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2

合肥2文字

概況

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江淮分水嶺南側面,巢湖北岸。地理座標在北緯31°31′—32°37′、東經116°40′—117°52′。總面積726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包括郊區,下同)面積45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74平方公里。

地理氣候

合肥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適中,雨熱同季,易澇易旱。常年平均氣溫15.7。合肥的四季分配是根據劃分四季的候溫法,春季短,約70天,冷暖空氣活動頻繁

夏季長,約120天,氣候炎熱,雨量適中,多南風,初夏有“梅雨”

秋季最短,約60天,秋高氣爽,氣候宜人;冬季約115天,受北方冷空氣侵襲,氣溫低,雨雪少,氣壓高。年平均降水量998.4毫米。降水量集中在6—8月份,其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41。年平均蒸發量為1514毫米。年平均日照量為2163小時,以七、八兩月最多。無霜期230天。冰凍期82天左右。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合肥地名,文字記載始見於司馬遷《史記》。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夏水暴漲,施合於肥,故曰合肥”。春秋進,合肥屬楚地。秦統一中國,設合肥縣,屬九江郡。公元25年,漢光武帝封功臣堅鐔為合肥候,改合肥縣為合肥候國,後又改為合肥縣。東晉改合肥縣為汝陰縣,屬淮南郡。隋復改為合肥縣,屬廬州府,
康熙六年(1667)建安徽省,合肥屬安徽省廬州府,鹹豐三年(1853)至同治元年(1862)為安徽省臨時省會。民國元年(1912),廢廬府,建合肥縣,直隸安徽省。因合肥自隋至清為歷代廬州路(府)治,所以合肥又稱廬州。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合肥為安徽省省會。

特產

合肥生產的麻餅、烘糕、寸金、白切統稱為合肥四大名點,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是合肥四大傳統特產,歷來被人們用作待客和饋贈的禮品。
合肥麵點主要有:鴨油燒餅、廬陽湯包、小獅子頭、淮上湯包、麻辣肉餅、鮮肉燒賣、壽州大救駕、廬江小紅頭三河米餃冬菇雞餃示燈粑粑等。
徽菜一向以烹製山珍野味而著稱。據《徽州府志》記載,早在南宋年間,用皖南山區特產“沙地鱉”、“牛尾狸”做出的菜就很有名。徽菜擅長燒、燉,講究火功,善於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都是用炭基、文火單燉、單(火旁加靠),做到湯汁清純、味道醇厚、香氣四溢。比較名貴的菜有:石耳燉雞問政山筍、清蒸冬菇、楊梅圓子蜜汁排骨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