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通過對伊朗人類學和考占學資料的研究,探討了伊朗史前社會狀況。在埃蘭史部分以大量楔形文字史料和印章印揭示了古代埃蘭獨特的三頭政治體制與經濟發展狀況。《古代伊朗文明探源》在我國首次介紹了獨特的埃蘭文化(文字、宗教、藝術、建築等),特別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埃蘭線形文字的解讀。埃蘭文化在埃蘭國家滅亡之前和滅亡之後,為亞述、米底、新巴比倫和波斯帝國吸取繼承,並對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有重要影響,甚至在今天世界現實生活中也不難發現其痕跡。目錄
緒論
第一篇伊朗史前時代
第一章伊朗的早期人類(舊石器至中石器時代)
第二章新石器時代的伊朗
一、前陶新石器時代
二、有陶新石器時代
第三章從新石器到金石並用時代
第二篇埃蘭
導言
第一章埃蘭城市國家的出現
第二章古埃蘭時期
第三章中埃蘭時期
第四章新埃蘭時期
第五章埃蘭的政治制度
第六章社會經濟
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二、農村公社
三、家庭公社
四、奴隸制度
五、國家經濟(王室經濟)
六、寺廟經濟
七、私人經濟
(一)借貸
(二)抵押
(三)租賃
(四)買賣
第七章埃蘭文化
一、文字
二、宗教
三、藝術
四、建築
主要參考書
後記
……
序言
伊朗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最近數十年來,伊朗許多古代遺址(包括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發掘,埃蘭古代文獻的解讀和東伊朗語書寫的文獻的發現,尤其是中國史籍中關於伊朗的史料的整理和研究以及古代伊朗的文物在中國的發現都極大地豐富了伊朗史知識。古代伊朗處於絲綢之路的中段,在溝通東西方經濟和文化交流方面起過重要作用,為東西方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伊朗位於西亞伊朗高原,領土約為1648000平方公里,相當於高原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左右,海拔在1000至1200米之間。伊朗領土超過英國、法國和德國領土面積的總和,在亞洲僅次於中國和印度。
伊朗西部以扎格羅斯山脈與美索不達米亞為鄰;東部以克恩山脈、彼連乾山脈和阿富汗為界;東南部以薩哈德高原與巴基斯坦接壤;北部以厄爾布爾士山脈、裏海、霍臘散(又譯呼羅珊Kho-rasan)山脈與亞美尼亞共和國、亞塞拜然共和國及土庫曼斯坦毗連;南部瀕臨波斯灣和阿曼灣。伊朗高原屬於內陸封閉性地區,山脈的最高點都在高原的邊緣地帶。高原中部是乾涸的海床形成的沙漠和荒漠盆地。伊朗邊界線總長度為8000餘公里。
後記
研究古代伊朗文明的史前階段和埃蘭文明(伊朗最早的城邦)難度之大是意料中的事。當年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子課題之一,我還是勉強承擔下來。然而,它卻是一顆難咽的苦果。
一個多世紀以來,許多伊朗古代遺址的發掘;埃蘭楔形文字的詮譯、整理與線形文字的解讀;埃蘭城邦史及其政治、經濟、文化、年代學等研究都是由不同國家(法、德、英、美、俄、伊朗等)的幾代學者專家完成並尚在繼續完成的。他們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也甚為分散,多是專題性的,並且用不同的文字在多種書刊中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不少是具突破性,得到國際學術界的公認和肯定。一些優秀的研究成果為後來學術發展奠定了基礎,為揭示古代伊朗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這方面,我國的研究起步較晚,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可以借鑑和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從我國發展與伊朗人民的傳統友誼角度,以科學觀點,系統而深入地研究古代伊朗文明是十分必要的。本書的目的就是為填補我國在古代伊朗文明研究上的一些空白所作的一種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