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關於教育的論述

史達林關於教育的論述

正文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И.В.史達林繼承了В.И.列寧的事業,從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出發,領導蘇聯人民在蘇聯掃除了文盲,普及了初等教育,發展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培養了大批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幹部和人才,建立了各級政治幹部的教育體制。史達林的教育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
培養“紅色專家”掌握科學技術 史達林從理論上和實踐上論述了教育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密切關係,指出社會主義建設速度問題是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進而闡明了培養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幹部和人才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史達林批判了那種歌頌沒有文化,如果掌握了科學就不是“自己人”,而成為“第二等人”的錯誤思想。他指出,要建設,就必須有知識,必須掌握科學。他把科學比做一座堡壘,這座堡壘包括許多部門的知識,要攻克和占領它,就需要頑強地、耐心地學習,要向所有的人學習,甚至向敵人學習。他提出了培養“紅色專家”的任務,對象包括青年工人和農民、工農出身的大學生以及經濟戰線上的工農幹部。培養的基本途徑,一條是通過高等學校,一條是通過企業。在通過企業培養幹部方面,史達林主張一方面加強對原有幹部的科學技術教育,另一方面通過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從先進工人中間培養和選拔行政和技術幹部。 1928年, 史達林提出“革命青年向科學大進軍” 的口號。1931年, 他提出“技術決定一切”的口號,旨在用最先進的技術設備來武裝工農業,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生產的發展。他號召共產黨員應掌握先進技術,成為專家。1935年,他又提出“幹部決定一切”的口號。他論述了人才、幹部是世界上最寶貴最有決定意義的資本,技術不能脫離使用技術的人,黨應當學會重視人才,重視幹部,並更好地使用他們,不能只迷信技術。後兩個口號的貫徹,對於培養技術人才,發展現代化的國民經濟,起了重要的積極的作用。
培養自覺的共產主義者 史達林論述了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問題。根據列寧關於黨的建設的學說,史達林指出:必須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教育幹部、工人和青年。共青團員和革命青年不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就不能成為自覺的共產主義者。史達林還指出,年輕幹部不能局限於自己的專業,僅僅是自己那門科學的專家;同時還應當是個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們應當密切關心國家的命運,懂得和善於運用社會發展規律,力求成為國家政治領導的積極參加者。他認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學習和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理論是非常必要的。他指出: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要領會其精神實質,要能套用於實際,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在史達林的建議下,蘇聯共產黨(布)中央曾多次公布過改進理論教育工作的決議。史達林還非常關心編寫教科書的工作。
發展民族教育 史達林重視發展民族文化和教育。他根據在蘇聯實現文化革命的需要,論述了在文化落後的民族地區掃除文盲和實施普遍義務教育的必要性。他指出必須發展當地的民族學校、民族教育機關,建立稠密的使用本民族語言的學校網,配備精通本民族語言的教師幹部;只有在發展民族文化教育的條件下,才能真正使文化落後的民族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知識分子和教師 史達林論述了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知識分子和教師問題。他把知識分子看作是一個隨著歷史條件變化而變化的社會階層,它的成分和活動性質是不斷變化的。1936年,史達林在修改憲法的報告中,指出蘇聯知識分子在成分、面貌、活動性質方面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他們已經是同工人、農民骨肉相聯的完全新的勞動知識分子。1939年,在聯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史達林進一步闡明了蘇維埃知識分子的根本變化及其與舊知識分子的原則區別,批判了那種用反對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舊理論來對待新知識分子的錯誤觀點。
史達林很重視教師在實現文化革命任務中的作用。他在《致教師代表大會》(1925)的信中說,人民教師的隊伍是正在成為按照社會主義原則建設新生活的勞動大軍中的一個最必須的部分;鄉村教師是連線農民民眾和工人階級的環節。史達林提出需要建立一支教師大軍,為了給普及教育準備必要的條件。他重視師範教育,認為忽視師範教育是一個近乎違反國家利益的大缺點。
消滅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差別的途徑 史達林探討了由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以及教育的問題。他在斯達漢諾夫工作者第一次會議上指出:“只有在工人階級文化技術水平提高到工程技術人員水平的基礎上,才能消滅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青年一代有受到完備的技術教育的一切機會。史達林提出,在社會主義時期,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本質差別可以消失,非本質的差別,還會保存下來。史達林論述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條件時,把發展社會文化和教育看作是至少必須實現的3個基本先決條件之一。他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中指出:“必須把社會的文化發展到足以保證社會一切成員全面發展他們的體力和智力,使社會成員都能獲得足以成為社會發展中的積極活動分子的教育,都能自由地選擇職業,不致由於現存的分工而終身束縛於某一種職業。”為此,他提出,縮短每天勞動時間,實行普遍義務綜合技術教育,改善職工待遇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