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關於《論語》的書,就像饅頭,咬了第一口,就知道味道怎么樣(有些書像包子,要咬到餡了才知道)。《原來論語可以這樣讀》是這樣解釋“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學習了又經常複習,不也是令人高興的嗎?有志同道合者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我講課學生聽不明白,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孔子說:“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人之為人,不是為了人家了解自己,人家不知道對我沒什麼損失,沒什麼好擔心的。人,難就難在知人。《出師表》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知人與否,小則關係自身,大則關係國家,知人需要經驗,更需要時間,存了“患不知人”的念頭在心裡,才能講究有素,才能慎終如始。
王夫之說:患己知之不早,則屈學以阿世。患忌知之不早是古今通病,好多人學就是為了求人知己,那么我想他阿世則阿世矣,真學問是很難學到手了。
孔子說:“人的本性很相近,由於習慣影響不同而相遠了。”
這一章孔子不論性,只是強調要慎其所習,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
《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性善是孟子的說法。孔子說性比較含混,他說:“人之生也直”,我相信這是孔子說性。
毛主席說:“在階段社會裡就是只有帶著階級性的人性,而沒有什麼超級的人性。”
目錄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治長第五
雍也第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