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市口胡同

吉市口胡同位於北京市朝陽區西邊,以前叫雞市口;後來為了吉利,取諧音為現名。據《宸垣識略》記載,此地原為清朝官軍所在地,後歷經民國、建國初期、改革開放時期。現在已經拆舊房蓋新樓。

吉市口胡同

位於朝陽區西部。北起吉市口八條,南至朝陽門外大街。南口原為雞鴨市場,故名雞市口。民國初,取其諧音,易名為吉市口。據《宸垣識略》載,吉市口為清代八旗東城副指揮署和北營外西一守備署所在地。“東城副指揮署在朝陽門外雞市口。北營外西一守備署在朝陽門外雞市口頭條胡同。”吉市口胡同現已拆建蓋樓。其東為元老胡同也僅剩此段部分,余皆樓房,非復舊觀。

歷史與現狀

位於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西北部。南北走向,北起吉市口八條,南至朝陽門外大街,中與吉市口頭條至八條、楊家胡同等11條街巷相交,東側與吉市口中巷平行。長400米,寬4米。瀝青路面。為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道。成路於清代。南口原為雞鴨市場,故曾名雞市口。民國初,寓意吉祥,取其諧音,易名為吉市口。民國後期改名為吉市口胡同。該胡同及其以東地區,原居民多為工匠、手藝人、小商販等城市貧民,住房矮小簡陋。自清末民國初,此胡同以東地區就已形成大片居住區。隨之產生了西起吉市口頭條、二條,北至吉市口七條、八條的吉市口東巷、吉市口中巷等派生地名。這些小巷的長度為300~400米不等,均寬2.5米,原為土路,20世紀60年代末築瀝青路面。為非機動車和人行通道。清代該地為八旗兵東城副指揮署和北營外西一守備署所在地。據《宸垣識略》載:“東城副指揮署在朝陽門外雞市口。北營外西一守備署在朝陽門外雞市口頭條胡同。”
新中國成立後,駐有區第二教師進修學校、區城建公司、東城區建築公司七隊、區挑補繡花廠等企事業單位。居民庭院植有棗、柿、桃、杏、丁香、榆葉梅、紫薇等植物。該處曾有朝陽區文物保護單位兩處:位於吉市口二條的水月庵,又名萬祿寺,建於清代,為四合院式格局,原存關公殿3間及東西配殿各3問,後為區第二教師進修學校使用,1992年拆毀;位於吉市口七條3號的觀音寺,建於明代,曾存破舊大殿6問,西耳房2間,後為朝外大街房管所使用。另據《(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載,該地原有一座建於清代的戲園名隆和園,後因上座率不佳而倒閉。1991年吉市口列為危房改造地區,1992年和1995年分兩批拆遷,現已改建為新的統建住宅區。現朝外北街北面是吉慶里居民區,朝外北街南面是吉祥里居民區。北京市民主黨派辦公樓駐吉祥里小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