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img/a/51f/nBnauM3XwIDOzIzN5czNwADN0MTM4IjM3IDMwADMwAjMxAzL3c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何夢瑤(1692~1764年),字報之,號西池,廣東南海人,清代名醫。初習儒,雍正八年(1730年)中進士,先後任義寧、陽朔、岑溪、思恩等縣縣令及遼陽州官。夢瑤幼時多病,故留心醫藥,並精於醫。官思恩時,瘟疫流行,夢瑤廣施方藥,存活甚眾。乾隆十五年(1750年),夢瑤辭官返回廣東,先後在廣州粵秀書院、越華書院主持院務,暇余繼續鑽研醫學。其所著《醫碥》一書,不但對五臟生克學說、陰陽水火理論、八綱辨證要點、治則治法等基本理論有獨到的見解,而且在內科雜病的論述中力陳濫用溫補之弊,對張仲景、劉河間、李東垣、朱丹溪諸家之醫理敘述詳明,並摻以個人見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久居兩廣,何氏對嶺南多種溫熱病的證治匠心獨運,誠為可貴。
何氏極力推崇並繼承了明代著名醫家王肯堂的學術思想,因而《醫碥》的主要內容多直接從王氏的《證治準繩》輯出。何氏認為,《證治準繩》雖為當代醫書之冠,但對初學者來說,還是過於奧博難讀,因作《醫碥》以羽翼之。《醫碥》的特點是簡約明了,易讀易懂。“醫碥”,即醫學階梯的意思。《醫碥》“辛序”對《醫碥》的評價是“言簡而意賅,深入而淺出”,確非虛言。其實,簡約明了不等於粗陋淺薄,要從《證治準繩》那樣的巨著中凝練出精髓,沒有深厚的臨床實踐功底是難以做到的。同時,要在行文上做到易讀易懂,更需治學通透。此乃《醫碥》的真正價值所在。
何氏可謂博覽多聞。當時西學已經傳人,何氏亦有所涉獵,算學、幾何都曾用功。《醫碥》雖然直接看不到多少有關西學的內容,但何氏受西學影響,崇尚務實、致用、不尚玄的思想風貌是顯而易見的。何氏在《醫碥》自序中寫道:“瑤少多病失學,於聖賢大道無所得,雅不欲為浮靡之辭,以貽虛車誚。”
除了《醫碥》外,何氏還輯有多種醫學著作,如《神效腳氣秘方》、《追癆仙方》、《婦科良方》、《幼科良方》、《痘疹良方》被合為一集,名《醫方全書》。此外,尚有《傷寒論近言》、《本草韻語》、《針灸吹雲集》等。
圖書目錄
卷之一 雜症
臟腑說
心包絡三焦說
五臟配五行八卦說
水火說
命門說
五臟生克說
五邪說
十二經配三陽三陰說
六氣說
六氣後論
運氣說
虛實寒熱說
補瀉論
反治論
標本說
表里論
陰陽論
夏月伏陰辨
氣
血
發熱
潮熱
惡寒
寒熱
諸中總論
中風
中寒
中暑
中濕
中氣
中食
中惡
卷之二 雜症
傷風寒
破傷風
傷暑
傷濕
傷燥
春溫
瘟疫病論
瘧
咳嗽
喘哮
短氣、少氣
噯氣
呃逆
欠、嚏
傷飲食
不能食
勞倦傷
虛損癆瘵
火
郁
痰
痞滿
積聚
蟲
中毒
卷之三 雜症
腫脹
黃疸
消渴
痿
肺痿、肺癰
痹
痙
汗
嘔吐
反胃噎膈
霍亂
泄瀉
腸鳴
痢
大便不通
大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
淋
小便數
遺尿、小便不禁
小便黃赤
關格
頭痛
眩暈
項強痛
心痛
腹痛
腰痛
背脊強痛
脅肋痛
臂痛
身體痛
面
耳
卷之四 雜症
鼻
口
唇
齒
舌
咽喉
喑
皮毛、鬚髮、肌肉、筋骨、四肢、二陰
厥逆
攣
……
卷之五 四診
卷之六 諸方上
卷之七 諸方下
方後附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