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山武王廟

同盟山武王廟

同盟山武王廟,位於新鄉市西17公里處的獲嘉縣彥當村。同盟山是武王與八百諸侯在此同盟誓師,共伐商紂的會盟地。武王廟建在同盟山上。為河南省省級文保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廟,叫“武王廟”。廟中唐槐參天,枝葉如蓋,碑刻林立,讚詞邊篇,石坊飛架,氣勢雄偉。兩邊的石柱上刻寫著“積善累仁卜年士白”,“安民除暴同德三千。”栩栩如生的石獅、石虎蹲在二門前。山下左有“武王點將台”,右有“太公飲馬池”,前有“演武場”,後有“真武殿”。雖無奇林異樹,佳花美卉,卻是千年勝地名跡。傳說同盟山原是一個黃土堆。因為地處豫北平原,四周一馬平川,它就是顯得地勢高聳,鶴立雞群了。後因武王在此會盟八百諸侯、誓師伐紂而得“同盟山”之名。

歷史變革

獲嘉縣原是殷都南郊的屬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又是殷都通過周國的必經之路。紂王曾把它作為西抗西伯姬昌,南拒南伯楊越奇的軍事重地。紂王當政時,昏庸殘暴,花天酒地,沉湎女色,施炮烙之刑,殺戮忠臣,弄得諸侯不安,奴隸不斷反抗造反。周武王順應民心,起兵伐紂,許多小國紛紛回響,連紂王原來管轄的諸侯,都出兵伐紂。武王率領伐紂大軍浩浩蕩蕩從孟津渡過黃河,連戰連捷,到過獲嘉縣時,看看已近朝歌南郊牧野邊沿,便命部隊安營紮寨。忽聽將士報告:“西面發現追兵!”武王登山一看,果然西邊騰揚起七八股漫天煙塵,煙塵下為黑壓壓一片人馬,軍旗如林,迎風飄揚,直向伐紂大軍奔來。武王命一大將軍前去察看,並交待:“是紂軍全殲不留,是友軍以禮相待”。不一會兒,將軍帶著八個身佩寶劍的人飛馬回來。原來,這是蜀、微、鄘、盧、濮、彭和姜等八個小國的首領,親自帶領部隊來參加伐紂。姜太公屈指一算,對武王說:“參戰的大小諸侯已匯聚了八百。”武王欣喜異常:“八百諸侯相助,伐紂必勝也。”武王就在山上會見八百諸侯,共商伐紂大計,結成同盟。八百諸侯為表同盟伐紂的決心,各自帶著自己的將士,每人捧一捧土撒在山上,堆積成了方圓幾百畝、高五六丈的大土丘,站在上面,東可望牧野,西可眺孟津,當時起名為“同盟山”。

武王伐紂後,人們為了感謝和紀念他,在同盟山上修造了武王廟,豎立了功德牌坊,把他發布軍令的地方叫“武王點將台”,操兵練馬的地方叫“演武場”,掘井取水飲馬的八角井叫“太公飲馬池”。從此,同盟山成為景色優美的獲嘉縣八景之一,有“同盟夕照”的美稱。古人有詩讚道:適意同盟逸興賒,西風回首夕陽斜。一樹霜葉留夕照,幾處煙村嗓暮鴉。野色蒼茫述客路,笛聲鳴咽有人家。停驂此際懷周武,目斷長空送落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