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介紹
10~11世紀,阿拉伯商人和傳教師開始將伊斯蘭教傳入這一地區。11世紀後期,國王胡密(約1085~1097在位)執政時,歸信伊斯蘭教,並下令王室和大臣改宗伊斯蘭教,使用伊斯蘭教稱號,稱國王為穆伊(Mai)。其子杜納馬(約1097~1150在位)統治時,建立國家行政制度,興建清真寺,向各地傳播伊斯蘭教。他開始向外擴張,控制了連線豪薩、斐贊和達爾富爾等地的商路,國勢日益增強。在國王杜納馬·達巴萊密(1221~1259在位)執政時,國勢極盛。經濟發展,國庫充盈,伊斯蘭教得到進一步傳布。與西非、北非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其北部疆界擴至今利比亞南部,與馬里帝國相匹敵。後王族內亂,國勢日益衰弱。15世紀末,卡涅姆受到北方布拉拉人的攻擊,後國王歐麥爾·伊本·伊德里斯(1503~1536在位)率部遷至查德湖博爾努地區,同當地信奉伊斯蘭教的博爾努國相結合,組成卡涅姆一博爾努王國,建都庫卡瓦。國王改稱哈里發。他正式宣布以遜尼派為國教,奉行馬立克學派教法,國家設立行政、立法、司法機構,建立清真寺,在麥地那建造博爾努朝覲者駐地,派遣學生到埃及愛資哈爾大學留學,開辦《古蘭經》和教法學校。使該國成為該地區伊斯蘭文化中心。1570年,伊德里斯·阿婁馬(1570一1603在位)繼哈里發位後,重振朝綱,進行行政制度改革,加強軍隊建設,確立稅收和貢賦制度,發展經濟和伊斯蘭學術文化,修建清真寺,提倡穆斯林到麥加朝覲,積極推行伊斯蘭教法律,使王國中興。他征服布拉拉人,收復失地,使之成為藩屬;外御豪薩、圖阿雷格等強敵,進而與桑海帝國爭雄。17世紀起,君主昏庸,內訌漸多,加之外敵入侵,國勢轉衰。19世紀初,富拉尼人伊斯蘭教長奧斯曼·丹·弗迪奧發動“聖戰”,進攻博爾努,達拉塔瓦人伊斯蘭教長穆罕默德·加涅姆率軍援助國王,加涅姆擊敗奧斯曼·丹·弗迪奧的軍隊後,成為博爾努國的實際統治者。1846年,加涅姆之子歐麥爾處死塞法瓦王朝末代哈里發,建舍胡王朝。1893年,軍事將領拉巴赫,祖拜爾擁兵滅舍胡王朝,實行統治。1900年,拉巴赫被入侵的法國殖民軍所殺。在法、英殖民者爭奪這一地區時,英軍占領博爾努中心地帶,成為英屬北奈及利亞保護地的一部分,卡涅姆一博爾努王國最後滅亡。 (楊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