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特中國烈士陵園

喀喇崑崙公路是巴基斯坦北部地區連線首都及南部沿海地區的唯一運輸通道,也是中國通往巴基斯坦及其喀拉蚩港口、南亞次大陸、中近東地區的唯一陸路交通要道。上個世紀修建喀喇崑崙公路時,中巴雙方共有約700人獻出了生命,相當於每公里公路是用一條人命換來的。

吉爾吉特中國烈士陵園位於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吉爾吉特的丹沃爾,建於1978年,那裡埋葬著在援建喀喇崑崙公路過程中犧牲的其中80多名中國建設者。

概述

喇崑崙公路新疆紅其拉甫段,向南越過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抵達巴基斯坦。喇崑崙公路新疆紅其拉甫段,向南越過
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抵達巴基斯坦。

吉爾吉特中國烈士陵園位於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吉爾吉特的丹沃爾,建於1978年,那裡埋葬著在援建喀喇崑崙公路過程中犧牲的其中80多名中國建設者。
喀喇崑崙公路(中巴友誼公路)是中國援助巴基斯坦的重大建設工程,中方援建路段北起中巴邊界紅其拉甫山口,南至巴基斯坦塔科特大橋,全長613公里,1966年至1978年分兩期建成。
為了這條連線中巴兩國人民友誼的公路,88名中國人永遠地留在了這片美麗的群山之中。1978年6月,巴基斯坦人民在吉爾吉特建立了一座中國烈士陵園,永遠紀念中國開路英雄的豐功偉績。
現在,吉爾吉特到處都可見到來自中國的商品,絲綢、瓷器、鐘錶、玩具和工藝品等中國貨物琳琅滿目、不一而足,一些沒有機會去中國的巴基斯坦人都把到吉爾吉特出差或旅遊看作是採購中國貨的好機會,並送給吉爾吉特一個“中國鎮”的雅號。

陵園

築路兵團有百餘施工人員犧牲

巴基斯坦中國烈士陵園巴基斯坦中國烈士陵園

中巴公路凝結著中國築路工人的鮮血和生命。在距新疆喀什市5公里的“烈士陵園”和疏勒縣共安葬了66名,此外、在施工地點還安葬了137名。其中兵團施工人員共犧牲91人、致殘119人。
在巴基斯坦境內公路的兩期工程中220到230公里“咽喉要地”哈爾特高大山段,山體如餅乾狀片石堆積,一遇風吹即有滾石跌落,1974年8月10日汽車支隊有2輛黃河載重車載運著120號推土機,2輛解放牌貨車、一輛吉普車正行駛在該山段,著名的“餅乾山”岩崩又發,車輛全部砸毀,數人重傷。同年9月20日晚,司機李平安駕駛解放牌貨車,車毀人亡於岩崩。施工人員編順口溜形容說:“餅乾山,片石飛滿天,削不上腦袋,帽子也要削半邊”。
“一川碎石大如斗,風吹滿地石亂走”,是中巴許多築路工地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在懸崖峭壁上掄大錘打眼放炮因繩斷摔下深谷的,被突發洪水沖走的,被土石流掩埋的,被塌方砸死砸傷的工傷事故時有發生。在“鬼門關”水布朗溝搶修公路時,一場十級大風把山上一塊近3噸重的巨石吹下山溝,當場砸死1人,砸傷3人。農三師42團的七中隊副指導員齊祖林因排啞炮而犧牲,43團的買光甫為救巴方施工人員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們當時大多只有20多歲。

巴基斯坦中國烈士陵園

在巴基斯坦北部城鎮吉爾吉特,有一座中國烈士陵園,這是為修築公路而犧牲的88位中國建設中的墓地,也是每一個走在喀喇崑崙公路上的中國人都會去祭拜的地方。陵園按中國的方式修建,面積不大,處在一片開闊地帶之中,四周用圍牆圈了起來。陵園種滿了蒼松翠柏,使陵園顯得寧靜肅穆。陵園的中間,矗立著白色紀念碑,紅色的碑文寫著:“中國援助巴基斯坦建設公路光榮犧牲同志之墓”,建碑日期為1978年6月。
紀念碑的後面,是88位犧牲在他鄉的中國建設者的墓地,每一個墓碑上都寫著他們的名字。其中靠左第一位是武治業同志,他是在一次塌方中為保護巴方人員而犧牲的,也是犧牲人員中級別最高的中國人。此外這裡還有20座未立墓碑的空墓,是為20位尚未找到遺骨的烈士留下的。烈士雖然已經犧牲,可他們的英靈卻隨時注視著他們曾經傾灑過熱血的土地。據說,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當地的巴基斯坦人把中國犧牲者墓碑的照片掛在家中,以紀念那些長眠在他們國土上的中國朋友。今年85歲的阿里·馬達德和52歲的阿里·艾哈邁德,在過去30年中始終義務看守著陵園。

建設

巴基斯坦北部重鎮吉爾吉特的中國烈士陵園,建於1978年,中國援建喀喇崑崙公路巴方段的88名中國工程技術人員長眠於此。巴基斯坦北部重鎮吉爾吉特的中國烈士陵園,
建於1978年,中國援建喀喇崑崙公路巴方段的
88名中國工程技術人員長眠於此。

喀喇崑崙公路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據巴基斯坦資料記載,早在1959年,巴方就開始在北部山區築路,試圖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吉爾吉特與其他地方聯繫起來,以增強對巴控克什米爾的聯繫。但由於地形險惡,直到1965年,也只是在崎嶇的山路上開了條小路,並未達到公路的標準。1964年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訪華,提出雙方修建喀喇崑崙公路建議。1965年9月30日,他派自己的政治顧問法魯克拜會周恩來總理,發出試探性信號,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中方答應了。
1966年3月18日,中國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在北京簽訂了《關於修築中國巴基斯坦公路的協定》,協定規定中巴公路從巴基斯坦的赫韋利揚直達中國喀什市,總長1200公里。它分東西兩段,東段從中巴分界的紅其拉甫至喀什市,長416公里,由中國負責修築,其中喀什市到塔什庫爾乾為公路改善工程,全長290公里,塔什庫爾乾到紅其拉甫為新建路段,全長126公里;西段從紅其拉甫山口到巴基斯坦北邊省塔科特鎮,長616公里,由巴基斯坦方面負責修築。與此同時,中方對巴方提供築喀喇崑崙公路的機械設備、油料材料、工具和巴方1500名築路人員3年使用的糧油柴火衣被鞋襪繩線等生活用品,及5000萬元人民幣無償援款。由於這條路要穿過喀喇崑崙山,所以被命名為喀喇崑崙公路。
從1966年開始,兩國工人在帕米爾高原炸響了開山第一炮。中方境內喀什到塔什庫爾幹線的改造完工;同年9月,塔什庫爾乾至紅其拉甫線全部完工,標誌中巴公路喀什至紅其拉甫416公里的改新建工程圓滿完成。到1969年,原本由巴方負責建設的紅其拉甫到哈里格希路段改由中方施工,哈里格希至塔科特的路段上的十餘座橋樑也由中方建設,塔科特到伊斯蘭瑪巴德的路段則由巴方建設。中國工程人員援助巴方建設了北起中巴邊界的紅其拉甫山口、南到塔科特大橋的路段,全長616公里。中方建設的路段最南端為塔科特大橋,於2004年8月更名為“友誼橋”。
經過中巴兩國近20000名建設者十餘年的努力,喀喇崑崙公路於1978年6月18日全線通車。但直至1986年5月,這條公路才正式對遊客開放。
在喀喇崑崙公路小鎮塔克特附近,樹立的紀念碑碑文中,把這條公路稱為世界八大奇觀之一。碑文用英語和烏爾都語記載著中巴兩國共同修築公路的時間,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上面標著距中國首都北京5425公里。這條公路最低處的海拔為700多米,最高處紅其拉甫山口海拔約4800米。從公路的剖面圖上看,過了北部城鎮齊拉斯以後,公路在吉爾吉特、蘇斯特等地一步一個“台階”,每上一個“台階”,海拔就升高1000米。據統計,整條公路上共有主橋24座,小型橋樑70座,涵洞1700個,建設中共使用了8000噸炸藥,8萬噸水泥,運送土石3000萬立方米。為修築這條公路,中國共投資2.7億人民幣,先後派出2.2萬工程技術人員及築路工人,巴方派出6000餘人。
根據巴基斯坦官方公布的數字,在喀喇崑崙公路建設的過程中遇難的建設者有600餘人,314人重傷。而遇難的中方建設者沒有確切數字。在巴基斯坦靠近中國邊境的小城吉爾吉特建有中國烈士陵園,埋葬著88名在援助巴方建設喀喇崑崙公路過程中,遇難的中國工程人員的遺體。喀喇崑崙公路建成後,因地質情況極其複雜,需要常年養護,巴基斯坦軍隊特別成立了軍隊工程師專門負責公路的維修搶險。2005年11月19日巴基斯坦遭受強烈地震,喀喇崑崙公路遭受了嚴重的破壞,雖經巴方專業部隊的養護保通,中巴公路仍處於半癱瘓狀態。
從地理上看,喀喇崑崙至喜馬拉雅高原是中國西部安全一道重要的地理屏障,未來,這裡也可能成為中國能源通道的另一道蹊徑。2006年,中國承諾幫助巴基斯坦對連線兩國的喀拉崑崙公路進行擴建改造。2007年2月,穆沙拉夫總統在訪華前曾表示,巴基斯坦願意成為中國的“能源走廊”,幫助中國減少對馬六甲海峽這一傳統石油輸入通道的依賴。巴基斯坦的專家學者還提出了在改造這條公路的同時,再鋪設一條穿越喀拉崑崙山的石油管道的構想。在中國的青藏鐵路通車後,巴基斯坦方面又提出希望在兩國之間修建一條喀拉崑崙鐵路。至此,中巴“能源走廊”藍圖有了進一步勾畫。

豐功偉績

巴基斯坦中國烈士陵園巴基斯坦中國烈士陵園

喀喇崑崙公路(Karakoram Highway,簡稱KKH),又名為中巴友誼公路或帕米爾公路。其北起中國新疆喀什(Kash),經疏附、烏帕、托海、布侖口、塔什庫爾乾、達不達、紅其拉甫、水不浪溝,翻越喀喇崑崙山紅其拉甫達坂進入巴基斯坦控制區,再經過巴勒提特、吉爾吉特、齊拉斯、巴丹、比沙姆到達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Thakot);是巴基斯坦北部通往首都伊斯蘭瑪巴德及南部沿海地區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國通往巴基斯坦及巴南部港口喀拉蚩、南亞次大陸、中東地區的唯一陸路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和軍事意義。
公路全長1032公里,其中中國境內416公里,巴基斯坦境內616公里。全線海拔最低點為460米的塔科特,最高點為4733米的紅其拉甫山口,喀喇崑崙公路沿紅其拉甫河、洪扎河、吉爾吉特河和印度河蜿蜒而下,並3次跨印度河,其間要穿越喀喇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西端,地質情況極為複雜,雪崩、山體滑坡、落石、塌方、積雪、積冰、地震等地質災害經常發生,沿途路面和橋樑設施經常遭到破壞,常常發生車毀人亡的慘劇。以往在秋冬時節,因為氣候原因喀喇崑崙公路大部分時間會被封閉。
喀喇崑崙山脈是地球上最令人敬畏的山地景觀之一,它綿延數千公里,呈西北—東南走向,平均海拔在都6000米以上。因此,這裡也就成了世界地質學家、登山家和旅遊者們矚目的地方。除了喀拉崑崙山脈外,這條公路還穿過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西端“弓形波”系的四大山脈。沿途屹立著包括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8611米)以及100多座超過7000米的高峰,屬於地震高烈度區,它們中間很多至今都沒有名字。還有5條長度超過50公里的冰川也發育於此,其中一條為全世界除極地區域以外最長的冰川。雨季大面積的山體滑坡一直影響著公路的暢通,變化多端的冰川也時常導致洪水衝垮橋樑。直到現在,夏季的山體滑坡、冬季的冰雪低溫等還在持續不能斷地侵蝕破壞著這條公路。鑒於這一地區的海拔高度和地質條件,要想在這裡建設公路,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