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紹

森林資源培育。林種樹種結構調整加快,杉木林比重下降,混交林及特色經濟林比重上升。造林1.0133萬公頃中,其中工程造林6467公頃,全部為混交林;育苗173公頃中,松、闊、竹等樹種占85%。質量明顯提高。2002年,在工程造林任務大、氣候乾旱的情況下,堅持高標準造林,及時下發了《關於加強國有林場工程造林項目管理的通知》,並組織人員進行現場督查。據各地自查和省市抽查:林場造林成活率、面積合格率、面積核實率、作業設計率、檔案建立率、檢查驗收率、管護率、撫育率均達到國家規定的各項指標。嚴格木材採伐管理。嚴把伐區作業設計和憑證採伐關,沒有發生大的超伐現象。已區劃界定的生態公益林,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經營管理。面對依然嚴峻的經濟形勢,各級主管部門和國有林場採取各種措施,保持了全年經濟的基本平穩運行。一方面狠抓木材銷售,通過走出林場尋信息,引進客戶搞加工和搞好服務等措施,穩住了老客戶,發展了新客戶。另一方面狠抓經營管理,節流堵漏。特別是加強生產環節和產品銷售環節的管理,增加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加強成本核算,大力推行成本標準化管理,降低非生產性開支。由於狠抓了開源節流,遏制了虧損面擴大的勢頭,全省共減虧1800萬元。
國有林場扶貧工程。2002年,全省爭取國家扶貧資金400萬元,比上年增加近三倍,啟動了漵浦讓家溪、株洲軍山、新化古台山、澧縣天供山、衡陽陳坪、永順杉木河、道縣橋頭、隆回大東山等8個國有林場扶貧和27個林場通訊設施建設項目。同時增加了扶貧內容,不僅有經營性項目,還有非經營性項目,對改善林場生產生活條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積極探索扶貧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制度,改撥款制為按項目實施進度分期撥款並層層簽訂責任狀,建立嚴格的監管制度,保證扶貧資金的使用效果。據統計,自1998年以來啟動的62個扶貧項目,中央和省兩級共投資1400萬元,已有17個林場實現脫貧目標,22個林場實現了扭虧,新增產值7000萬元,安置職工2960人,創利640萬元。全省國有林場全部開通了程控電話,消除了通訊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