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的起源
這裡有古老文明的遺蹟。。。 | |
古老的梵文 |
梵文不僅是印度的古典語言,也是佛教的經典語言(悉曇體)。梵文佛典起初是書寫於貝多羅樹葉上,故又稱“貝葉經”。梵文為印度雅利安語的早期(約公元前1000年)名稱。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被當作一種宗教禮儀而分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唐僧(唐三藏法師)玄奘取經時的經書是用梵文寫的。
最早的已知梵語碑刻可確定日期到公元前一世紀。它們採用了最初用於俗語而非梵語的婆羅米文。第一個書寫梵語的證據出現在書寫它的後代俗語的證據之後幾個世紀之後,這被描述為一種悖論。在梵語被書寫下來的時候,它首先用於行政、文學或科學類的文本。宗教文本口頭保存,在相當晚的時候才“不情願”的被寫了下來。
婆羅米文演化出叫婆羅米家族的一組多樣文字,其中很多被用來書寫梵語。粗略的說與婆羅米文同代的佉盧文用於次大陸的西北部。後來(四到八世紀)從婆羅米文演化來的笈多文開始流行。從八世紀開始從笈多文演化出了Sharada文。最後在十一/十二世紀的時候它被天城體所替代,有中間狀態如悉曇體。在東印度,孟加拉文和後來的奧利亞文被採用。在南部的達羅毗荼語系統治區,用於梵語的文字包括卡納達語和泰盧固語流行區的卡納達文,在泰盧固語和泰米爾語流行區的泰盧固文,在泰米爾語流行區的馬拉雅拉姆文和Grantha文。
關於梵文的神話傳說
天城體字母,因為有悠久拼寫梵文的歷史,被世界人民稱為梵文字母,天城體字母是得到印度佛教界及國際公認書寫梵文的標準字母。天城體,梵文是Devanagari直譯是天上的城市,為什麼叫天上的城市呢?因為按照印度的觀點,梵文字母是由天神“梵天”所創,梵天,即中國人俗稱“大梵天”,梵文是天上的神靈所用的文字。梵文字母中的每個字母代表了一種力量源泉,在印度,人們修煉“瑜珈”的時候,也常常冥想著梵文字母。在印度文字史上,梵天創造的書寫格式,是詞和詞之間沒有空格隔開,所以古代書寫的梵文及抄寫的《吠陀》等神聖文獻,詞與詞之間沒有空格,直到近代,正統的“梵文”和“印地文”詞與詞之間也是沒有空格的。自從現代西方書寫格式傳入印度後,印度才開始模仿西方的格式,詞與詞之間才用空格隔開,但這破壞了梵天創造的書寫格式。右圖為中國梵文專家錢文忠的梵文書法《心經》。
梵文的現狀
梵文在印度和尼泊爾並沒有滅絕,梵文及梵語是現今印度23種官方文字及官方語言之一,直至二十世紀初梵文還是尼泊爾的官方語言之一,梵文是印度和尼泊爾“佛教界”和“印度教”高級僧侶的交流語言,在印度有數份用梵文出版的報章和雜誌,1991年印度普查結果以梵語作為母語的人口有49,736人,1961年印度普查結果以梵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有194,433人。
梵文在中國及日本的傳播
古大德如玄奘大師(唐僧),去印度取經,歷經千辛萬苦,九死一生才把悉曇梵文的經典帶回中國。當他們看到用悉曇梵文書寫的經典時,那種悲喜交集的感覺,我們是無法體會的。
現在,在學校,佛學院中教授的梵文大多為現代或近代天城體梵文,並非古悉曇梵文,今天也只有在日本高野山,才能學到完整的古悉曇梵文。
眼下有不下學人,妄自尊大認為悉曇梵字是古人書寫時的錯誤,他不知道早在南北朝時,悉曇梵文就傳入中國,從公元七世紀前後,都是使用悉曇體。悉曇梵文也是佛教的標誌性梵文。
但隨著後來,中國發生歷史事件,導致梵文悉曇體逐漸消亡,而日本空海法師卻從青龍寺惠果大師那裡繼承了悉曇梵文,故帶回日本。
西元第七世紀以前,悉曇文字業已盛行於印度,我國於南北朝時,悉曇文字經由譯經者傳入,並被國人接納學習;唐代有義淨之《梵語千字文》、智廣之《悉曇字記》、一行之《字母表》各一卷等著作。約於奈良朝以前傳至日本。在我國,梵字之書體及字母稱作悉曇,而稱梵語文法、語句解釋等為梵音或梵語,以此加以區別。但日人除了稱梵字之書體為悉曇外,更廣泛地包含梵語書法、讀法、文法等。
古代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字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