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南昌向塘機場位於南昌城南29公里處江西省南昌縣向塘鎮境內。1952年12月在原國民黨“花園機場”舊址建成。原為軍用機場,1956年國務院批准為軍民合用。機場跑道系混凝土結構,1981年3月至1982年3月,曾進行大修加固,現跑道長2200米,寬60米,厚24厘米。在主跑道兩側,有一條長2600米、寬300米的土跑道,可供飛機緊急迫降時使用。在主跑道東側平行的滑行道、聯絡道及停機庫,均為混凝土結構。一號滑行道長389米,寬14米,厚18厘米,二號、五號滑行道各長203米,寬14米,厚24厘米。位於候機大樓前面的客機坪,長100米,寬28米,厚15厘米。可供10架安—24同類機型和1架波音737飛機停放使用。機場設有南、北遠近導航台、指揮塔台、超短波定向台、二次雷達、著陸雷達等無線電導航設備,以及夜航燈光等,可日夜指揮飛機起降飛行。
機場歷史
民國時期
駐防國軍第4大隊:驅逐機大隊,轄大隊部、第21、22、23中隊,裝備美國寇蒂斯霍克3戰機28架;駐守在南昌,大隊長高志航,1937年11月高志航犧牲後李桂丹接任,李後於隔年武漢會戰犧牲,由毛瀛初繼任。四大隊到1945年抗戰勝利前一共經歷13任大隊長更迭。
駐防國軍第5大隊:驅逐機大隊,轄大隊部、第24、25、28中隊,裝備美國寇蒂斯霍克3戰機28架;駐地南昌,大隊長丁紀徐;
向塘機場早在民國時期就已修建,當時的名稱為中正機場,優良的區位地理位置優勢早在二次大戰的時候,就被美國所為看好。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為了報復日本決定用空投的方式轟炸日本,並決定飛機空投後飛向向塘機場降落,但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現在向塘機場降落。1956年國務院批准南昌向塘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1957年元旦該機場開通了建國後江西省的第一個航班。1999年9月9日20時許,向塘機場迎來了最後一批到港旅客,於當晚24時正式結束42年的民航運輸生產。向塘機場民航正式遷往新落成的設備、功能都更為齊全的昌北國際機場。
建國後
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向塘鎮修建軍用機場,該機場位於南昌市區以南29公里,向塘站以東4公里。四年後,向塘機場被批准軍民合用。1957年1月1日,江西省1949年後第一個民用航班抵達向塘機場,當時的路線為上海-杭州-南昌-廣州。該年度南昌航空站的旅客吞吐量為102人。
1980年,向塘機場客流量為35799人次,次年跑道加厚工程啟動,南昌民航暫時轉往洪都航空所用的南昌青雲譜機場,直至1982年初遷回向塘。
1988年,中國民航開通向塘機場至香港啟德機場的包機航線,次年向塘機場的旅客吞吐量更超過10萬人次。向塘機場在1982年後亦經過多次擴建,停機坪可停放10架安-24和一架波音737。
向塘機場的客運量持續增長,1995年和1996年更連續兩年突破80萬人次,但其規模無法滿足更大的民航運輸需求。1996年,南昌昌北國際機場開工建設,以取代向塘機場的民用功能。
軼事
童話作家鄭淵潔曾於1970年至1976年間在向塘機場任飛機修理師,《舒克和貝塔》的創作即與鄭淵潔的空軍地勤經歷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