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來歷
據老年人講:大約在400多年以前,古城師村的師姓始祖師盤從河南省尉氏縣崗李鄉韓佐村遷居到河南省新鄭市龍王鄉苑陵故城西南角的蔡莊和王莊之間居住,稱為師莊。自此以後,師姓人口迅速繁衍,與蔡莊和王莊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村莊。由於師姓人口居多,而且這個村位於苑陵故城旁邊,周圍民眾便稱這個村莊為古城師。目前,該村師姓人口占90%以上,王姓和蔡姓都不足20家。
苑陵故城
性質:古城牆
時代:秦漢時期
保護級別: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存地點:河南省新鄭市龍王鄉古城師村
位於河南新鄭東北三十八里的龍王鄉古城師村東,據文獻記載為漢苑陵故城(《史記●楚世家●正義》:“《括地誌》:‘故鄶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三十二里。’《毛詩譜》云:‘昔高辛氏之土,祝融之墟,歷唐至周,重黎之後處其地,是為鄶國,為鄭武公所滅也。’”鄭樵《通志》:“今新鄭縣東北三十五里,有古鄶城是也。”)。隨著近幾年的考古進一步深入,發現有大量西周文化遺存,經考古與文獻結合,確認該城極有可能為西周時期鄶國都城。2000年,公布此故城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第三批),古文化遺址序號690,名稱:苑陵故城,時代:東周)
漢代為苑陵縣治所,距今2000多年。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300米,南北寬1700米,周長約8000米,西南角殘缺約100米。周長約4公里。城牆用黃土夯築,東城牆高16米,北城牆高9米,城內有許多高土台,城外有31座墓冢和烽火台遺蹟,出土有大量銅器、陶器和米字紋空心磚。該城東至肖河,西鄰鴻雁河,南是平原,北有崇崗,城外有烽火台遺蹟,城內出土有高土台和米字紋空心磚。城牆下層發現有近似西周的夯土層,小園夯窩,夯土層內包含有繩紋夾沙陶片等。城牆下層疊壓有周代夯土,內含夾砂繩紋陶片。城內出土有銅器、鐵器、陶器以及布幣和空心磚等。城內高台地似是宮殿基址。據此,苑陵城早期可能是西周時期的鄶國故城。當地民眾傳說,城西北角面積約70餘畝,是“監旮旯”。城北有後花園。城外東南50米處是烽火台遺址。城南門外古代有五里長街,人稱南門外鬧市。城內外出土文物有銅器、鐵器、陶器、金器及大量的空心磚。空心磚有素麵的,有米字紋的。城外附近有31座無名古冢,可能是貴族的陵墓。
苑陵城是秦漢時期名城之一,據《括地誌》、《鄭通志》或《史記》等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是鄶國屬地,後成為鄭國和韓國的重要防護城邑之一;元前230年,秦始皇在此設定了苑陵縣,隋朝和唐代貞觀年間兩度併入新鄭;南北朝時期,西魏以2000人大敗東魏數萬兵馬雙方大戰於苑陵城,成為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隋唐時併入新鄭縣。
相關事件:苑陵縣
相關書籍:1997年《鄭州市志》、《鄭州市文物志》
(資料來源:《鄭州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