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貞女義救伍子胥

烈士貞女,采其名節尤彰,可激清頹俗者,皆掃地而祠之,蘭蒸椒漿,歲祀罔缺。 春風三十,花落無言,乃如之人,激漂清源。 伍胥東奔,乞食於此,女分壺漿,滅口而死。

基本簡介

周景王二十三年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楚平王殺死大臣伍奢及其長子伍尚,次子伍員(子胥)逃往吳國,經過瀨水,遇見在水邊浣紗的史貞女,向她討食。她把漿紗的半桶麵糊給他吃了。伍子胥臨走時再三叮囑史貞女不要講出他到過這裡,以免追兵知道他的處向。史貞女為了使伍子胥放心並保全自己的貞節,立即抱起一塊大石頭,投水身亡。她的屍體浮至上游三里的木杓兜村(今溧陽南渡鎮慶豐),由村民撈起安葬。後來伍子胥率領吳國兵馬打敗楚國,報了大仇。在返吳途中,到瀨水邊憑弔史貞女,在她投水處(今溧陽舊縣中橋村)和上吳村建祠,在木杓兜村修墓(墓後亦有祠)。 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李白游溧陽,應縣令鄭晏等的請求,撰寫《溧陽瀨水貞女碑銘 並序》,由李白的族叔、著名書法家、當塗縣令李陽冰書寫.

附錄

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並序

皇唐葉有六聖,再造八極度,鏡照萬方,幽明鹹熙,天秩有禮,自太古及今,君君臣臣, 烈士貞女,采其名節尤彰,可激清頹俗者,皆掃地而祠之,蘭蒸椒漿,歲祀罔缺。而茲邑貞義女,光靈翳然,埋冥古遠,琬琰不刻,豈前修博達者為邦之意乎。貞義女者,溧陽黃山里史氏之女也。以家溧陽,史闕書之。歲三十弗移天於人,清英潔白,事母純孝,手柔荑而不龜,身擊漂以自業。當楚平王時,平王虐忠助讒,苛虐厥政,芟於尚,斬於奢,血流於朝,赤族伍氏,怨毒於人,何其深哉。子胥始東奔勾吳,月涉星遁,或七日不火,傷弓于飛,逼迫於昭關,匍匐於瀨渚,舍車而徙,告窮此女,目色以臆,授之壺漿,全人自沉,形與口滅,卓絕千古,聲凌浮雲,激節必報之仇,雪誠無疑之地,難乎哉。借如曹娥潛波,理貫於孝道,聶姐殞肆,概動於天倫,魯姑棄子,以卻三軍之眾,漂母進飯,沒受千金之恩,方之於此,彼或易耳。卒使伍君開張闔閭,傾盪鄢郢,吳師鞭屍於楚國,申胥泣血於秦庭,我亡爾存,亦各壯志,張英風於古今,雪大憤於天地,微此女之力,雖云為之士,焉能咆哮煊赫,施於後世也。望其溺所,愴然低?而不能去,每風號吳天,月若荊水,響像如在,精魂可悲,惜其投金有泉,而刻石無主,哀哉。邑宰滎陽鄭公名晏,家康成之學,世子產之才,琴清心閒,百里大化,有若主簿扶風竇嘉賓,縣尉廣平宋涉、丹陽李濟、南郡陳然、清河張昭,皆有卿才霸略,同事相協,緬紀英淑,勒銘道周,雖陵頹海竭,文或不死。其辭曰:粲粲貞女,孤生寒門,上無所天,下報母恩。春風三十,花落無言,乃如之人,激漂清源。碧流素手,縈波潺?,求思不可,秉節而存。伍胥東奔,乞食於此,女分壺漿,滅口而死。聲動列國,義形壯士,入郢鞭屍,還吳雪恥。投金瀨,報德稱美,明明千秋,如月在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