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炭漆身

戰國時,豫讓受知於智伯。後,韓、趙、魏三家合力攻殺智伯。 豫讓為報知遇之恩,矢志復仇。於是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改變聲音形貌,伺機刺殺趙襄子,事敗而死。事見《戰國策·趙策一》、《史記·刺客列傳》。後以為忍辱含垢,矢志復仇的典實。

基本信息

【名稱】吞炭漆身
【拼音】tūn tàn qī shēn
【解釋】以之為忍辱含垢,矢志復仇的典實。同“漆身吞炭”。
【出處】戰國時,豫讓受知於智伯。後,韓、趙、魏三家合力攻殺智伯。豫讓為報知遇之恩,矢志復仇。於是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改變聲音形貌,伺機刺殺趙襄子,事敗而死。事見《戰國策·趙策一》、《史記·刺客列傳》。
【事例】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我這番舉動,也就如古人的臥薪嘗膽、~一般。”
【吞炭漆身】 戰國時,豫讓受知於智伯。後,韓、趙、魏三家合力攻殺智伯。 豫讓為報知遇之恩,矢志復仇。於是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改變聲音形貌,伺機刺殺趙襄子,事敗而死。事見《戰國策·趙策一》、《史記·刺客列傳》。後以為忍辱含垢,矢志復仇的典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