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君主論》是對佛羅倫斯乃至整個義大利幾百年間的“政治實驗和激烈變革”以及馬基亞維利本人多年從政經驗的理論性總結。較為完整地闡述了馬基亞維利的君主專制理論和君王權術論,它對義大利長期戰爭分裂的原因進行了總結,並提出了實現義大利的統一的方案——建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國家。試圖把但丁的統一思想與君權思想付諸實現,儘可能深入權術問題,直接向君主提出種種實行辦法。
作品目錄
第一章君主國的種類及獲得方法(ChapterI:OftheVariousKindsofPrincedom,andoftheWaysinWhichTheyAreAcquired)第二章論世襲君主國(ChapterII:OfHereditaryPrincedoms)
第三章論混合君主國(ChapterIII:OfMixedPrincedoms)
第四章為什麼亞歷山大征服的大流士王國在亞歷山大死後沒有反抗其繼任者(ChapterIV:WhytheKingdomofDarius,ConqueredbyAlexander,DidNot,onAlexander’sDeath,RebelAgainstHisSuccessors)
第五章對於被占領前生活在各自法律之下的城市或君主國該如何統治(ChapterV:HowCitiesorProvincesWhichBeforeTheirAcquisitionHaveLivedUnderTheirOwnLawsAreToBeGoverned)
第六章關於依靠自己的軍隊和能力獲得的新君主國(ChapterVI:OfNewPrincedomsWhichaPrinceAcquiresWithHisOwnArmsandbyMerit)
第七章關於依靠他人的武力或憑藉好運取得的新君主國(ChapterVII:OfNewPrincedomsAcquiredBytheAidofOthersandByGoodFortune)
第八章關於依靠邪惡之道取得君主國的人(ChapterVIII:OfThoseWhoByTheirCrimesCometoBePrinces)
第九章關於市民君主國(ChapterIX:OftheCivilPrincedom)
第十章關於衡量所有君主國之力量的方法(ChapterX:HowtheStrengthofAllPrincedomsShouldBeMeasured)
第十一章關於教會君主國(ChapterXI:OfEcclesiasticalPrincedoms)
第十二章軍隊的種類和僱傭軍(ChapterXII:HowManyDifferentKindsofSoldiersThereAre,andofMercenaries)
第十三章關於援軍、混合軍以及本國軍隊(ChapterXIII:OfAuxiliary,Mixed,andNationalArms)
第十四章關於君主對於軍事藝術的態度(ChapterXIV:OftheDutyofaPrinceInRespectofMilitaryAffairs)
第十五章關於世人特別是君主受褒獎或斥責的原因(ChapterXV:OftheQualitiesInRespectofWhichMen,andMostofallPrinces,ArePraisedorBlamed)
第十六章關於慷概與吝嗇(ChapterXVI:OfLiberalityandMiserliness)
第十七章關於殘忍與仁慈,以及受人愛戴和被人畏懼哪一個更有利(ChapterXVII:OfCrueltyandClemency,andWhetherItIsBetterToBeLovedorFeared)
第十八章關於君主守信之道(ChapterXVIII:HowPrincesShouldKeepFaith)
第十九章君主應當避免受人輕視和憎恨(ChapterXIX:ThataPrinceShouldSeektoEscapeContemptandHatred)
第二十章城堡以及其他許多被君主們經常採用的手段是有利還是有害(ChapterXX:WhetherFortresses,andCertainOtherExpedientstoWhichPrincesOftenHaveRecourse,areProfitableorHurtful)
第二十一章君主獲得聲望的行事準則(ChapterXXI:HowaPrinceShouldBearHimselfSoAstoAcquireReputation)
第二十二章關於君主的大臣們(ChapterXXII:OftheSecretariesofPrinces)
第二十三章如何避開謅媚者(ChapterXXIII:ThatFlatterersShouldBeShunned)
第二十四章義大利的君主們喪失國家的原因(ChapterXXIV:WhythePrincesofItalyHaveLostTheirStates)
第二十五章命運如何影響世事及如何抗急(ChapterXXV:WhatFortuneCanEffectinHumanAffairs,andHowSheMayBeWithstood)
第二十六章將義大利從蠻族手中解放的勸導(ChapterXXVI:AnExhortationtoLiberateItalyfromtheBarbarians)
創作背景

作品思想
全書討論了“君主國是什麼,它有什麼種類,怎樣獲得,怎樣維持,以及為什麼會喪失”的問題。對於這一系列問題的探索,作者摒棄了中世紀宗教教條式的推理方法,從歷史的經驗角度出發,以“人性本惡”的基本假設為依據,認為國家的產生是出於人性本身的需要,並不是上帝的意志,從而否認了君權神授。他大膽地將政治與倫理道德分離,認為政治的基礎不再是倫理道德,而應由權力取而代之。全書共26章,前11章論述了君主國應該怎樣進行統治和維持下去,強調有勢力保護國家容易、反之則難,君主應靠殘暴和訛詐取勝;12—14章闡明軍隊是一切國家的主要基礎,君主要擁有自己的軍隊,戰爭、軍事制度和訓練是君主惟一的專業。後12章是全書的重點,全面論證馬基亞維利的術治理論。書中對不同類型的君主國做了明確的區分:如世襲君主國、混合君主國、依靠自己武力和能力獲得的新君主國、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由於幸運而獲得的新君主國、市民君主國和宗教君主國等等。啟示實行統治的君主們如何參照別國的歷史經驗,結合本國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建立適合自己的君主政體。這無疑是一個君主在立國之初首先考慮的原則。君主立國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要把基點放在自身的力量上,凡是這樣做的,日後保持自己的地位,就沒有多少困難。這是馬基亞維利對君主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提出的第二條原則。任何一位君主或政治家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必須學會政治統治的方法,這就是君主的基本行為原則,既是書中的重點,也是後世爭論的焦點。《君主論》將君王的政治行為和倫理行為截然分開,直言不諱地否定一般公認的道德。它認為,人們必須承認世界上有兩種鬥爭方法,一種是運用法律,一種是運用武力。前種方法是人類特有的理性行為,而後者則是獸性行為。在當時的社會現實面前,前者常常使人力不從心,迫使人們必須訴諸後者。這就要求君王必須懂得如何善於運用野獸的行為進行鬥爭,做君王的如果總是善良,就肯定會滅亡,他必須狡猾如狐狸,兇猛如獅子。獅子不能防禦陷阱,狐狸不能抗拒豺狼,所以,君主做狐狸是要發現陷阱,做獅子是要嚇走豺狼。
《君主論》主張一個君主為了達到自己的事業或統治目的,不要怕留下惡名,應該大刀闊斧,使用暴力手段解決那些非用暴力解決不了的事,不必要守信義,倫理道德可以拋棄不管,因為目的高於手段。在守信義有好處時,君王應當守信義。當遵守信義反而對自己不利時,或者原來自己守信義的理由不復存在的時候,任何一位英明的統治者絕對不能,也不應當遵守信義。它還告訴君王:“必須學會將這種品格掩飾好。”必須習慣於混充善者,做口是心非的偽君子。
《君主論》還主張君主應當顯得虔信宗教。使宗教在國家中占有顯要的地位,這並不是因為宗教的真實性,而在於它是聯繫社會的紐帶。《君主論》中關於教會王國的論述中指出:“教會王國在取得政權以後,便受到宗教習慣的保護,這種君王不需要有軍隊,因為他們有人心所不能企及的崇高大義所支持。”他們顯然是由上帝所樹立,也是由上帝所把守著,如果輕易地對它加以評論,那就是狂妄無知的行為。
馬基亞維利在《君主論》中比較了各種軍隊的特點與優劣,強調了建立自己的軍隊的必要性,同時還描述了君主在軍事方面的責任,一針見血地揭露了僱傭軍、援軍以及混合軍對君主的危害,呼籲君主建立自己的軍隊以保衛國家與人民。馬氏在書中還詳細描繪了君王的治國之道,強調君主應該是殘酷的、令人畏懼的,以及一位賢明的君主在維持國家方面的重要性。在政治手段問題上,馬基亞維利認為,用注定要失敗的方法去追求某個政治目標是徒勞的,即使為了一個很好的目的,也必須要選擇能夠實現它的手段。手段是達到目的的方法,不要去管手段本身給人的感覺是善與惡,而要按照純粹的科學方式去處理。成功的意義在於達到目的,不管這個目的是什麼。假若世界上有一門“成功學”,專門研究惡人的成功,肯定會和研究善人的成功做得同樣好。因為惡人成功的事例比聖賢成功的事例並不少,有時反而更多。如果這門學科成立,對聖賢和惡人同樣有用,因為聖賢一旦涉及政治,必定同惡人一樣,希望自己成功。後世影響

英王查爾斯五世對《君主論》“愛不釋手”;
奧立維·克倫威爾一直珍藏著一份《君主論》手稿的複印件;
法國國王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遭暗殺時隨身還帶著《君主論》;
普魯士弗雷德里克大公把《君主論》作為自己決策的依據;
路易十四把《君主論》作為每天睡前的必讀書;
人們在清掃滑鐵盧戰場時,在拿破崙的用車裡找到一本寫滿批註的法文版《君主論》;
俾斯麥熟諳《君主論》,被人稱為是馬基亞維利主義的虔誠的門徒;
希特勒說,他一直把《君主論》放在桌上床邊,經常從中吸取力量;
墨索里尼則對人說:“我認為,馬基亞維利的《君主論》是政治家最高的指南,至今仍具有生命力。”
毋庸置疑,在卡爾·馬克思之前,還沒有一個人像馬基亞維利那樣,對人類政治思想產生過如此大的影響,他被稱為“政治學之父”是受之無愧的。
作品評價
列奧·史特勞斯:“馬基亞維利的著述《君主論》使政治哲學與古希臘羅馬傳統發生了決裂,特別是與亞里士多德發生了決裂,它表現出一種全新的特性。”馬克思:“馬基亞維利在書中的闡述使政治的理論觀點擺脫了道德,而把權力作為法的基礎,從而將政治學的基礎由道德轉向了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