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郭敖生於河南周口淮陽 ,國中開始文學創作, 在淮陽中學就讀,2004年用筆名:蟈蟈、花滿樓等在報刊雜誌發表文章,高中時期出版長篇小說《那一年,我們18歲》,中篇小說《西毒歐陽鋒》等,2005年被台灣媒體評為“中國十大情感作家”。
2006年出版長篇小說《下一個遠方》,被寫入《中國作家年鑑》等。同年推出音樂小說《絕望之城》(DESPARE CITY),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專訪播出,媒體評選為“2006年青春作家十強”,進入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就讀。
2008年出版江湖系列長篇小說《混世》,成立劇作工作室,原著、導演、編劇中國第一部大學生原創音樂劇《再見,青花鎮》,入選《企業家天地》雜誌“改革開放三十年”系列中國成長的力量,30名少年富豪排行榜。以百萬身價排名第20位。
2009年簽約中國作家研究院駐院作家,擔任某時光藝術總監。
2010年出版小說《北緯已北》,該書獲得年度文學情感類暢銷圖書第三名,最具爭議的情感小說,文章片段,語錄在網際網路上走紅,被媒體及《新周刊》等引用過萬次,閱讀人次過10億人次。
2011年創辦《千城》雜誌,
和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朝華出版社合作推出《榮光》書系,累計銷售量過百萬冊。主編《瘋》系列主題書,擔任北京華藝之星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影視中心主任,創辦主編雜誌《千城》倡導全明星寫作,關注弱勢群體,《千城》雜誌創始人,倡導心靈作品,齊聚麥家、黃渤、姜文、彭浩翔、蔡康永、溫碧霞、慕容雪村等,打造現象級明星暢銷書《千城》OpenZone。
2012年出版《暮雪光年》三部曲,第一部《雙城奇謀》,因身體原因第二部《第二世》、《最終審判》擱淺。6月擔任中國當代青少年作家協會、中國青少年文學藝術家協會全國常務理事兼副會長。
2013年接受法國國家電視台專訪,憑藉其詼諧幽默的敘事手法,法國國家電視台稱其為“中國鬼才小說家”,同年主編出版《千城:孤獨症候群》 。完成黑色幽默三部曲《公車大劫案》的小說創作,並改編同名電影作品《公車大劫案》。
2014年出版《給未知戀人的情書》 ,開創非線性小說敘事,概述獲得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十大情感類圖書等獎項,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之聲《品味書香》專題《郭敖的情書》,在《人物》、《時尚》等雜誌做專題專訪,加入北京作家協會。
2015年在微博連載黑色幽默三部曲第二部《魯Sir,先生》,單日點擊過千萬。 32天點擊量破億,爆紅網路成為話題小說。
2017年出版千城系列《我多么想和你見一面》,《公車大劫案》單行本。
2018年出版歸藏圖系列《歸藏圖:引渡人》,《歸藏圖2:天相師》。
主要作品
出版書籍
出版年份 | 書名 | 類型 |
2008 | 混世 | 小說 |
2008 | 再見,青花鎮 | 小說 |
2010 | 北緯已北 | 文集 |
2011 | 暮雪光年 | 小說 |
2011 | 千城:openzone | 文集 |
2013 | 千城:孤獨症候群 | 文集 |
2014 | 給未知戀人的情書 | 小說 |
2016 | 魯Sir,先生 | 小說 |
2017 | 公車大劫案 | 小說 |
2017 | 我多么想和你見一面 | 文集 |
2018 | 歸藏圖:引渡人 | 小說 |
2018 | 歸藏圖2:天相師 | 小說 |
主編書系
2010《榮光:十二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精選集》
2011《榮光:十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精選集A》
2011《榮光:十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精選集B》
2011《榮光:歷屆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精選集A》
2011《榮光:歷屆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精選集B》
2012《榮光:十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精選集A》
2012《榮光:十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精選集B》
2013《榮光:十五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精選集A》
2013《榮光:十五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精選集B》
2013《榮光:青春祭》
2013《榮光:煙火季節》
2014《榮光:十六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精選集A》
2014《榮光:十六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精選集B》
2014《榮光:夢開始的地方》
2014《榮光:時光的指紋》
全明星寫作
《千城》雜誌書是由郭敖主編出品,攜手國內全領域一線明星、藝人、作家傾情打造的情感、時尚、綜合文藝類文學期刊。作者陣容有黃渤、劉震雲、姜文、彭浩翔、杜致朗、蔡康永、汪國真、練佩鴻、陳奕迅、劉若英、黃偉文、葉山豪、岳薇、呢喃的火花、沈熹微、溫碧霞等文藝明星和知名作家寫手。本刊既秉持先鋒文藝的既定路線,又融入中國風的元素,情感時尚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體現“娛樂·青春·時尚·夢想”的主題,是一本年輕有活力的刊物,大眾與明星互動的平台。
電影作品
《半面妝》(改編自郭敖同名小說《北緯已北》)原著 編劇
《青春序》(根據郭敖小說《1874》改編)原著 編劇
《公車大劫案》(根據郭敖同名小說)原著 編劇
《3D聊齋》總策劃 編劇
參演電視劇
上映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演 | 合作演員 |
2014 | 只想今生一起走 | 編劇 |
人物專訪
郭敖:18禁不禁
來源:鳳凰網由情感作家、編劇郭敖主編的《千城》雜誌封面在網路上曝光,封面透漏出來的信息被網友點評“霸氣外露”。《千城》第一期聚集了兩岸三地明星大腕,國內當紅作家,港台著名編劇、導演聯合推出。據出版方知音書局透露,《千城》將於11月期間正式發行上市,第一期10萬冊已經印刷完畢。
兩岸三地大腕雲集,共聚《千城》
據透漏,《千城》原本是郭敖的一個專欄名,“千面一城,一面千城”為標語,以時尚、文藝、大氣、睿智為宗旨的純文學刊物。《千城》的英文名:Open zone。寓意文字領域裡的“開放區”,以全新的文字風格,呈現全新的閱讀方式。
首期《千城》不僅齊聚韓寒《獨唱團》的優秀作者,還有兩岸三地大腕明星《江湖》、《不能說的秘密》、《霍元甲》、《蘇乞兒》、《罪與罰》的著名編劇杜致朗,《志明與春嬌》、《維多利亞一號》、《買兇殺人》的著名導演彭浩翔,著名作家劉震雲,青年作家呢喃的火花、沈熹微等傾力加盟。
郭敖:《千城》目標鎖定18-30歲
雜誌書《千城》的讀者鎖定18-30歲之間的高中、大學和白領群體,郭敖放出“18禁”的豪言,記者連線出版界內專業人士表態對此並不看好:“又是一本明星扎堆的雜誌書,出版商業化的模式近年來風靡,娛樂圈充斥著出版界內,更重要的是文字質量。”《千城》出版方回應:“《千城》重在挖掘新人,至於娛樂大腕撰稿,我們也是進行過嚴格的質量審核,給大家帶來優質的文藝作品。”
《千城》在經過半年的努力後,關於雜誌第一期選題,早在2010年3月就已經定了下來。《千城》所選文章均有郭敖親自審編,凸顯時尚、深度和文學底蘊。
《北緯已北》:郭敖的悲情時代
讀郭敖的文字,浮浮沉沉,仿佛時間的河流,在你腦海里閃爍、流淌。認識郭敖已久,他沒有收藏自己書的習慣,基本上能找到的文字,我都讀過。之前我一直奇怪,現實中的他如此懶惰、邋遢、大大咧咧、丟三落四,卻深受學校領導、社會資深人士眷顧。據我所知從小到大他都沒有讀書的習慣,只看一些娛樂八卦雜誌、報刊。他是一個天才,所以世人能容忍他也是個混蛋的事實。他的文字可以幽默風趣荒誕誇張惡搞無厘頭,笑到你流淚,而他的悲情小說,卻又令多少女讀者痴迷陶醉。即使我這樣的男讀者看過之後也不由得讚嘆不已。
郭敖犀利、絕決的文字中偶爾也會玩一點小悲情,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青冢》,這是篇從構思到完成只用了不到5個小時的文字,但是在這篇文字里卻深深地打上了“郭敖”的烙印。認識郭敖的時候,他勵志要做一個導演,身為他多年的好友,總是能聽到他厚顏無恥地說:“請叫我導演”。每當問起原因的時候,他會說:“你看,郭導是兩個字,叫起來方便。”毋庸質疑,他的確具備一個做導演的潛質(僅是潛質)。他努力的讓自己的敘事別於任何一位作家,大學裡輔修哲學專業,不少作品裡可以看出弗洛伊德、蘇格拉底、休謨一些人對他的影響。比如《青冢》:豐富的辭彙和唯美的語言,簡潔,生動。故事的講述始終很平靜,簡單的場景,淡淡的對話,而敘事上卻是休謨哲學的精華關鍵所在:“經常連結”這個詞,經常連結代表當我們看到某件事物總是“造成”另一事物時,情感上卻是弗洛伊德從夢的解析到畸形的成長分裂。看似平淡毫無波瀾,卻總讓你猜不透這結局,追求“觀念的連結”與“實際的真相”。前者牽涉到的是抽象的時間碎片與敘事,主要以直覺和邏輯演繹為主;後者則是以研究現實世界的情況為主,逐步揭開文字背後的面紗。
郭敖的文字很精緻的在設計,從情節到措辭。殺手、捕快、馬賊等等,人物多,關係複雜,可郭敖總能很好地釐清每條線索,互相交織卻清晰明白。每個人的故事似乎都可以單獨成篇,但又和其他人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他總是把“應該是什麼”肢解成“是什麼”來創作故事。
本書是一個悲情合集,李漁說,以喜襯悲,愈見其悲。在這裡喜劇只是輔助元素,卻有著悲劇意味。郭敖寫喜劇可以荒誕不經海闊天空,你完全想像不到他竟能寫出如此悲情之作,笑中帶淚,一笑悲情。
《北緯已北》一書,所有人物交織成一張網狀,每個人物都在尋找,他們迷失在自己的童年、故事和未來之中,他們同樣地在尋找著,他們的家庭破裂,童年成長中的陰影深埋在內心深蒂,雖然不願意提起,但是卻根深蒂固地在那裡孕育著,直到有一天爆發出來。弗洛伊德的思想對他的創作起到了決定的作用,他的每一個人物都可以嘗試用人格解析方式來解讀,很多文章中都可以看到郭敖受到俄底普斯情結(或稱為戀母情節)和厄勒克特拉情結(或稱為戀父情節)的影響,他們所有的人都在尋找,尋找的是自己的童年。他們迷失、執著、尋找、終結。 一切的一切就像一個悲情的時代,這個時代里只有他一個人。每個人都逃不掉,忘不了,就像他文字里所說:原來寂寞的時候,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中國日報:暮雪光年
在這個時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患上了孤獨症,成了孤獨症候群的一員。他們
每個人都在路上,每個人都只是過客,每個人都有熟悉的城市、陌生的城市,城與城之間,城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總有一絲無法修補的陌生。
由青年作家郭敖主編的文學書《千城·孤獨症候群》出版,展現給讀者一個全新的面孔。這本書以“孤獨症候群”為主題,齊聚黃渤、蔡康永、溫碧霞、麥家、慕容雪村、小鵬等各領域名家,通過文字、攝影、對話等方式,與自己與讀者,分享都市生活的點滴,講述這個時代的孤獨。影帝黃渤更是首次跨界寫作,書寫雙城間的彷徨。這是一本分享的書與交流的書,關乎愛恨情愁,關乎個體和群體,關乎困惑與迷茫,關乎金錢和欲望,關乎身與心靈的如何安放。
在書中:演員黃渤寫他在雙城間的彷徨:回不去的家鄉青島和無法歸屬的北京;作家慕容雪村寫對奧運複雜濃烈的愛,那是他眼裡魂牽夢縈的一座城;主持人蔡康永想要幫人做夢:一個未知國度的夢,未知的愛情、未知的戀人、未知的生活;不老美人溫碧霞決定在書里與時間進行一場對話;《背包十年》作者小鵬的背包里裝載著世界各個角落的面孔,只為一瞬間的想起;慕容雪村說《我不是西門慶》,於是甘願成了愛情的囚徒;壞藍眼睛這次不讓《愛情呼叫轉移》,而是停留在錯誤的相遇上,《相見恨晚》;音樂人洛兵將最朦朧的愛情留在了一九八六年的北大和清華;賴寶近乎殘酷地將金錢與欲望的糾纏剖析在我們面前;佛法講究的萬般皆空並非無情,在《旺角私處》,秦天南揮筆走自己的慈悲為懷;辜妤潔幻想《末日》,當發現世界依舊照常運轉,分不清心中的末日是否已經降臨過;詞人、唱作人崔恕則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無論與誰為伴,都無法剝離內心的獨立包裝”;郭敖用一個人寫《孤獨症候群》,在這個人心中放了一群人的狂歡。
郭敖對千城的定位是:“千面一城,一夢千尋”,是一種姿態,對生活認真的一種態度。郭敖說:“我想在這裡聚集不同的聲音,不同的面孔,從本質的變化和不同,到每個面孔,每個聲音所期待的共同的聲音,共同的夢想。”“不同職業的人在一起思考同一個問題,經常會碰撞出一些火花,他們思考的過程就很有意義,經常會帶來一些出其不意的驚喜,我想把這些分享出來,把包羅作為一種態度,把萬象做出一種姿態。”
作者簡介:主編郭敖,作家、編劇。主要作品《混世》、《西毒歐陽鋒》、《北緯已北》、《暮雪光年》等。
(來源:法制日報)
中新社:觸摸城市背後的孤獨
大都市的時代,高樓越來越多,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可人與人之間內心的距離卻越來越遠,越來越感到孤獨。被譽為“鬼才小說家”的郭敖,主編了《千城·孤獨症候群》一書,讓人觸摸到了城市背後的孤獨。
這本書以“孤獨症候群”為主題,齊聚黃渤、蔡康永、麥家、慕容雪村等各領域名家,通過文字、攝影、對話等方式,與讀者分享都市生活的點滴,講述這個時代的孤獨。這裡聚集了不同的聲音、不同的面孔,這就是本書存在的價值,不謙虛,亦不貪婪,唯願透過寥寥幾筆文字,幾張圖,和讀者建起一座交流的橋。
孤獨是一種狀態,一種生活節奏,與時空融為一體,看盡人間百態。如黃渤在《城》中,寫到在家鄉青島和北京雙城間的彷徨。黃渤從兒時湛藍浩瀚的那片海洋寫起,承接的是離開家鄉去闖蕩的那份快意。然而表達的主題,卻是身處異鄉卻再也回不到記憶中家鄉的哀愁和孤獨。“年少的時候,總覺得‘老家’這二字來自祖輩,是遙遠而古老,沾滿了塵土的記憶,又怎么跟自己扯上關係。但後來我習慣了,也明白了,原來家,也是會變老的”。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不安和敏感,這很難和銀幕上那個有些壞有些痞的黃渤聯繫起來。
品味孤獨的人,懂得與人微笑,用笑容讚美生活。如麥家在《時間如馬,金牌如眼》中,寫對奧運濃烈的愛,那是他眼裡魂牽夢縈的一座城。溫碧霞在《與時間對話》中,認為即使只是一人獨處,也要學會享受,思考自己有什麼想做的事,或者回味一下生活的一些趣事。蔡康永對答《未知的戀人》,說:“別怕受傷,受傷才會使生命值得。”讀罷這些,對孤獨也有了撥雲見日之感。然而,褪去城市風情萬種的表情之後,孤獨的人總有一絲落寞存在心底。旅行家小鵬在《面孔集》中寫到,每次旅行我們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有的人曾經幫助過我們,有的人陪我們走了一程,更多的人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漸漸連長相都被記憶力虛化得模糊不清。但總有一些心花怒放的喜悅,一些無動於衷的冷漠,一些強忍不落的淚水,一些面紅耳赤的尷尬,被我們一瞬間想起。
那么,城市人孤獨的原因是什麼呢?主編郭敖在《孤獨症候群》一文中,給出的原因是欲望,他認為這是個欲望膨脹的時代,恰恰每代人的欲望都在膨脹,反而我們的欲望被抑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壓迫感。被稱為內地“林夕”的崔恕在《獨立包裝》中寫到:“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無論與誰為伴,都無法剝離內心的獨立包裝。”每個時代都有這樣的過渡期,只是城市人遇到了問題的高發期,所有的問題在這一代人身上體現出來。也是網際網路媒體的發展階段,看上去覺得對孤獨的感觸特別深。
讀完全書,印象最深的是卷首語的一句話:“孤獨讓冰一樣的理性和火一樣的感性交融在一起,在時光中淬鍊出一種潔淨而淳樸的東西。”所有的作者臨摹了當下人們的生活面貌,引發對孤獨的理性思考,並激起一些不期而至的溫暖和感動,也許,這就是他們的用意所在吧。(文/張光茫)
集聚各界名人 著《千城》只為“一夢千尋”
由作家郭敖主編的文學書《千城·孤獨症候群》6月初上市,繼《千城·OPENZONE》之後,繼續以全名家陣容衝擊市場。本書齊聚黃渤、蔡康永、溫碧霞、麥家、慕容雪村、小鵬等多領域名家。他們通過文字、攝影、對話等方式,與讀者分享都市生活的點滴,講述這個時代的孤獨。聚焦聚光燈背後的真實
明星寫作,業界向來褒貶不一。對此,著名作家、編劇,被法國國家電視台評為“中國鬼才小說家”的主編郭敖談到約稿黃渤的初衷時說:“銀幕上、攝影機前的他,雖然很真實,但是我覺得不是最真實的。看見他的稿子,我覺得我看到了黃渤的另一面——一個脫去名利,脫去光環的黃渤。我覺得任何一面都是真實的,只是某一面不會被眾人所知曉。像蔡康永、麥家、彭浩翔、慕容雪村、洛兵、賴寶這些人,都是很有個性的人,個性不代表大眾,而代表另類。”
對於《千城》,業內也莫衷一是。有人開玩笑說《千城》是“最變態”的組合,對此,郭敖非常淡定地回覆:“很多人會質疑,但是面對自己的內心,被質疑也是一種真實,真實的東西沒有聚光燈下那么華麗,但是真實的東西不醜。”
聚集各個領域的不同聲音據該書策劃總監張米爾透露,郭敖當初對《千城》的定位是:“千面一城,一夢千尋”,是一種姿態,是對生活認真的態度。談及為何要出版《千城》,郭敖坦言只是為了一個共同的夢:“我想在這裡聚集不同的聲音、不同的面孔,“不同職業的人在一起思考同一個問題,經常會碰撞出一些火花,他們思考的過程就很有意義,經常會帶來一些出其不意的驚喜,我想把這些分享出來,把包羅作為一種態度,把萬象做出一種姿態。”
把作者的職業群體做到極致
《千城·孤獨症候群》所選文章均由郭敖審編,不僅凸顯時尚文學底蘊,更具廣度和深度。此書聚集了兩岸三地明星大腕,演員、音樂人、編劇、作家等各領域名家聯合推出。比如著名男演員、金馬影帝黃渤,作家、編劇麥家,作家、主持人蔡康永,演員溫碧霞,作家、職業旅行人小鵬,作家慕容雪村、賴寶,作家、編劇秦天南,情感專家、電視評論員壞藍眼睛,作家、音樂人洛兵,詞人、製作人、唱作人,被稱為內地“林夕”的崔恕等等。
不同於其他主題書的地方在於,《千城》把作者的職業群體做到了極致,每個行業里的代表人物聚集一些比較尖銳而睿智的思想,探討一個共同的夢想。這也是《千城》一直努力的方向。
據出版方灕江出版社透露,接下來,《千城》將圍繞更多關注社會、關注人的主題進行探索,每本的主題會邀約國內外知名實力演員、作家、編劇、導演等各界知名人士撰稿,讀者鎖定在18歲至35歲之間的高中生、大學生和上班族群體。此外,灕江出版社還透露,黃渤今後很有可能將在《千城》一書中繼續擔綱,將跨界寫作進行到底,在以後的主題中,會給大家更多的驚喜。據悉,韓寒、陳坤、莫言、方方、孫立基、張亞東、顧長衛、賈樟柯等有望加盟。
“80後”為何愛好寫作?
北方周末報:從《西毒歐陽鋒》、《那一年,我們18歲》到《混世》,你的書深受大家的喜歡,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近況。
郭敖:平時聽聽音樂,打打桌球,《混世》在9月1號上市,因為忙著拍攝《半面妝》,加上自己第一次做獨立導演,很多事情都是由自己來操作,比較忙,一直也沒有機會做宣傳,用空餘時間寫下本新書《雙橙紀》。
北方周末報:2008年,你入選成為《企業家天地》雜誌“改革開放三十年”系列中國成長力量,30名少年富豪排行榜,並以百萬身價排名第20位,對於物質和寫作,你是怎么看“80後”作家的?
郭敖:對於金錢和物質,我是沒有什麼概念的,能夠解決溫飽問題就已經足夠了,寫作對於我來說,更多的是讓我學會了安靜,不太容易為什麼事情而感覺到興奮,更不會為了什麼事情而感覺到沮喪。“80後”是一群成長型的青年團體,一些人愛好寫作,和上一代人相比,我們這代人常常陷入無愛的恐慌中和自我的封閉之中,其實我們不是因為缺乏愛,而是總覺得愛不夠多,更多的時候文字對於“80後”的青年作者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
北方周末報:韓寒曾經說,文字是自卑的人尋找自信的途徑。是不是“80後”的青年不滿足當前所得到的關注和愛,所以許多青年人走上了以文字來獲得安慰或者說在文字中尋找自己的愛和所希望得到的關注?
郭敖:寫字的人並不是每個人都是自卑的,也不是每一個作家在生活中都是失敗者,追究到文字的本源,它是一種記錄和傾訴。每個人都在寫,並且每個人都會寫,只是每個人對這種訴說的方式看法有所不同而已。文字里的愛或多或少和現實是有聯繫的,更多的時候是一種現實生活中的返照。
擺脫江郎才盡的“怪圈”
北方周末報:韓寒和郭敬明以及蔣峰等一些“80後”作家的出位,讓21世紀的青年人看到了曙光。許多以前沒有想過從事寫作的青少年紛紛開始策劃自己的文學夢,你認為這種少年作家熱會對以後的文學帶來什麼? 郭敖:坦白地說,有這個問題。我剛開始寫作時特別有激情,後來不斷出書,過了3~5年的樣子,突然感覺到激情用完了,自己生活在不同的城市裡,不同的環境和閱歷還沒及時補給,人其實是空的。這是一個作者創作潛力和思維高度的問題。
北方周末報:很多少年作家在兩三年後走上了江郎才盡的老路,面對生活經歷少,你是怎么來補充自己的?
郭敖:無聊的時候聽音樂,一個人坐在公車上,從城市的這一邊到達另一邊,也許那邊並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也走過了很多陌生的城市,始終感覺到物質給我所帶來的衝擊,在安靜的時候會升華到另外一種精神的支柱。寫《西毒歐陽鋒》的時候我還小,那時候還在讀高中,從《西》到《雙橙紀》讓我學會了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每一個人,一次在簽售會上,一個朋友蹲在人群的角落裡喊我,說你蹲下來以這個角度來觀察所有的人。你會發現很多東西。
北方周末報:對於常與文字打交道的人來說,觀察和思考是必備的品質。許多青年人以搞怪的寫作方式來彌補自己在生活閱歷上的不足,你認為這樣的方式是否可取?是否最終會使自己走上絕境,從而斷送自己的才華?
郭敖:搞怪的方法有很多種,這個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有褒義的,創作自己喜歡的東西,寫自己想寫的東西,付出了努力,就一定會有成果,其實不必拿另類文學和傳統文學來對比的,它之所以是青春文學,說明它還處於一個成長的階段,會慢慢的完善和成熟。我個人覺得不存在斷送才華一說。對於有些人的才華而言,也因為搞怪而存在。
沒有經典的年代
北方周末報:許多人說,21世紀的文學創作是“80後”的天下,面對媒體和書商的炒作,許多老一輩作家對此嗤之以鼻,你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你覺得在老中青之間,存在怎么樣的差異?這種差異僅僅趨限於生活閱歷上的嗎?
郭敖:“80後”的出現並不是一個偶然,改革開放以來,因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一些好的壞的東西一股腦地擁進國內,早就注定“80後”比較叛逆的一代出現,我小時候特別地羨慕“70後”,他們拿捏的一種度特別的好,含苞欲放的那種。而“80後”有些事情在外人看來行為是很過火的,很不符合實際的,其實“80後”的人比“70後”,“60後”都要實際,雖然豐衣足食,但處於這個社會的尷尬的地位,更多的壓力都變成了無形的。這個要看以後繼續的發展,“80後”缺少的也許正是生活的閱歷,不過以後在生活上的閱歷要比60、70年代的人更為精彩。“80後”比他們多出了一份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想像力和時間。
北方周末報:歷史原因,80年代所產生的作品注定不能像60、70年代的作品那樣具有歷史感和沉重感。你認為未來圖書市場是否還是以快餐文化為主?
郭敖:在這個物質的社會裡,人們缺少的是一種信仰,暢銷小說會在當今,並且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占主流地位,人們需要它來解除生活的枯燥,工作的壓力。暢銷小說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過這個社會真正需要的是經典,一些可以給人精神信仰的經典作品。
北方周末報:你認為經典在哪裡?你看重哪些“80後”的青年作家?思考經典是否是關注現實的國家發展的作品?
郭敖:經典是要經過時間的洗滌才能被認可,並且真正流傳下去的才是經典。青年作家都還處於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之中。經典不一定是關注現實和國家發展的作品,但是經典一般都印有時代的烙印。經典在過去,經典在未來。
個人語錄
其實每個人一生之中心裡總會藏著一個人,也許這個人永遠都不會知道,儘管如此,這個人始終都無法被誰所替代。——《郭敖:半面妝》
因為人的心臟都在左邊,所以不論與誰擁抱,即使擁抱的再緊,在你急促的呼吸聲中我聽到了我們的距離。——《郭敖:半面妝》
當你說真話的時候,所有人都睡著了,當我騙你的時候,你總是很認真的在聽。不知道是這個世界無法容忍真實,還是現實太殘酷,讓人們忘記了真實的事情。——《郭敖:不可複製的時光》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真相以外,任何事情都可以討價還價,任何謊言都要付出代價。——《郭敖:不可複製的時光》
每個人的心裡都會藏著一個人,也許這個人永遠都不會知道。當你年華老去,繁花落盡,總有一種記憶讓你縈繞於心,無法忘卻,那是一段不可複製的時光。——《郭敖:不可複製的時光》
我愛你,在這十步的距離,你永遠都來不急,我讓你看著我消失,那樣你永遠都會記得我真實的存在過。——《郭敖:櫻花巷》
愛,在失去知覺以後,比死亡更冰冷。記憶,在歲月摩梭之後,比冰冷更寂寞——《郭敖:櫻花巷》
我之所以走很快的步伐,我害怕跟不上了這個都市的腳步,害怕突然在某一瞬間被這個世界所遺棄。——《郭敖:悲情城市》
我們始終都做練習微笑,終於變成不敢哭的人、——《北緯已北》
你知道嗎?我愛你,愛了整個曾經。——《郭敖:給未來戀人的情書》
我們最先枯萎的不是生命,是夢想。——《郭敖:給未來戀人的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