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明末清初“干戈擾亂”,饑荒、瘟疫隨之而至,四川人口遞減。
清康熙年間,政局漸為平定,一場浩浩蕩蕩的大遷徒拉開了“湖廣填四川”運動。
清同治時改場,取“年年新、月月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而得名。
據《清·光緒金堂縣鄉土志》載:“又新場,俗稱蔡家河,在治東一百五十里。光緒五年添設。”
民國24年(1935年),置又新聯保。
民國29年(1940年),建置為又新鄉,解放後仍名又新鄉。
1952年,分置淨樂鄉;與雲合鄉各析出部分村新置雙流鄉;並與土橋鄉同樣方式新置大安鄉和安樂鄉。
1955年春,撤消淨樂鄉,以其半境歸屬本鄉。
1958年10月,改置為又新鄉人民公社。
1984年3月,復名又新鄉。
1992年10月,由原永樂鄉和又新鄉於拆鄉建鎮。
2001年9月,撤鄉建鎮,轄12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
2005年5月,拆村並村後,仍轄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5月,又新鎮轄蔡家河社區1個社區和祝新村、淨樂村、白鶴村、寶鼎村、金龜橋村、三元村、紅緣村、永樂村、油房堰村、柏山村、太安村、萬安村12個村;247個涉農村(居)民小組和4個非農居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猛虎山聚居點。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又新鎮位於金堂縣城東南部,距縣城58公里。東接中江縣李都鎮、樂至縣金順鎮;南靠土橋鎮,西接雲合鎮、竹篙鎮;北臨廣興鎮。截至2015年5月,鎮域面積52.25平方千米。鎮府駐地成都市金堂縣又新鎮蔡家河街75號。
地形地貌
又新鎮地處淺丘,東高西低,海拔390~580米。土地大部分為砂土結構,少部分為大黃泥土,土壤肥沃。
氣候
又新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5℃,降雨量880~900毫米,無霜期240-270天,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宜多種植物生長。
水文
又新鎮水資源充足,蔡家河流經境內7個村,交匯於又新鎮白鶴嘴。有水域面積204.57公頃,其中水流面積72.05公頃。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5年5月,又新鎮有耕地面積39182畝,其中田9344畝,土29838畝。
植物資源
截至2015年5月,又新鎮有林業面積1105公頃,森林覆蓋率30%。以柏樹、靑槓、愷木為主,盛產竹子,還有桂花、榕樹等珍稀植物,各種樹木230萬株。
農業資源
又新鎮畜禽品種資源豐富,豬、牛、羊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以紅苕、油菜、花生、豌豆、胡豆、土豆為主。
礦產資源
又新鎮境內蘊藏著豐富的優質建材石層和頁岩石,是道路、橋樑、房屋、堤壩基建和磚瓦、瓷器、藝術品類燒制的重要資源,有很大的利用價值和開發價值。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又新鎮總人口35830人,其中農業人口32745人,非農業人口3085人。全鎮人口計畫生育率83.05%,出生率6.60%,自然增長率1.42‰。
民族
又新鎮民族以漢族為主。2013年,又新鎮有4種少數民族共42人,其中:藏族23人,苗族2人,彝族14人,壯族3人。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又新鎮地區生產總值5244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28850萬元,第二產業7520萬元,第三產業16070萬元。全年財政收入1703萬元,財政支出17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153元。
第一產業
2013年,又新鎮全年糧食總產量21537噸,其中:水稻4829噸,玉米6593噸,紅苕3603噸,小麥3874噸。油菜籽2436噸,花生1103噸,豌豆269噸,胡豆278噸,土豆728噸,蔬菜30632噸,水果總產量3950噸。農機總動力150萬千瓦。
2013年,又新鎮生豬出欄16835頭,年末黃牛、水牛存欄12頭,山羊存欄2866頭,家禽存欄43.28萬隻,年產禽蛋2677噸,年產魚1000噸。
第二產業
2013年,又新鎮有鄉鎮企業136個,全年總產值2500萬元,上交稅金50萬元。
第三產業
2013年,又新鎮有商貿單位21個,職工409人,個體工商戶202戶,從業人員1150人。
社會事業
教育
2013年,又新鎮有學校面積42631平方米,1~9年級67個班,在校學生3457人,教職工184人,幼稚園4所,在園兒童225人,其中私立幼稚園3所,在園兒童724人。
文化
2013年,又新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村(社區)文化活動室13個,鎮廣播站1個,村(社區)廣播室13個,電視入戶率96%,其中有線電視入戶392戶,數字衛星接收器入戶8700戶,老年活動室13個,川劇老藝人8人,高蹺藝人30人。
衛生
2013年,又新鎮有衛生院1所,醫護人員24人,個體醫生2人,村級醫療站17個,藥品連鎖店7個。計畫生育服務站1個,計生技術人員2人,工作人員1名。
社保
2012年,又新鎮舉辦各類農民工技術培訓19期,培訓人員1750人。
歷史文化
又新鎮境內蘊藏著多種移民文化,在淺丘黃土地上,居住著“湖廣填四川客家人後裔;資水河畔的白鶴山、天頂山、鰍魚島山清水秀;鎮境內各處祠堂、會館、廟宇古樸典雅;漢代岩洞,清朝石碑造型優美,蔡家河的老拱橋遠近聞名。
政治
職務 | 姓名 |
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 鄭福愚 |
黨委副書記、鎮長 | 卿烈軍 |
黨委副書記、人大副主席、紀委書記 | 蘭蓉 |
黨委委員、副鎮長 | 陽小麗、肖前文、王輝、房宗斌 |
專職組織員 | 舒增科 |
黨委委員 | 陳安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