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
司馬光出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當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後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據史書記載,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左傳》,常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七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並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自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此外,還有一件事使小司馬光聞名滿九州。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院子裡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原文
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瓮,水迸,兒得活。
譯文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就像一個大人一樣非常懂事,聽到老師講解《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內涵.從此書不離手,甚至忘記了饑渴,冷熱,一心都撲到了書里。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院子裡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
人物介紹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漢族。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年方20,中進士甲科。宋英宗(趙曙,1032~1067)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趙頊,1048年~1085年)熙寧(1068~1077)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
熙寧三年(1070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鑑》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後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資治通鑑》。《資治通鑑》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後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了然。
司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編撰《資治通鑑》,共費時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進資治通鑑表》中說:“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精力盡於此書”。書名的意思是:“鑒於往事,資於治道。”
司馬光著述頗多。除了《資治通鑑》,還有《通鑑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學、經學、哲學乃至醫學方面都進行過鑽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詩草》、《注古文學經》、《易說》、《注太玄經》、《注揚子》、《書儀》、《游山行記》、《續詩治》、《醫問》、《涼水紀聞》、《類篇》、《司馬文正公集》等。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和孟子)。
在政治觀點方面,司馬光主張法制永遠不變,其政治思想比較保守。他曾說:“先王之法,不可變也”;他認為,象周威烈王命晉大夫魏斯等為諸侯,是棄“先王之禮”,廢“祖宗之法”。與王安石是政敵。
歷史考證
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姓上官名尚光。據考證河南省光山縣城西上官崗村地名的由來,和司馬光砸缸故事一脈相承,上官崗原來存有“北宋上官崗感恩亭舊趾”,上官網崗軼事人才傳聞稱,北宋名相、歷史學家司馬光童時(乾興三年七歲時,即公元1025年)砸缸救出的小孩姓上官,名尚光,尚光成人後移居城西龍堤南坡,並建亭名日“感恩亭”,以報司馬光救命之恩。(光山縣現居上官姓氏家譜中也有記載,上官姓氏後裔眾多知曉該故事),後人為了紀念此舉,遂將此坡改稱上官崗或尚光崗。河南省光山縣教育局從二○○八年開始啟動申報工作,申請將司馬光出生於光山的史實寫進中國小語文教材。在教育部有關司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經多方專家歷時兩年的審慎考證,去年十月終獲全國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新修訂的語文教材已印刷完畢,於今年春季開學時供全國中學生使用。
翻閱新近發行的全國中學生使用的新修訂的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十五課一○六頁”一篇選自《資治通鑑》的文章“孫權勸學”的注釋由原來的老版語文教材“司馬光(一○一九至一零八六)字君實,陝西夏縣(現在山西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正式更改為“司馬光(一○一九至一○八六)字君實,陝西夏縣(現在山西夏縣)人,生於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據光山縣教育局徐昌德局長介紹,這是中國小語文教材首次寫進歷史名人出生地,歷史考證光山也是司馬光兒時成長的地方,從此“司馬光砸缸”這箇中國盡人皆知的歷史典故正式落地河南光山,成為河南省光山縣最亮的宣傳名片。
據光山縣委書記柴明貴介紹,該縣還依據司光馬砸缸歷史典故,與河南華豫兄弟動畫影視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六百七十六萬元,聯合製作《少年司馬光》卡通片,將於二○一○年六月在央視少兒頻道首播,並將列入河南省中國小電教教材,在全省中國小統一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