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耕地面積少成多798畝,其中人均耕地0.777畝;有林地605.60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56戶,有鄉村人口1027人,其中農業人口1027人,勞動力53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29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7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91元。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98畝(其中:田798畝),人均耕地0.777畝,主要種植大蒜.玉米.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605.6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247.70畝,其他面積252.7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256戶通自來水;有256戶通電,有18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9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2.66%和7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96戶(分別占總數的81.2%和76.5%)。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8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2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39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3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1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0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36萬元,占總收入的12.4%;畜牧業收入729萬元,占總收入的26.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88頭,肉牛75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643萬元,占總收入的60.7%;工資性收入38萬元,占總收入的1.4%。農民人均純收入3,891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6人(占勞動力的14.2%),在省內務工7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雲南省內。該村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工業和養殖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256戶,共鄉村人口1027人,其中男性514人,女性513人。其中農業人口1027人,勞動力534人。該村以白族為主(是白族居住地),其中白族1016人,其他民族10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02人,參合率78.09%;享受低保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1.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灣橋完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灣橋保中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20公里,距離中學2.2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65人,其中小學生84人,中學生81人;該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2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75.60畝;沒有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53人,黨員中男黨員33人,女黨員20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43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土地資源.水利資源和傳統種養殖業潛力發揮不足。
該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種養業,穩固奶牛養殖規模大蒜規模化種植;發展大砂壩工業建設實現剩餘勞動力向工業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