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古滎鎮轄古滎、程莊、馬村、紀公廟、張定邦、曹村坡、南王村、孫莊、黃河橋、嶺軍峪及西山社區等十一個行政村(社區)。總面積77.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萬餘人。文物古蹟有漢代冶鐵遺址、紀信廟、漢霸二王城、西山仰韶文化遺址、古滎陽城牆、唐碑等。歷史上南北大運河與黃河交匯於此。
[代碼]410108101:~200古滎村 ~201程莊村 ~202馬村 ~203紀公廟村 ~204張定邦村 ~205曹村坡村 ~206南王村 ~207孫莊村 ~208黃河橋村 ~209嶺軍峪村
古滎大運河文化區
鄭州市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指出:把古滎大運河文化區作為提升鄭州市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的重要載體。
中國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位於鄭州北部惠濟區,前身為楚漢相爭的“鴻溝”的一部分,現存包括索須河運河故道和一段汴河遺址。其中,索須河段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現存最完整的遺存,它西起豐碩街,向東匯入賈魯河,全長約16公里。
大運河文化區將依據滎陽縣誌,修復城牆城門,恢復漢代古城的道路、集市和房屋等,重現漢代滎澤古城風貌,打造以遺址觀光、科普教育、文化體驗和主題娛樂為主要內容的5A級旅遊景區。
同時,按照現有規劃方案,將在古城西側沿運河建設水上新城,打造旅遊配套區。內游外住,相輔相成,以特色旅遊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可以想像,有了鳶尾花溪、林泉倒影的優美生態,有了滎澤古城的厚重與恢宏,未來的鄭州北區,將成為一座集文化旅遊與優美風景並舉的宜居新城。
歷史文化
古滎鎮歷史上是著名的滎陽故城,早在公元前3000~5000年前,他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在這塊土地上,公元前六、七世紀,鄭國在此建設古城牆,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要道。公元前204年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決戰於此,是兵家必爭之地。名勝古蹟有古滎陽城遺址,古滎漢代冶鐵遺址,紀公廟、周苛廟、城隍廟、孔氏家廟及風景優美的黃河風景名勝區、黃河大觀、大河莊園等。
歷史沿革
1、古滎在北魏以前一直是滎陽縣縣治所在。
2、北魏以後,滎陽縣治從古滎遷到現在的滎陽老城。
3、1931年以前,滎陽地區分為滎陽、汜水、廣武三個縣,古滎屬廣武縣。
4、1948年10月,廣武縣跟汜水縣合併為成皋縣,古滎屬成皋縣。
5、1953年11月,成皋縣的古滎區(縣轄區),劃入鄭州郊區。
6、1957年成立古滎人民公社。
7、1983年改為古滎鄉。
8、1987年,鄭州市撤銷郊區,設立邙山區,古滎鄉屬邙山區。
9、1995年,古滎鄉改為古滎鎮。
10、1997年,面積95平方千米,人口4.9萬,轄古滎、紀公廟、程莊、師家河、曹村坡、馬村、黃河橋、孫莊、保合寨、南王村、嶺軍峪、張定幫、牛莊、崗李、前劉、惠濟橋、新莊、鐵爐砦18個行政村。
11、2003年,師家河行政村劃入邙山區(2004年更名為惠濟區)城區,由老鴉陳街道管轄;新莊、前劉、崗李3個行政村劃歸毛莊鎮(2005年改制為大河路街道)管轄。
12、2005年,保合寨、牛莊、惠濟橋、鐵爐砦4個行政村劃入惠濟區城區,由大河路街道管轄。
13、2016年12月,古滎鎮新成立西山社區。至此,古滎鎮下轄古滎、紀公廟、程莊、馬村、曹村坡、南王村、黃河橋、孫莊、嶺軍峪、張定幫10個行政村和西山社區1個社區。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古滎鎮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第一產業由高產向高效優質和生態型轉變,按照“一般不種糧食、不種一般糧食”的思路,古滎鎮逐步成為鄭州市重要的禽、蛋、奶、肉、蔬菜等供應基地和花卉苗木生產基地;第二產業形成了以農副產品加工、包裝彩印、車輛改裝、房地產為龍頭的支柱企業;第三產業、旅遊業、商貿服務業蓬勃發展。
2004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798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1362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10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828元。 2005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生態經濟強鎮為奮鬥目標,按照區委提出的“立足現實、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加快發展、確保穩定”二十字工作方針,在鎮黨委的領導下,以“突出一個中心,確保一個重點,打好兩個基礎,做好四項工作”為主題,即突出經濟發展這箇中心,確保解決“三農”問題這個重點,打好乾部作風建設和村委換屆兩個基礎,紮實做好穩定、安全生產、計畫生育、廉政建設四項工作,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保持社會穩定,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2005年全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是:完成財政收入1396萬元,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8880萬元,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6581萬元,完成非公有制經濟稅收647萬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3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4%。
領導信息
黨委書記:梁俊軍
鎮 長:劉庚健
交通路線
公交:322路、723路,271路,游1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