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鎖陽城

古鎖陽城簡介

鎖陽城,原名苦峪城,建在安西縣城東南約75公里的荒灘上。主城長方形,南北長470米,東西寬430米。除主城外,還有4個瓮城,城的四周還築有若干用以加固城郭的馬面。此城久已廢棄,但城垣仍然存在,高約9米,寬約5米,全為黃土夯築而成,十分堅固。一條南北走向的牆把全城分成東西兩部分,東城較小,約1.7萬平方米,據說是當年駐軍將領及其家屬的住地。西城較大,約16.5萬平方米,據說是駐紮士兵的地方。全城東西長565米,南北寬468.72米,總面積27.49萬平方米。城周圍建有關廂,關廂前面地頻寬闊,是養馬、練兵的場所。關廂外西北角有小土堡兩個,很可能是用以關押戰俘和處罰士卒的地方。城外東面,有塔兒寺遺址一處,是少數民族祭祖的祠廟,現屋宇無存,只有一座高1米多,用土坯襯砌的大塔和五座小塔,塔原為白色,如今石灰剝落,面目全非。祠旁不遠,有一個10多畝大的凹坑,坑內墳頭累累,很可能是古代死亡將士的墓地

城內布滿沙丘、積炭堆、瓦礫和斷牆殘壁,長著紅柳和沙生植物。西城內有一口深約1.5米的水井,水深達1米左右,傳說這口井是唐代薛仁貴西征途中被困在此城時挖的。井旁有兩棵老柳樹,也傳為唐人所栽。城西北角有一高大點將台,點將台旁有一大堆積炭層,傳說是唐代哈密國元帥蘇寶同占領此城時鑄造兵器和起炊的遺址。鎖陽城地處大漠深處,登城遠眺,南面荒漠一片,遠處祁連山峰潔白明淨;北邊,田野中大大小小的水泊湖池閃閃發光;西面,廣闊的草原綠草如茵。城周圍天闊地廣,蒼茫幽遠,塞外風光盡收眼底。

歷史傳說

此城其所以改名為鎖陽城,是因為有一段傳說:唐代名將薛仁貴奉命西征,一路順利,可是打到苦峪城後,中了埋伏,被哈密國元帥蘇寶同圍困在城中。唐軍雖然多次衝擊,仍然沖不出重圍,只能固守苦峪城。一天天過去了,城中糧草快要斷絕,老將程咬金殺開一條血路去長安搬救兵,薛仁貴召將士節衣縮食,並親自帶人挖草根樹皮充飢,以待援兵。有一天,薛仁貴發現城周圍田地里生長的一種植物和紅蘿蔔一樣,名叫鎖陽,可以食用,便命令將士挖出來充飢,這裡遍地都有鎖陽,將士們挖吃鎖陽一直堅持到程咬金救兵到來。以後為紀念鎖陽解救全軍性命一事,就把苦峪城改為鎖陽城。
鎖陽城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具體築城年代無從考證,但從城中發掘出的開元通寶等唐代器物和城外白塔下挖出的唐碑斷定,城的始築年代當不晚於盛唐。文物部門考證,鎖陽城就是唐代瓜州的治所晉昌縣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於此置瓜州,設總管府,督肅、瓜、沙3州。明代作過哈密衛的治所。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考證,該城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

相關內容

民國時期在鎖陽城附近發現一塊半截石碑,據考證為唐代地名碑,當時稱為唐朝斷碑。據安西縣國民政府縣長曹馥採訪錄記載:“唐朝斷碑在苦峪城東半里寺基內,字畫不甚剝落。一面逼真唐體,雖未為唐人極佳者,而斷非唐後之書。因首尾殘缺,僅存中段,文義不能連貫。而總系大中時復河湟,張義潮歸唐授爵。內有‘大興屯墾,水利疏通,荷鍤如雲,萬億京坻’,‘稱功·頌德’等語。其一面字型流入五代宋初,文意與前大略相仿,似頌曹義金之語。夫張曹二公本治沙州,而瓜州亦其兼統,此處總系瓜州地方,但當日此處地名,碑文缺落無考”。可惜這塊石碑失落已久未能保存下來。鎖陽城故址及墓葬已於1957年3月5日被甘肅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