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銅雕

台灣銅雕

發展至今,台灣銅雕藝術家深深地體會到要賦予作品內涵,他們必須了解背景,全身心融入其中,方有精品出來。 台灣流行銅雕收藏始於2000年,台灣民眾也以收藏銅雕作品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徵,企業會所、酒店大堂、收藏館、美術館,甚至公司門堂、住家內都有擺設。 或許市場上一個謹慎的出發點是保值,增值是隨市場而變化的,而台灣銅雕恰具有一定的的藝術生命力和價值的創造力。

寶島奇葩-台灣銅雕藝術
銅雕產生於商周,是以銅料為胚,運用雕刻、鑄塑等手法製作的一種雕塑。銅雕藝術主要表現了造型、質感、紋飾的美,多用於表現神秘有威懾力的宗教題材,其造型多成威嚴粗獷、端莊沉穩之態,表現出堅實渾厚、富麗輝煌的質感。現代雕塑里,銅雕在裝飾物這一塊所占的分量越來越重要,比起古老的商周時代,其裝飾性占首要作用。
銅雕雖然在古代商朝早就有之,由於歷史原因兩岸發展不同步,水平不一。大陸銅雕多以人頭、動物為主,台灣銅鑄作品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流行採用青銅鑄做動物形象之類的題材,到90年代後創新製作玩偶、童趣等,他們的作品形象逼真,造型美觀、工藝精細。到了2000年後,台灣工藝師開始思考如何製作出一些更有內涵的作品,深深地體會到銅雕作品不能千篇一律,還要推陳出新、精益求精,技巧、手法和心意相通,才能達到手工操作的高層次和美的效果。台灣工藝師幾乎是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傳統的民間傳說人物佛像,這使得作品本身更具有歷史和藝術價值,也反映出世間生活的方方面面。銅雕佛像雖然是手工操作,但它所包含的技術範圍比較廣泛。台灣工藝師大多有著多年從事美術工藝創作的經驗,具備較強的繪畫雕塑素質和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他們結合台灣最新創作手法,人物雕工行雲流水,表情肅穆、自在圓滿;有的神情堅毅而威武,衣飾隨風揚起,形成了強烈的形態對比,凸顯了氣勢所在,也正體現了一種對台灣銅雕藝術“活”起來的追求。台灣銅雕又因上漆色之用心,使得整體線條十分飽滿,賦予鑄銅新生命,業界甚至是用“驚艷”來形容,這也是其中的一種特色。
發展至今,台灣銅雕藝術家深深地體會到要賦予作品內涵,他們必須了解背景,全身心融入其中,方有精品出來。他們對此傾心創作,通過多年的藝術創作,不斷地創作出優異的作品,也湧現出像蕭任能陳昭宏 林韋龍 張木順 陳紹寬等極富創造力的銅雕藝術家。
台灣流行銅雕收藏始於2000年,台灣民眾也以收藏銅雕作品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徵,企業會所、酒店大堂、收藏館、美術館,甚至公司門堂、住家內都有擺設。更有意思的是,台灣業界收藏頗為講究,最希望收藏的當然是孤品,但遇上大師系列作品,每件後面都會有“之一”、“之二”等標註。第一件與最後一件肯定最具有收藏價值,收藏者認為第一件是創作者最用心之作,而最後一件則是絕版,這一方法使得台灣銅雕之後的10年內,在國際收藏市場打出一片天地,使得這一收藏市場步入頂峰。
收藏覆蓋的含義是非常深刻的,不只是藝術品收藏和投資,還包括通過藝術體現出來的內心感悟,因而,有內涵的銅像未來收藏前景肯定很廣闊,這個市場不只是能看得見的價值,也包括看不到的價值。隨著兩岸的交流,近年來,台灣收藏風已經吹到大陸來,畢竟台灣銅雕不斷產出精品。或許市場上一個謹慎的出發點是保值,增值是隨市場而變化的,而台灣銅雕恰具有一定的的藝術生命力和價值的創造力。
最近廣州有出售台灣銅雕,包括蕭任能 張木順 陳紹寬 陳昭宏 林韋龍的銅雕老師的作品,在淘金北路叫“唐煌”的家飾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