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見《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因內有積熱,外中風邪,痰凝氣滯,瘀阻經絡所致。《醫碥》卷一:“口噤即牙關不開也,由氣血凝結於牙關筋脈,不能活動。以蘇合丸或生南星為末擦牙,或以鬱金、藜蘆末搐鼻或針人中、頰車。”口噤不能開,用秦艽升麻湯;痰迷心竅,昏憒,口噤不能言,用滌痰湯(見《張氏醫通》卷一)。可見於中風、痙病、驚厥等疾患。又指初生兒口噤不開,不能吮乳。《幼科證治準繩》:“嬰兒初生下,口噤不乳,口舌上瘡,如黍粟大,(口孜)啀多啼,名曰噤。”《千金要方》卷六:“口噤赤者心噤,白者肺噤。”參見心噤、肺噤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