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縣山口鎮初級中學

合浦縣山口鎮中全稱是合浦縣山口鎮初級中學。創建於1965年7月,其前身系山口公社農業中學。1986年7月與原山口公社聯辦中學合併為山口鎮初級中學。

基本信息

簡介

山口鎮中是一所縣屬的初級中學,學校占地面積48715平方米,建築面積13186平方米,學校現有教學班32個,在校學生2456人,現有公辦教職工131人,專任教師122人,100%達到合格學歷。其中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14人。本校建有教學樓2幢,綜合樓1幢,學生宿舍樓2幢,教師宿舍樓3幢,學生飯堂1個,平房教室8間,教師平房宿舍50間。本校各功能室設備齊全,物理實驗室、儀器室各1間,化學生物實驗室、儀器室各1間;圖書室、閱覽室各1間;電腦室是1間,多媒體教室2間;體育室、團隊室、勞技室、衛生室各1間。遠程教育衛星接受設備各1套。器材、儀器配置符合標準,已通過自治區普實和中國小遠程教育項目驗收。

歷史沿革

艱苦的創業時期1965年-1982年

山口鎮中的前身山口公社農業中學,初建時,國家處於動盪時期,經濟困難,環境惡劣,雜草叢生,墳墓星羅棋布,教學設施簡陋,教師不足,生源缺乏。在當時的艱苦條件下,以林繼承為校長的領導集體發起了“學軍學農”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校的倡議,組織發動師生耕農田、辦工廠。

1965年開始耕種農田80多畝,1968年開辦灰窯,1975年又開辦磚窯。全校師生的艱苦努力,積累了資金,逐步擴建教室、宿舍,增加教育教學設備及生活設施。到1982年,教職工人數增至10多人,在校生人數增至7個班350多人,其中1969年、1970年曾開辦兩屆高中班100多人。

曲折發展時期1983年-1988年

山口鎮聯辦中學的創立也經歷一個艱苦曲折的過程。幾經遷址。1982年9月成立之初,沒有校址,借用山口國小教室(原址林家祠堂)。學校由鄉下各國小附設國中集中搬遷至山口國小。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重視與大力支持。聯辦中學校址確定在山口公社農業中學的西面。於1983年春投資興建。9月,學校從山口國小搬遷至新校址。與山口公社農業中學相鄰。當時,農村已實行改革開放。生源銳減,學校招生面臨困境。黨委、政府及主管部門為合理配置教學資源,決定將兩校合併,於1986年7月合併成為山口鎮初級中學。

穩步發展時期

1989年7月山口鎮初級中學成立後,學校得到黨委、政府、主管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學校新的領導集體總結存在問題的主客觀因素,提出“鞏固、拼搏、求實創新”的發展宗旨,團結廣大教職工,制定各項管理制度,狠抓教學。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奮鬥與拼搏,學校的教學質量有了較大提高。1991年畢業生中考升中人數最多,20多人考上中等職業學校。是鎮中合併以來人數最高的一年。生源不斷擴充,1992年在校生人數超過1千人。學校由曲折發展進入穩步發展時期。

此後,在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山口鎮中兩屆領導集體團結一致,發揚山口公社農業中學時期艱苦奮鬥、勤儉興校的傳統,不斷完善,加強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及校園各方面的建設,使學校不斷發展壯大。昔日偏僻泥濘曲折的田間小道發展到325國道,渝湛高速橫貫校門,兩廣大型綜合市場緊密相聯,道路相通,購物便利。昔日的雜草叢生,墳堆遍野已一去不復返。呈現的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綠草如茵的生機勃勃的景象。昔日的亂墳崗,變成了標準的運動場、羽毛球場、排球場、燈光球場以及縱橫交錯的水泥校道。昔日低矮陰暗的泥磚教室、宿舍變成錯落有致的靚麗的教學大樓、綜合樓、教工宿舍樓、男女生公寓樓。教學設備如:電腦室、圖書室、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遠程教育網路等一應俱全。昔日的幾位教職工、50多學生,發展到131位教職工、學生2456人的大學校。

山口鎮中40年的歷史,是山口鎮中全體師生的艱苦奮鬥的歷史。歷屆師生的努力、拼搏,求生存、謀發展,為國家、社會培育鑄就了一批批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作家沈祖連、林玲;企業家陳秀成、沈汝良;政界人士沈善智、李秀鵬、陳祖賢、黃賜全、劉彩英等等。人才輩出,遍布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也為山口鎮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積累了山口鎮中人艱苦奮鬥,勤儉興校的可貴精神財富。

2005年秋季學期,學校新的領導班子成立後,為不辜負黨委、政府、社會各界的期望,學校領導集體已做出重大決策,規範學校各項管理制度,提出“奮鬥三年,把山口鎮中辦成山口人民滿意的學校”的目標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辦學宗旨,並且迅速行動,已取得重大的成果,學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縱觀歷史,著眼2018,展望未來,在新一屆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在主管局的正確領導下,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山口鎮中40年創建出來的堅實基礎,有山口鎮中全體師生的團結拼搏,山口鎮中一定會有更新的變化,步入快速發展的時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