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古宗金花小檗
種拉丁名:BerberiswilsonaeHemsl.var.guhtzunica(Ahrendt)Ahrendt
科拉丁名:Berberidaceae
屬拉丁名:Berberis
國內分布:陝,川,黔,滇,藏
海拔:1650-3200
命名來源:[journ.Soc.Bot.57:216.1961]
中國植物志:29:106
形態特徵
老枝棕灰色,幼枝淡紫褐色,無毛,稍具棱槽;
莖刺三分叉,長達2厘米,腹面具淺槽。
葉革質,倒卵狀匙形、倒卵形或狹倒卵形,長10-15毫米,寬3-6毫米,先端圓形或鈍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綠色,背面蒼灰色,微被白粉或不被白粉,兩面網狀脈明顯隆起,葉緣稍加厚,全緣,近無柄。總狀花序具花3-7朵,長達1.5厘米,有時基部有1-2花簇生;花梗長4-7毫米,無毛;花黃色;萼片2輪,外萼片卵形,長3-4毫米,寬2-3毫米,先端急尖,內萼片倒卵形,長5.5毫米,寬約3.5毫米;花瓣倒卵形,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缺裂,裂片近急尖,基部具2枚分離腺體;雄蕊長約3毫米,藥隔先端稍延伸,鈍形;胚珠3-5枚。漿果近球形,長約6毫米,粉紅色,頂端具明顯宿存花柱,外果皮質地柔軟,微被白粉。
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
生於山地灌叢中、路邊、雲南松林下、石灰岩縫、乾旱山坡或山坡草地。海拔1650-3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