風沉穩,譚公對他非常倚重,凡大小事務,皆悉心交他辦理。吳康之漸漸成為巡撫大人的股肱,在政界小有名氣。譚公榮調進京後,吳康之仍留在山東,初任鹽使,在以後的二十多年內,歷任寧陽、禹城、蒲台、武城、章丘等縣的縣補,最後以鄆城知縣告終。吳康之每到一地,皆“恤民興學,不遺餘力”,因此頗有政績。但是,目睹清廷腐敗,列強侵凌,他無心再戀官場,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告老還鄉,當時不過50餘歲。歸鄉後,他將多年積蓄廣置田地,並在離浮山不遠一個叫唐錢莊的地方,興建了一座山莊,取名鞠隱山莊。山莊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有三進廳房和其它瓦房40餘間。山莊正廳懸掛有其女吳芝瑛親筆書寫的“鞠隱山莊”匾額。整座山莊規模宏大,莊嚴氣派。
作品
吳康之還是一位詩人,著有《鞠隱山莊遺詩》,可惜今天已難得一見。徐世昌編選的《晚晴簃詩匯》中收有吳康之的一首《秋色》,詩云:
秋色碧無際,離離禾黍香。馬疲泥路滑,蟬咽晚風涼。
雲缺吐明月,山高拱夕陽。豆棚與瓜蔓,點綴作村莊。
詩有陶潛遺風,字裡行間有一種對田園鄉村的摯愛。吳康之的家園情懷和辦學精神,已化為大地之上無邊的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