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矣行》

《去矣行》

《去矣行》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中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杜甫 杜甫

 

詩詞正文

君不見鞲上鷹,一飽則飛掣。焉能作堂上燕,
銜泥附炎熱。野人曠盪無靦顏,豈可久在王侯間。
未試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藍田山。

注釋

 ⑴杜甫多以鷹擬人或自擬,這裡也是自比。鞲,放鷹人所著的臂衣。飛掣,猶飛去。 ⑵燕,比喻小人。 ⑶二語罵盡上層社會。靦音忝。靦顏,猶厚顏。 ⑷十分討厭那班王侯,但不作這官兒,生活又成問題,所以有一試“餐玉法”的無聊想法。《魏書》卷三十三:“李預居長安,每羨古人餐玉之法,乃採訪藍田,躬往攻掘,得大小百餘,預乃椎七十枚為屑,日服食之。”藍田,山名,在長安東南三十里,出玉

作品簡析

這首詩大概是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杜甫任右率府胄曹參軍以後不久所作。杜甫最初還以為:“率府且逍遙”,此時方感到在許多王侯中間做這個小八品官實在不是滋味,所以想走之大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