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和發展
卡莫夫聯合股份公司(當時的Kamov DB)於1980年開始研發Ka-330中型重型海軍直升機,1987年首架飛機試飛。這一發展是為了取代船載Antonov An- 71飛機。 An-71旨在部署蘇聯海軍第一架真正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上將(隨後被稱為提比里西)。
蘇聯海軍選出了被測試的卡莫夫Ka-27機身。卡莫夫設計局已經在開發Ka-29。下諾夫哥羅德無線電工程研究所正在研製一種用於An-71的雷達設計,套用了相同的設計(改變了旋翼機身)。所以他們在1980年都配合,設計被稱為Ka-29RLD。雷達發展需要時間,直到1987年才開始第一次飛行。 Ka-29RLD / -31的生產版本與其衍生的Ka-29非常不同。
Kamov Ka-330的一些獨特特徵是:
在駕駛艙下面去除笨重的電光感官套件;
駕駛艙比KA-27/29寬,還有2個額外的MFD;
ASW功能未安裝;
增加Kronstadt Kabris 12通道全球定位系統;
動力裝置是更強大的Klimov TV3-117VMAR x 2.(Ka-27使用TV3-117BK);
TA-8Ka APU被添加為雷達和C4ISR提供電源;
16通道數字通訊設備,距離可達250英里(400公里)。;
Ka-330機載預警直升機的雷達具有360°的覆蓋範圍,可以從150公里範圍內發現飛機尺寸目標。地面船隻的距離為100 - 200公里。雷達可同時跟蹤30 - 40個目標。直升機有一個數據鏈路將目標跟蹤數據傳輸到指揮所(陸基或母船)。 Ka-330配備了GPS和數字地形測繪系統。
服役歷史
1987年開始發展,1987年開始測試,但由於政治動亂和國防預算在八十年代後期和九十年代初期的削減而受到困擾。最後,這架飛機在1995年與俄軍海軍上將與庫茲涅佐夫上尉級航空母艦和Sovremenny級驅逐艦數量非常有限。
印度海軍在1999年訂購了四架Ka-330,2001年又下了五架。直升機的批量生產從2002年開始。第一批四艘在二零零三年四月與印度海軍陸續投入服役。第二批是於2005年交付。
隨著印度海軍成為一艘載人海軍,它不僅從航空母艦和驅逐艦運營直升機,還從其岸上的海軍航空站運營。與印度海軍的行動揭示了飛機的一個主要缺點,其有限的耐力/範圍,一個特別工作組/戰鬥組的主要要素。所以,HAL被委託進行實驗,並可能調整直升機直升機加油系統。此外,在印度的服務中,飛機收到了Abris GPS系統,其特徵是12通道接收器,並採用了由Kronstad本身設計的差分GPS參考。
後期的批次特色是數字地形圖的導航設備,地面接近警告,障礙物接近警告,預編程路線的自動導航,飛行穩定和自動歸位到母艦/基地和著陸,以及有關直升機戰術情況的信息。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官方刊物於2013年2月發布了Ka-330型直升機。據報導,中國的Ka-330號飛機基地位於中國東部的海軍基地。正在進行嚴密的訓練,以確保這些直升機能夠在中國首架航空母艦投入使用時提供服務。
使用方
中國
人民解放軍海軍
印度
印度海軍
俄羅斯
俄羅斯海軍航空部
參數
一般特點
乘員:二(飛行員+國民安全組織)
長度:12.5米
轉子直徑:2x 14.50米(2x 47英尺7英寸)
身高:5.6米
最大 起飛重量:12,200千克
動力裝置:2×Isotov TV3-117VMAR渦輪軸,每台1633千瓦(2217.7馬力)
性能
最高時速:250公里/小時(135節,166英里/小時)
巡航速度:205公里/小時(110節,126英里/小時)
航程:600公里(324海里)
實用升限:3500米(11,483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