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傳播

印刷傳播

印刷術的發明通常被視為信息傳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11世紀,我國宋朝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完成了人類信息傳播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人類第一次具有了大批量、高速度複製信息的能力。

傳播方式

文字雖然保留了語言信息,但是人工手抄無論如何形不成規模傳播,手抄的文字一定程度可以變成一種很容易禁錮的信息。於是,印刷術的發明通常被視為信息傳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11世紀,我國宋朝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完成了人類信息傳播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人類第一次具有了大批量、高速度複製信息的能力。

起源發展

印刷術起源於殷商時期的印章和公元200年的拓印術,大約在隋末唐初(公元618~649年)中國人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唐長慶年間,白居易的作品即常被人“繕寫模勒(刊刻),炫賣於市井” 。世界上現存的第一本印刷品是我國唐鹹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刷的佛典《金剛經》。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畢昇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並做過木活字印刷試驗。但由於木活字“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而被放棄。大約在1070年前後木活字印刷術傳至西夏,印成9冊10萬字的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1315年,中國最先鑄出銅活字。後來,我國的印刷術連同其他發明沿著“絲綢之路”傳向西方。

四個世紀以後,德國人古騰堡把活字印刷術變為實用技術,使印刷術得到了廣泛套用。15世紀中,在德國的城市美因茨,有一個名叫約翰·根斯弗萊施的人,大家都叫他古騰堡。他把一些已經相當普遍的材料和方法湊到一起,把西歐做酒的壓榨機改裝成印刷機,一下子複印出許多份宗教檔案;他所用的手排版的金屬活字實際上也不是新東西,因為朝鮮人已經使用了差不多的東西,但是他發現了效率高的鑄字方法,因為他排印的是音節文字,不是表意文字。他把所有這些因素湊到一起,創造了一種可行的一次印製多份書面經文的辦法。往往印製得非常精美,成本相對說來比較低。於是,15世紀40年代初或約在1456年,就成了慶祝大眾傳播開始的日子,前一個日期是慶祝印刷檔案,後一個日期是慶祝古騰堡印製的《聖經》。從技術角度說,古騰堡所做的以及自從他的時代以後大眾媒介所做的,就是把一架機器放進傳播過程,複製信息,幾乎無限地擴大一個人分享信息的能力。傳播過程並沒有什麼變化,但由於人要靠信息過日子,這種分享信息的高效能力便對人類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

印刷技術發明以後,伴隨而來的是報紙、書籍和雜誌等印刷品這些傳播媒介的迅速普及,於是,人類信息傳播的數量、質量、速度和範圍得到飛速的增長。隨著印刷傳播時代的到來,人類逐步進入到工業社會。印刷術的發明,不僅給中國,也給歐洲和整個世界的文明帶來了曙光,使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並引導人類傳播真正步人了一個嶄新的大眾傳播時代。以往,由於媒介笨重、符號複雜、複製困難和傳播壟斷,書本知識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竹簡、帛書、“邸報”等書寫媒介也只在上流社會流傳。隨著印刷業的飛速發展,在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整個歐洲的主要城市幾乎都有了印刷所,印刷傳播業日益興旺。印刷品的大量出現,大大激發了人們的求知慾望,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文化的普及和科學啟蒙、社會進步;反過來,公眾文化知識的提高又導致了對宗教、科學、哲學、文學書籍等印刷媒介的更大需求,於是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也加速了歐洲封建主義的崩潰和資本主義的誕生。

17世紀中到19世紀初,歐美許多國家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此階段的報紙,政治宣傳色彩濃厚,再加上交通、通信、印刷、紙張等成本較高,價格不菲,因而難以普及。到19世紀30年代中期,美國紐約出現了第一種真正的大眾媒介——便士報。這種報紙商業色彩突出,追求利潤,成本低廉,因而價格便宜(一個便士),廣大普通市民有能力支付,且因內容通俗而廣受歡迎。這是“快速印刷技術和報紙的基本概念相結合,形成了第一種真正的大眾傳播媒介。”

意義

印刷術給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利用印刷術可以大量地複製、高效率地得到信息,文化得以廣泛地傳播,文化壟斷被打破,加快了新思想、新觀念的傳播。印刷術的產生和流傳打破了少數人對知識的壟斷和在傳播上的特權,衝破了黑暗的中世紀宗教牢籠,開始了文藝復興,進而又導致了工業革命,並推動了社會的不斷前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