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船營區第十一國小

吉林市船營區第十一國小始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8)。當時校名為“吉林府義學”,位於河南街中段。解放前民國期間1915年,校名“永吉縣立模範國小”,1948年改名為“通天區第二完小”,1964年改為“船營區第十九國小校”,1967年十九小與十一小合校,1970年又分為十九、十一國小。

基本信息

學校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推進素質教育和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學校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校風、校紀和教師隊伍素質堪稱一流。學校現有24個教學班,1476名學生,78名教職工。多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學生放在工作首位,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做人,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提出了“面向全體打基礎,辦出特色育人才”的辦學思想。運用教育科研,融入現代教育觀念,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全面成長。
學校致力於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追求“師德高尚、業務精湛、一專多能”的建設目標。樹立“終身學習”的志向,為教師成長搭設平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素質教育之我見研討”、“走進新課程說課大賽”、“與時俱進作創新型教師演講”大賽,教學新秀評比、教學能手選拔等等,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再提高的積極性,在增強競爭意識的同時,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質。學校有兩名教師獲國家級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省級學科帶頭人1名,省級骨幹教師3人,省師德模範2人,省優秀班主任1人,市“全天候”教師1人,市區級名師骨幹教師46名。
學校重視教育科研工作。全校教師積極學習教育理論,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通過參與“全國傳美教育研究”、“腦功能開發研究”、“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語言研究”、“教師創造性教學研究”全國、省市區等項課題的研究,學習科研的方法,人人爭做科研型教師。我校被評為“全國傳美研究示範基地”、“十五規劃課題優秀課題試驗單位”、省級電教示範校;九五重點課題《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素質》課題先進單位,科技示範校。付超被評為全國百名科技小院士,張樂萌同學被評為省“十佳少年”,一名教師的研究成果已被中央教科所認可,被各媒體廣泛宣傳,輻射到省內外。
學校具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優越的外部條件。學校建有先進的閉路電視網,配有多媒體計算機、錄像機、視頻實物展示儀。學校有兩個微機室,還有語音室、演播廳、舞蹈室、圖書室、閱覽室等。目前,學校開發的軟體獲國家軟體評比優秀獎。
環境教育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學校辦學的一個顯著特色。十幾年來,學校最佳化教育環境,創建市區最美校園,組織學生走向社會,提高學生環保意識。初步形成了具有美化、綠化、知識化、藝術化為一體的花園式格局。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首批綠色學校。學校環境教育工作多次被新聞媒介報導,並受到省市有關政府的表彰和高度評價。
適應社會發展,辦出社會信譽高、令家長滿意的學校,培養一流學生是學校辦學的宗旨。學校創辦特色班,號召“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長”。鼓勵學生“誠信、友愛、健康向上 ”。班班建有學生特長展示台。學校還定期召開校、班兩級的家長委員會,徵求來自家長方面的意見、共同籌劃有利學生髮展的培養目標。並設立“校長信箱”、“公示欄”,接受來自方方面面的意見和監督,努力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環境教育先進單位,少先隊全國優秀紅旗大隊,電化教育,家長學校,被評為省級示範校,市級首批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市精神文明單位,市首批一類一級學校,區模範單位,區首批名學校等。
目前,全校師生以嶄新的精神面貌行進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中。“業精於勤”“鶩為人先”已成為全校師生的共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吉林市船營區第十一國小會躋身於省市國小的前列,成為一所有影響的學校。
吉林市船營區第十一國小校精神文明創建
吉林市船營區第十一國小校是一所擁有百年校史的名校,現有25個教學班,98名教師,1348名學生。學校本著“誠信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思路,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創綠色和諧校園 辦人民滿意教育”為辦學目標,以“為學生的終身幸福負責 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奠基”為辦學理念。多年來,在船營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區精神文明辦的熱情關懷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與時俱進,創新發展,辦學特色日趨鮮明,精神文明創建碩果纍纍;學校通過“五心”創建文明,暨苦心錘鍊堅強幹部隊伍,誠心提高教師素質水平,精心探索品牌特色教育,傾心營造校園文化氛圍,熱心參與社區公益活動。如今,學校已成為船營教育的一面旗幟,一扇視窗。
一、苦心錘鍊堅強幹部隊伍
學校始終注重把領導班子的自身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創建的關鍵環節來抓,成立了精神文明領導小組,每學期都要例會研究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學校領導思想作風建設的措施得到了進一步落實,成效得到進一步體現。
1、 發揚民主,完善制度
凡學校的重大決策,如發展思路、奮鬥目標、中層幹部的任用等,都在民主協商的基礎上,經過行政領導會、職代會集體討論決定。學校不斷健全完善校務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教職工大會制度,廣泛聽取民眾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保證班子決策的科學性。學校每位校級幹部都能自覺維護領導班子的團結和威信,根據分工,履行職責,既顧全大局,又相互補位。
2、克難求進,重行務實
為了學校的發展,班子成員凝心聚力、大膽創新。在學校資金緊缺的情況下,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投入。2007年教育局撥款30多萬元修建水沖廁所,學校自籌資金10萬餘元,裝修大小會議室,安裝電動伸縮門,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班級建設、粉刷教學樓;2008年又投入10萬餘元安裝了塑鋼窗,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3、學校嚴格收費制度,堅持收費公示,決不亂收費,受到家長的一致擁護。
二、誠心提高教師素質水平
(一)、身正為范-----加強師德行風建設。
1、學習評比,規範師德行為
學校以創辦學習型組織為目的,制定學習制度,堅持組織教師學習各種相關的教育法規,強化教師依法執教理念。堅持開展“綠色人格455”教育工程系列活動,通過綠色人文管理、綠色生態課堂的創建,定期評選綠色園丁,和諧團隊,評選五星辦公室,使每一位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釋放自己的人格魅力,展示十一國小教師的精神風貌。
2、活動延伸,提升師德水平
由於注重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因而使學校擁有了一支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
(1)賑災捐款
當四川汶川大地震來臨時,當黨和政府向我們發出號召時,廣大教師個個挺身而出,慷慨解囊,少則一百,多到一千,不到一天時間,全校九十八名老師總計捐款二萬四千七百五十元,人均捐款近三百元。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一種對祖國的愛,對災區人民的愛,真實地再現了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的寬廣博大的胸懷。
(2)、送溫暖活動
為了幫助生活困難的學生,使他們能和其他學生一樣無憂無慮地學習,每學期學校都開展送溫暖活動。校長帶頭、黨員帶頭,每名老師都有資助對象,定期(每逢六一、教師節)或不定期地向貧困學生奉獻愛心,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幫助學困生擺脫困境,這一舉措,受到了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3)、“三評”活動
即社會評教育、家長評學校、學生評老師,“三評”活動極大地推進了師德工作的深入開展。對於家長集中提出的熱點問題,學校領導均高度重視,通過校長熱線、校長信箱、校長接待日等方式及時予以解決,真正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4)、主題教育活動
通過召開“喜迎教師節,教師廉潔從教承諾簽名儀式”、“我是教師我光榮”、“我為師德獻良策”、“緩解教師心理壓力”等活動,使全校每一位教師都積極參加到師德建設活動中來,激發了他們的職業光榮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二)、學高為師——加強教師業務能力
1、構建活而有效的綠色生態課堂
學校以落實“三維”課程目標為重點,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以校本教研為手段,實施“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策略,採取多種形式的調研指導,反思交流。通過開展“反思我的課堂教學”座談會;“電教示範課”評比活動,“向四十分鐘要質量”優秀教案評比;“我講我的故事”教育教學案例交流會;“讓課堂見證我們的成長”青年教師說課競賽等活動促進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學校彙編完成了《思路心語》、《教苑新苗》、《師愛永恆》、《行動之歌》、《綠色的評價、和諧的教育》、《春潮》、《師愛陽光》、《如何構建綠色生態課堂》、《教海探航》教師校本教研案例集;並多次召開市區教育、教學現場會,交流學校教育教學方面的優秀做法。
2、以教研組為本,發揮團隊群體智慧
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學校注重完善校本教研製度,構建四級管理(學校、學科中心教研組、教研組、教師)校本教研網路;各學年創建“一課三備三反思”、“同課異構”等教研模式,開展“讓綠色生態課堂綻放生命光彩”為主題的特色系列教研活動—“綠色之光杯”常態課堂教學評比、“走進綠色生活大課堂”品德與生活教研活動、“讓課堂充滿綠色愜意”展示課活動;增強廣大教師的教學質量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3、挖掘自己的特長,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學校倡導人人都成為高品位的特色教師-----教學上獨樹一幟,教育上特色鮮明。鼓勵教師挖掘自己的教學特長,形成穩定的教學風格。學校還為各個層面教師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如:開展青年教師教學技能賽、黨員教師的示範展示課、校級交流展示課等活動,充分展示個人的教學特長。
三、精心探索品牌教育特色
為了創建綠色和諧的校園文化,打造品牌特色教育,學校歷經了20餘年環境科技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確立了綠色教育辦學特色。
參觀環境科技教育展室、接受環保科技教育已成為新生入學的必修課。學校寓綠色教育於多彩的少先隊活動中,開展了許多有特色的環境教育實踐活動,“放飛希望,把綠色延伸”主題系列活動,“我為家鄉、社區添綠蔭”的植樹活動,“保護母親河”水質監測活動,“預防環境污染”社會調查活動,“新世紀的兒童去環保”兒童畫比賽,校園“環保之星”的評選活動,“我與植物交朋友”樹葉貼上畫比賽,“保護野生動物——野鴨子”綜合實踐主題活動“珍愛每一滴水”節水活動。每年“4.22地球日”、“6.5世界環境日”學校都代表船營區到世紀廣場舉辦大型宣傳活動,得到了市民的廣泛讚譽,產生了很大的社會效應。學校還經常堅持開展各種科技藝術教育活動,“環保利廢小發明、小製作評選”、“做創意先鋒”環保利廢時裝表演,學生們不僅套用了所學知識,而且學會了關注自然和社會。學校連續六年,共選送千餘件優秀的科技、美術、書法等作品參加吉林省科技藝術大賽,成績顯著。學校連續六年被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評為愛護動物行動周組織單位。被國家環保總局評為首屆“全國保護母親河優秀監護站。”環保特色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環保習慣,使學生們在活動中成長,在體驗中學做真正的環保人。
四、傾心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一)最佳化一個環境——整潔舒適,文化育人
學校在注重美化、綠化、淨化的同時,更注重校園文化陣地建設, 學校領導班子群策群力系統規劃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讓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讓每個角落都成為德育的育人天地,讓孩子們身處綠色校園,時時處處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綠色文化的薰陶,形成綠色人格。
學校以牆壁文化、操場文化,和衛生間文化做為校園文化的宣傳主陣地,即:操場文化以“校園體育吉尼斯”特色體育活動為主;牆壁文化則發揮五條長廊的宣傳教育作用,一樓“特色活動長廊”,二三樓為“個人風采展示長廊”,四樓為“安全教育長廊”,學校外牆為迎接奧運開闢了“奧運知識長廊”。真正做到“草木傳情,牆壁說話”。同時,校園文化建設還在不斷完善,實現著學校文化建設的三個過渡,即:從硬性的校園文化建設向軟環境的教育功能過渡;由外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校園文化向學校的內涵文化發展過渡,由感性文化向理性文化過渡。結合國家級課題《中國小校特色辦學研究》使綠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成為每一個十一小人的一種生活理念。
(二)、突出一個重點——文明向上,樂觀進取。
為使學生受到系統、綜合性、生動活潑的教育,形成健康活潑、文明向上、朝氣蓬勃的校園氛圍,學校開展了形式多樣,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動。
1、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節,讓學生的個性飛揚
校園文化節,如今已經成為學校的一項傳統活動項目。“我的舞台 我最棒”文藝演出、“描繪七彩童年”書法繪畫展、“童眼看世界”攝影作品展、“環保杯”親子趣味運動會、“班徽、班歌”徵集活動等等。豐富了師生的課餘活動,展現了廣大學生的才藝,張揚了個性,提高了綜合素質,可謂“寓教於樂”。
2、巧動手,讓學生增長智慧
學校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每學期一次的科技創新小製作比賽,讓學生與家長多了一份溝通,多了一份親近與合作,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的小製作,新穎獨特;學校還開展了“師生同台秀”環保布袋設計、製作大賽,活動中,學生了解了白色污染對人類的侵害,使學生們成為了環保布袋使用的推廣者。在“自理能力露一手”活動中,同學們自己動手製作水果拼盤、自己縫扣子,穿上自己親手設計的環保利廢時裝充滿陽光地走在T台上,招招勢勢無不展現出當代少年的風采。
3、知識守護生命,安全重於泰山。
創建平安校園一直以來都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學校與派出所共創“警校共建單位”。安全手抄報評比活動,每月一次的安全知識講座、安全班會、安全疏散演習,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學生的安全意識,增長了學生多方面的安全知識。近年來,我校無一例學生安全事故發生。
(三)圍繞一條主線——愛國主義教育
為使愛國愛校的思想觀念深入學生心中,成為激勵學生健康成長的強大動力,學校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通過紀念日教育,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在法制宣傳日到來之際,學校積極與校外法制校長研討,通過法制安全講座宣講校園安全常識,通過“學法、知法、守法”隊會,增強學生的自我守法、自我保護意識。“3·8婦女節”為女教師們送上祝福的話語,“4·5清明節”開展英雄故事演講比賽,“母親節”為母親寫一封熱情洋溢的信,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之情,“9·18”召開紀念9·18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大型升旗儀式,“9·20公民道德實踐日”通過紅領巾廣播站宣講公民道德的公約;“10.13少先隊建隊日”通過愛心“一日真情體驗活動”,增強廣大學生身為少先隊員的自豪感與使命感,讓每個紀念日成為德育教育的好契機。
(四)強調一個規範——遵規守紀,活潑開朗
學校德育教育一個總的做法就是既讓學生做到遵章守紀,又能做到活潑開朗。
1、《守則》、《規範》落實到位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是學生行為習慣的綱領性檔案,只有熟記於心,才能指導其言行,學校將貫徹落實工作與雛鷹爭章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值周工作中嚴格要求,時刻規範隊員言行,使優勝班、升旗班評比,綠色和諧中隊的創建得到有效的開展。
2、開展“好習慣伴我行”養成教育月活動,使養成教育根深蒂固
學校積極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青少年 “榮辱觀”教育,通過紅領巾廣播站進行宣傳、解讀,使學生將“八榮八恥”熟記在心,同時,各班還根據班級的實際制定了班級的“八榮八恥”,進而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3、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學校每學期對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心理測試,使每個學生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狀況,學校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研究,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教育對策,進行心理輔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學校心語室及時向學生開放,隨時為學生解除心理煩惱,最佳化校園育人環境;開展特色心理健康活動,如:9月的感恩周活動,全校每名學生親自為教師製作一張感恩卡,上面書寫飽含深情的感恩辭,同時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為老師做一件好事、送一杯茶、送一句祝福、為老師畫笑臉等活動,在活動中育人,讓學生體會教師工作的辛苦,從而增強學生的尊師之情。
(五)創設一種氛圍——人文關懷,愛校如家
“學校是我家,建設靠大家”。一直以來,學校注重人文管理,時時處處關愛教師。
1、溫馨的“請假制度”
“沒有規矩難成方圓”一個學校不可無章可循,但制度的人文關懷卻體現在細微處,學校嚴格執行請假制度,每月給每位教師半天公假處理個人事物;教師子女參加中考、高考,學校給兩天公假;男教師愛人生小孩,學校給3天護理假;教師給自己孩子開家長會屬公假。
2、溫暖的“生日四送”
為使教師在校有家的感覺,學校從2003年就嘗試著每天為教師備好營養均衡的早餐和豐盛的午餐。每一名教師過生日都由最初的四送“送祝福、送花、電台送一支歌、送一碗熱氣騰騰的長壽麵,轉變為送好利來的蛋糕到送大福源券”,真正把溫暖送到老師的心中,把校長的關愛送到老師的心田,讓每一名十一國小的教師有如沐春風的快樂與幸福。(“生日四送活動”現已深化到給學校的每名學生送祝福送長壽麵,讓學校真正成為師生心之向住的綠色家園)
3、溫情的“心理教育”
學校從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入手開展師德建設,努力為廣大教師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展示教師風采的舞台,讓每位教師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情緒,不把壞的情緒帶進課堂、帶給孩子。學校為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狀況測試,聘請心理學教授進行心理健康講座、為教師建立心理檔案,設立“有困難你就說”信箱,為每位教師排憂解難,使每位教師都能保持舒心、樂觀的心態投入工作。
五、熱心參與社區重大活動
學校始終認為為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多作貢獻,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不管是區政府、教育局,還是街道社區,如有重要活動要在我校舉辦,或有重大活動需要我校組織學生一起參與、協辦,我們都積極回響,精心安排,力求辦得完美、完善。“大手牽小手我為社區添綠蔭”公益植樹活動,讓學校與社區的溝通更近了;“我是社區小主人”清理樓道大行動,讓更多的學生知道了建設社區人人有責。
六、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纍纍
我校在抓好精神文明創建的同時,學校各項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帶來了教育教學的高質量:
2007年高考文科狀元;2008年中考、高考文科狀元均畢業於我校;學校也成為了國家級的環境教育知名學校;在良好的校園氛圍中湧現出了以全國優秀中隊輔導員,省師德模範劉文煜老師,省十佳教師徐紅,市名班主任、十佳教師、區“全天侯”教師段菲,市師德先進個人錢絮然,區“全天侯”教師白艷君,區十傑教師李斌為代表的優秀教師,良好的師德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還湧現出了全國科技小院士付超、全國“宋慶齡獎學金”獲得者韓佳紅,省十佳少先隊員張樂萌、省、市十佳少先隊員王美渲、國際電視模特大賽少年組季軍得主車欣桐、韓國少兒藝術大賽一等將獲得者宮思陽、青春中國朗誦大賽金獎得主王櫻潼等一批品學兼優的好少年。學校連續兩年被評為船營區模範單位,多次被各級部門授予“優秀單位”的光榮稱號、無數次的教師業務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校的特色活動還多次在《吉林日報》、《江城日報》、《江城晚報》、省市電視台及各大網站上發布。
為了使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更加深化紮實地開展下去,十一國小校還將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客觀科學地審視自己存在的問題,爭取更大的跨越式地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