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羅,E.

俄國作家。生於沒落貴族家庭。1844年莫斯科大學畢業。先後在政府機關任職約10年。1848年開始發表作品,成名作為中篇小說《窩囊廢》(1850)。此後,《喜劇演員》、《有錢的未婚夫》(均1851)、《巴特馬諾夫先生》(1852)、《吹牛者》(1854)、《她有罪嗎?》(1855)等重要中篇小說相繼問世。皮謝姆斯基十分熟悉外省生活風習,擅長諷刺,在作品中暴露貴族地主的精神空虛和小市民的無聊習氣,對受壓迫的農奴和受凌辱的婦女表示同情。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他走的是“果戈理開闢的道路”。其代表作長篇小說《一千個農奴》(1858)展示一幅農奴制俄國生活的廣闊圖景,描繪貴族的荒淫無恥和官吏的爭權奪利,被車爾尼雪夫斯基譽為“我們當代一位第一流作家的傑作”。1859年發表的劇本《苦命》通過一個農民家庭的悲劇,揭露貴族地主的專橫,次年與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一同獲得科學院獎。

基本資料

圖片

姓名:吉羅
籍貫: 法國
職業: 作曲家
生卒:1837~1892

職業生涯

jiluo
吉羅,E.
Ernest Guiraud (1837~1892)

法國作曲家。1837年6月23日生於紐奧良,1892年5月6日卒於巴黎。他父親是一位作曲家。吉羅12歲到巴黎,1852年回紐奧良上演他的歌劇《大衛王》。1854年又到巴黎,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是A.F.馬蒙泰爾、E.L.阿萊維的學生,與G.比才同學。1858年獲鋼琴演奏1等獎。1859年獲羅馬大獎在羅馬又與比才相遇,兩人結為密友比才去世後,他為《卡門》在維也納的上演(1875)加寫了宣敘調以代替原來的對白,還改編了比才的《阿萊城姑娘》第2組曲。他自己主要從事喜歌劇的創作,如《塞爾維》(1864)、《皮科利諾》(1876)等,當時很受歡迎。他繼承了D.F.E.奧貝爾的傳統的歌劇寫法,音樂風格輕巧,節奏生動,織體清晰,雖然曲調有時缺乏獨創性,但和聲與配器相當清新。從1876年起吉羅在巴黎音樂學院任作曲教授,並寫了一系列管弦樂作品,如《阿爾泰韋爾德序曲》(1882)、兩部管弦樂組曲(1871、1886)、交響詩《狩獵幻想曲》(1887),對19世紀70年代的法國交響音樂起了推動作用。

所屬分類

著名音樂家
外國音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