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不學習的女人只有兩個下場:逛不完的菜市場,穿不完的地攤貨。不學習的男人只有兩個下場:穿不完的阿迪吊絲,撿不完的破瓶爛罐。”這條由平頂山某高中高三學生上傳的“班級勵志標語”,讓網友感嘆新奇。對此,該校老師表示,學校不禁止學生言論,但此條微博上的板書標語,是學生自己寫的,不是校方的意思。
反對
對每一個對大學心存嚮往的學生而言,高三是最忙碌、最難熬的一年,如何激發鬥志、全力備考?使用勵志標語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然而,正因為勵志標語的重要,我們更需要充分重視其呈現的價值觀和引導作用,避免在價值觀的誤導上產生負面效應,進而影響學生成長。
就平頂山某高中高三學生寫的“另類勵志標語”而言,看上去或許符合現實情況,但本質上卻有對普通勞動者歧視的取向,其中折射出對學習意義的錯誤認識,人生價值觀的嚴重錯位。
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贏得主動,是為了讓自己掌握更多知識和技能,更好地為這個時代、這個社會貢獻一份力量,更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過得幸福,這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和意義所在。拋開這一切的目的,則顯得太過功利,是一種庸俗化的價值認識,背離了學習的意義。
“逛不完的菜市場,穿不完的地攤貨。穿不完的阿迪吊絲,撿不完的破瓶爛罐。”說到底,是一種樸實的人生,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應該學會尊重、理解和接受。而將學習成績的好壞與此掛鈎的做法,則道出一種浮躁的心態,一種嫌貧愛富的價值取向,試問,培養擁有如此價值觀的學生於社會發展進步有何積極意義?
對於學生的價值錯位或誤入歧途,作為學校和老師,需要對“另類勵志標語”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析,讓學生走出庸俗、浮躁、功利的死胡同。
贊成
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承認,社會分層是一種客觀的社會現象。由於信息的不完善和改革參與主體的利益衝突,一個人生存越來越需要資源,沒有家庭背景和社會資源的人,改變自己的命運越來越難。當今中國存在一種“矛盾”現象:一方面,諸多人埋怨社會固化,難以向上流動;另一方面,大量“草根”卻抓住了時代機遇,通過個人奮鬥實現了成功。可以說,對於普通人而言,唯有通過刻苦學習,取得不俗的成就,才能逃離底層生活的困境。
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利阿諾斯通過對歷史和當代的分析發現,人類社會發展越來越不公平。貧富差距問題正在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突出問題,危及人類生存。在這些不平等中,發展公平問題尤為突出。
研究中國階層變遷的社會學者孫立平說,在80年代,包括90年代初期,階層之間的流動是相當頻繁的。城市中沒有固定職業或職業不理想的人,開始從事個體經營,有的成了當時的萬元戶。孫立平將這種流動稱之為“上向流動”。顯然,“上向流動”是貧民富翁批量產出、財富草莽英雄紛起的重要機制。中國再造貧民富翁的鑰匙也在這裡。
為了使教育程度與個人收入之間的正相關係得以更好體現,保障教育投資特別是高等教育投資的高收益率,應當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工資收入分配製度。另一方面,還需完善勞動力市場,使勞動力自由流動,減少知識失業和高學歷者的低就業,這有助於實現不同學歷勞動者自身的經濟價值,使人們投資教育的經濟目的得以實現,從而激勵人們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促進社會的合理分層。
當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成才之路亦是繚亂紛繁。我們應倡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多元價值觀念,不應簡單劃一地以傳統價值觀評判現實的就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