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革命

古巴革命

古巴革命是指一場推翻古巴獨裁者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的武裝革命,最後由革命方,菲德爾·卡斯楚為首的七二六運動組織在1959年1月取得勝利。古巴革命勝利後,革命者立即著手建設新政權,1959年2月制定了共和國根本法,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社會變革。

基本信息

起因

古巴革命領導人切格瓦拉古巴革命領導人切格瓦拉
古巴位於加勒比海西北部,是西印度群島中最大的島國,北距美國佛羅里達州僅90海里,1492年古巴被哥倫布所發現,此後,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人民為反對殖民統治進行了長期的鬥爭。19世紀,古巴人民為爭取獨立和解放,進行了第1次獨立戰爭(1868年~1878年)和第2次獨立戰爭(1895年~1898年)。美國早有吞併古巴的企圖,一向把古巴看作是北美大陸的“天然附屬品”和一個遲早會落入美國懷抱的“熟果”。
美國國務卿阿丹姆斯說:“古巴在墨西哥灣和安得列斯海所處的險要位置,當地居民的性格,它位於我國南海岸和聖多明各島的中間,寬廣的哈瓦那避風港與我國缺少良港的漫長海岸線遙遙相對,它的生產和消費的特點為雙方互利的貿易提供了基礎,所有這一切集中起來,就使古巴對我們民族利益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任何其它外國領土都不能與它相比;而我們同它的關係,差不多與我聯邦各州之間的關係一樣。”美國曾想以1億美元的代價購買古巴,但被西班牙政府拒絕。
19世紀後期,美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逐步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美國資本控制了古巴的製糖、菸草、造船等工業部門。為了維護在古巴的經濟利益,美國在古巴第2次獨立戰爭即將取得最後勝利的時刻,以“援助”古巴獨立為名,進行武裝干涉。

經過

背景

1959年起,卡斯楚開始執掌古巴政權1959年起,卡斯楚開始執掌古巴政權
在1898年美西戰爭後,古巴名義上是個獨立的國家,但實際上卻淪為美國的保護國,甚至是半殖民地。美國透過締結條約以及在古巴憲法中附加普拉特修正案等方式,來合法化干涉古巴政府,並在關塔那摩灣建造海軍基地。在經濟上,古巴經濟因建築在少數農業作物和原料上,使經濟結構上較為脆弱,尤其是許多產業掌握在美國人手上,對於美國這種帝國主義式的侵擾,古巴的民族主義精神日漸高漲。
當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下,古巴也受到嚴重影響,並使國家陷入混亂中。而美國在支持古巴軍方巴蒂斯塔之下,奪得政府控制權。在這期間,古巴財富嚴重集中的現象,造成民眾的憤怒情緒,政府官員腐敗外,也與美國黑手黨有許多關連。加上在1952年巴蒂斯塔發動政變,廢除古巴憲法,停止古巴選舉並禁止政黨活動,建立自己的獨裁專制並進行高壓統治,使人民對巴蒂斯塔政府產生嚴重反感。

在當時古巴的情況下,菲德爾·卡斯楚青年時逐漸對於社會缺乏公正表示不滿。在哈瓦那大學里的政治氣氛薰陶下,卡斯楚開始參與許多政治活動,甚至卡斯楚到哥倫比亞參加拉丁美洲學生們組織的一場政治會議,在那裡的波哥大暴動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卡斯楚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後,以律師為生,他對政治熱情並未消減,在1952年他決定投入國會選舉。然而,在那年巴蒂斯塔發動政變,停止了國會選舉。卡斯楚試圖控告巴蒂斯塔違憲,但沒有任何結果,這讓卡斯楚非常不滿,也奠定了他對巴蒂斯塔政權體制的強烈反對以及只有用革命手段才能罷黜巴蒂斯塔的信念基礎。

過程

1952年3月10日,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伊·薩爾迪瓦在美國支持下發動軍事政變再次上台,實行親美獨裁統治,激起廣大人民的不滿,全國各地不斷發生示威和暴動。

1953年菲德爾·卡斯楚掀起反獨裁統治的武裝鬥爭,號召人民起來推翻巴蒂斯塔政權。

1955年,菲德爾·卡斯楚在墨西哥建立“七·二六運動”組織。

1956年12月2日,率軍在奧連特省科羅拉多斯海灘登入,同政府軍激戰,失敗後轉入馬埃斯特臘山開展游擊戰爭,多次給政府軍以重創,且得到許多農民、工人和學生的支持。

1957年3月13日,以安東尼奧·埃切維里亞為首的一批青年學生攻打總統府,失敗後建立三·一三革命指導委員會,轉入拉斯維利亞斯省山區打游擊,同時在哈瓦那、聖地亞哥等城市開展罷工、罷課、罷市活動。

1958年3月17日,42個民眾團體的數千名代表發表聯合宣言,要求巴蒂斯塔下台。

1958年7月,起義軍由防禦轉為進攻,由以農村為據點的游擊戰轉入以包圍城市為重點的殲滅戰。“七·二六運動”、“三·一三革命指導委員會”、公民抵抗運動、工人聯合戰線、大學生聯合會等組織在委內瑞拉加拉加斯舉行會議,建立革命民主公民陣線。

1958年11月,起義軍包圍哈瓦那和聖地亞哥

1958年底,解放全國大部分地區。

1959年1月1日,起義軍開進哈瓦那,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垮台,宣告古巴革命的勝利。次日,建立革命臨時政府。2月,制定了共和國根本法,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社會變革。菲德爾·卡斯楚出任總理,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

成果

古巴革命古巴革命

新政權摧毀了舊的國家機構,沒收巴蒂斯塔分子的財產;頒布石油法和礦業法,廢除美國公司的一切租讓地,把外國和本國大資本家的廠礦企業收歸國有,接管全部私營銀行,建立國家銀行。

1962年,政府將私營大、中商業企業收歸國有;

1963年10月,政府在農村中進行了兩次土地改革,消滅了大莊園制和富農經濟,農村中出現了國營農場、農牧業生產合作社和個體小農三種土地占有形式。

評析

評價

古巴革命勝利後,切·格瓦拉與卡斯楚等人進駐哈瓦那古巴革命勝利後,切·格瓦拉與卡斯楚等人進駐哈瓦那
古巴革命戰爭,是古巴人民反對親美獨裁政權的民族民主革命戰爭。這場戰爭,得到了古巴人民的廣泛支持,與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結合在一起,這是革命戰爭取得勝利的力量源泉。革命戰爭經歷了城市起義,失敗後轉入農村進行長期游擊戰爭,再發展到進攻城市奪取政權。革命武裝力量在游擊戰爭中逐步發展,反動政府軍隊雖然與革命武裝力量相比占優勢,但戰鬥力不強。美國對領導古巴革命戰爭的“7·26運動”的性質沒有判斷清楚,認為只是要求恢復1940年資產階級性質憲法的運動,認為美國能控制古巴局勢,以及其他原因,沒有來得及出兵直接干涉,革命武裝力量奪取了政權。

經驗教訓

慶祝勝利的古巴革命軍戰士慶祝勝利的古巴革命軍戰士
古巴革命戰爭的經驗教訓主要是;
第一,在革命形勢成熟後,為奪取政權,政治鬥爭要向武裝鬥爭發展。美帝國主義對古巴的長期控制和剝削,與古巴人民處於嚴重的對抗矛盾之中。古巴歷屆政府,勾結美帝國主義,出賣民族利益,古巴人民對此深惡痛絕。進行民族民主革命戰爭,具有深厚的社會政治基礎。但是在較長時期,革命黨派的鬥爭主要局限在政治鬥爭和經濟鬥爭上,因此,雖然古巴政府在一屆一屆的換,但革命政黨卻並不能取得政權。1953年以後,菲德爾·卡斯楚看到了巴蒂斯塔獨裁統治在政治、經濟、內政和外交方面所造成的廣大人民同外國壟斷集團及其代理人之間的深刻矛盾,在革命條件已經成熟的情況下,勇敢地進行武裝鬥爭,這是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
第二,進行革命戰爭,必須確定正確的路線。這是首先要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格瓦拉在其《古巴革命戰爭回憶錄》中說,古巴革命戰爭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在山區建立革命根據地,從這裡出發向城市進攻的路線;另一條是在城市直接起義,直接奪取政權的路線。菲德爾·卡斯楚開始亦在城市發動起義,但失敗後,他選擇了山區,在山區建立革命根據地後,逐步擴大解放區,最後向城市進攻。古巴革命戰爭實踐證明,這是一條成功的路線。當然,選擇這條路線並不一概排斥城市的起義,在必要時需要在城市發動一連串起義配合山區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特別是在戰略進攻階段,更需要發動城市起義,以占領城市,最後奪取政權。
第三,進行革命戰爭必須建立一支堅強的革命軍隊。游擊戰爭的異常艱苦,要求革命戰士具有堅定的革命信念、頑強的革命精神,能吃苦耐勞,還要有鐵的紀律和善於做民眾工作。格瓦拉在其回憶錄中寫道:“就像世界上所有的軍隊一樣,我們軍隊中的成員也必須尊重上級。他們必須立即服從命令,不管派到哪裡,哪怕吃力也得服從。但是他們在工作中還必須把自己既看成是社會調查人員,又看成是司法工作人員。作為社會調查人員,他們應同人民接觸,以便搞清楚人民中的思潮和情緒,使他們可以向上級組織提出積極的建議;作為司法工作人員,他們有責任批判任何一種在軍隊內外發生的不良作風,盡力加以消滅……我們必須做到這一點:人民民眾——工人、農民、學生、各行各業的人,應當把拿起武器同穿著軍服的人在一定情況下並肩戰鬥看成是一種光榮。”
第四,要建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開展政治鬥爭、經濟鬥爭、文化鬥爭與武裝鬥爭相配合。古巴革命戰爭期間,菲德爾·卡斯楚領導的“7·26運動”組織,同人民社會黨、“3·13革命指導委員會”、古巴革命黨、古巴人民黨、民族黨、“古巴工人運動”等反巴蒂斯塔獨裁統治的黨派組織結成了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古巴人民社會黨認為,“7·26運動”如果沒有“民眾直接行動和總罷工的支援,是不能獲得勝利的”。因此,它號召並組織工農民眾參加起義軍,動員人民在經濟上給起義軍以支援。人民社會黨的黨員和“3·13革命指導委員會”的成員不少人到馬埃斯特臘山區參加“7·26運動”領導的起義軍。同時,人民社會黨、“3·13革命指導委員會”等組織的游擊隊同“7·26運動”起義軍密切配合行動,給政府軍以沉重地打擊。古巴人民開展各種形式的政治鬥爭、經濟鬥爭和文化鬥爭,直接配合了武裝鬥爭,特別是最後的總罷工,配合起義軍推翻了獨裁統治。古巴革命戰爭,由於結成廣泛的反獨裁革命統一戰線,並開展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形式的鬥爭,形成了力量巨大的古巴人民民族民主革命運動,因此能在不太長的時間裡取得對巴蒂斯塔獨裁統治鬥爭的最後勝利。

戰爭中的華人

革命戰爭時期的西恩富戈斯革命戰爭時期的西恩富戈斯
據統計,從1847年6月到1874年,古巴有14.1萬名華工,占古巴當時人口的十分之一。古巴人民於1868年至1878年發動第一次獨立戰爭,反抗西班牙殖民政府的高壓統治,但未成功;第二次獨立戰爭是從1895年打到1898年,終靠美國幫忙而推翻了西班牙統治,但古巴亦變相地成為美國政府和資本家的禁臠。兩次獨立戰爭期間,成千上萬的華人留著辮子投身革命洪流,當時有好幾支部隊全由華人組成。這批由廣東人與客家人組成的華軍很能打,不怕死,古巴獨立戰爭英雄甘札洛·狄格沙達(GonzalodeQuesada)將軍曾留下千古名言,鐫刻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一座公園中:“在古巴獨立戰爭中,沒有一個華人是叛徒,也沒有一個華人當逃兵。”華人部隊中過半數是客家人,他們充分發揮了客家人的“硬頸”本色,把鮮血灑在加勒比海的島上。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卡斯楚和他的胞弟勞爾以及切·格瓦拉開始打游擊造反,也有不少華人參加,其中最有名的是阿曼都·趙(ArmandoChoy)、戈斯達沃·崔(GustavoChui)和摩西斯·王(MoisesSioWong)等三名戰將。
趙氏1934年生於古巴,父親於1918年移民島上,母親是古巴白人。趙氏是古巴革命史上著名的“七二六運動”的元老,也是古巴共產黨創黨人之一。1961年4月美國中情局支持古巴反共流亡人士登入古巴豬灣,在海灘遭痛擊,趙氏圍剿有功,那時他是營長。1976年晉升準將,曾做過大使。
崔氏1938年出生,母親是古巴黑人,家境清寒,十六歲即搞革命,打過豬灣之役,1980年升至準將。他曾率古巴軍隊遠征非洲安哥拉、衣索比亞和莫三鼻克,擔任過古巴駐安哥拉部隊副參謀長,1988年座車觸雷,一隻腿被炸斷。
王氏1938年出生,參與過“七二六運動”,其父於1895年到古巴,母親為華人,姐夫做過中國國民黨古巴支部書記長,是個富商。王氏讀高中時即加入反政府行動,1957年投身革命,負責成立憲兵部隊。王氏與卡斯楚兄弟和格瓦拉最密切,做過卡斯楚胞弟勞爾的副官,1976年晉升準將,現為中(共)古友好協會會長。
卡斯楚曾當面問王氏:到底有多少華人參加過古巴獨立戰爭和革命戰爭?王說,確實數目也許永遠無法得知,因為許多參戰華人已改用西班牙姓名,但保守估計至少有一萬多華人參加十九世紀的獨立戰爭,參與革命戰爭的可能有數百人。

歷史意義

古巴革命的兩位領導人:格瓦拉和卡斯楚古巴革命的兩位領導人:格瓦拉和卡斯楚
古巴革命是從資產階級革命逐漸過渡到了社會主義革命。美國對於菲德爾·卡斯楚等人的行動,在開始時是完全支持的。巴蒂斯塔的統治過於殘暴,激起了極大的民憤,這種統治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美國在古巴的切身利益,因此當革命者取得了政權後,當時的美國邁阿密市長還率領一個代表團去哈瓦那祝賀。

但此後菲德爾·卡斯楚表現出了極大的民族主義立場,意圖擺脫美國對古巴的控制。於是,美國和古巴逐漸走向對抗。1961年4月,美國組織僱傭軍對古巴發動了入侵,試圖顛覆古巴革命政權,結果遭到了慘敗。卡斯楚被迫向左轉,向蘇聯尋求支持,再加上古巴人民社會黨(原古巴共產黨)在革命過程中成為了七·二六運動的重要盟友,革命的主要領導人勞爾·卡斯楚、切·格瓦拉均為共產主義者,種種因素,促使菲德爾·卡斯楚為古巴的前途作出了抉擇。1961年4月16日,卡斯楚稱,古巴革命是“一場貧苦人的,由貧苦人進行的,為了貧苦人的社會主義民主革命”。在1961年7月,卡斯楚的七二六運動、人民社會黨、三一三革命指揮部正式合併為古巴革命統一組織(IRO)。1962年3月26日改稱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於1965年10月3日易名為古巴共產黨,而卡斯楚為第一書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