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包之名首見於《外科正宗》,指發生於舌下的痰包,其云:“痰包,乃痰飲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結如匏腫,綿軟不硬,有礙言語,作痛不安。用利剪刀,當包剪破,流出黃痰,若雞子清,稠粘難斷。捺盡,以冰硼散吹之。”
口舌痰包是因痰濕流聚於口舌所致。以門腔或舌下出現圓滑柔韌囊腫為主要表現的痰包類疾病。
本病多見於西醫學所指舌下腺囊腫及口腔粘液腺囊腫。
[診斷依據]
1.自覺症狀不明顯,可在口腔或舌下病變部位有異物結滯感或輕微脹感;痰包較大時可影響言語、飲食;痰包因破裂後流出粘液,但不久又復發。
2.發生於口腔者,可見於上唇、下唇、頰、舌側肌膜。腫物呈圓形或橢圓形,無色透明或呈淺藍色,表面光滑,如蠶豆或花生米大小,觸之不痛,有波動感,刺破後流出粘液。
3.發生於舌下者,腫物多位於一側,呈淡藍色或淡黃色,表面光滑,如鴿蛋大小,觸之不痛,有波動感,穿刺有蛋清樣液體。痰包過大時,可將舌體推向對側。
[鑑別診斷]
1.重舌:起病較急,多在舌下一側,呈局限性紅腫,疼痛明顯,後期可潰破流膿。
2.舌下血管瘤:腫物多位於舌下連及兩側,表面暗紅,血絲相裹,按之硬腫如木,可呈緩慢進行性增大。
3.舌下肉瘤(脂肪瘤):腫物多位於舌下,連及兩側,表面淡白或淡黃,按之微軟無波動感。
[辨證論治]
痰濕(內阻)證:舌下有圓滑柔韌包塊,舌胖苔滑,脈滑或濡。祛痰化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