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優勢
![卡房鄉](/img/3/73a/nBnauM3X4IDMyUTO3gDN2AzNyITMwYjMyIjMwADMwAzMxAzL4Q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卡房鄉物產豐富,資源充足,享有“山上淌金,地下流銀”的美譽,盛產板栗、銀杏、杉木、珍珠花、山竹、食用菌、黑葫蘆、野生彌猴桃、天麻等。目前,優質板栗已達到5.5萬畝,年產350萬公斤;銀杏20萬株,年產銀杏20萬公斤、銀杏葉10萬公斤;杉木3萬畝,杉木蓄積量達15萬立方米;山竹3萬畝,山竹蓄積量達10萬立方米;天麻3萬窯,年產天麻30萬公斤。其中板栗、銀杏、天麻產量均列中原地區第一位。卡房鄉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已探明各種礦產資源20多種,其中金紅石、螢石、石英石和雲母礦儲量十分豐富。另外,野生珍稀動物有娃娃魚、岩山羊、金絲龜、金錢豹等。
革命老區
![卡房鄉](/img/1/8d7/nBnauM3X0AjM0QDNzYjNzUzNyITMwYjMyIjMwADMwAzMxAzL2Y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經濟發展
![卡房鄉](/img/d/238/nBnauM3XwUzM5EzN2ATN2AzNyITMwYjMyIjMwADMwAzMxAzLwU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胡河村黃坳村民組胡克經一家,就是靠發展板栗富起來的。他開發了100畝板栗園,已全部掛果。他說,平時施施肥、治治蟲,農活不多,但樹上多長一個板栗,就等於多下一個雞蛋。他幽默地將此比喻為“人在床上躺,錢在樹上長”。
這個村的村委會主任胡克林說,原來胡河人只知守著幾分田,不知也不敢開發山場,窮得叮噹響。現在全村人均6畝板栗園,人均年收入少說也有2000元。他介紹說,村上60多歲的張瑞蘭,單身一人,請人開發了7畝板栗園,每年再請人施肥、治蟲、收板栗,她只給請來的人做做飯,2006年收入2萬多元,2007年是“小年”,也收入6000多元。
農民富了後,首先想的是修路、辦電,改變生產生活環境。何山村郭凹村民組只有74人,坐落在山上,運送東西祖祖輩輩靠肩挑、背扛、手提。隨著板栗的發展,全村人強烈要求修路。村民們用改革的辦法,把一片板栗園和幾棵銀杏樹出租5年,得款25萬元,全村老少齊上陣,4個月就修通了8公里的盤山公路。
全鄉籌資800多萬元,修了60多公里的村組公路,通電入戶率達100%,95%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電冰櫃、彩電已基本普及,有的還用上了煤氣。經濟的發展,使卡房鄉農民的精神面貌和觀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逢年過節,走親串友,已由過去把菸酒作禮品,改為送生產資料、化肥、良種和噴霧器。鄉幹部介紹,胡灣村一剛結婚的青年農民,拜望老丈人時,帶的禮品就是化肥、噴霧器……
產業特色
![卡房鄉](/img/d/a50/nBnauM3XwIzMzgTM1ITN2AzNyITMwYjMyIjMwADMwAzMxAzLyU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該鄉一是最佳化經濟林。積極鼓勵民眾大力發展、最佳化經濟林,並在資金、技術、信息上給予傾斜,已發展茶園面積達520畝,改造老闆栗園面積達200畝,栽種銀杏達5萬株。二是保護天然林。大力宣傳保護天然林的目的和意義,增強民眾愛林護林意識,成立專業巡邏隊,配備專用巡邏車輛,統一巡邏服裝,明確巡邏路線,突出巡邏重點,加大巡邏力度,嚴禁亂砍濫伐,杜絕破壞天然林,堅決封死天然林,並對重點天然林區明確專人管理,掛牌保護。三是改造次生林。充分利用當前的系列林業優惠政策,鼓勵民眾加大次生林改造力度。2008年春以來,完成次生林改造達2800畝。
鄉鎮動態
![卡房鄉](/img/f/462/nBnauM3XwIjN4QTOxMTN2AzNyITMwYjMyIjMwADMwAzMxAzLzU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新農村建設
![卡房鄉](/img/9/c0a/nBnauM3X4YzNzEjM4MTN2AzNyITMwYjMyIjMwADMwAzMxAzLzU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科技產業富村。該鄉堅持走“科技興農”之路,始終把科技推廣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頭等大事來抓。該鄉成立了以鄉長任組長的科技工作領導小組,構建了縣、鄉、村三級科技網路。該鄉定期邀請市林科所、縣林業局、縣科技局等單位的技術人員,舉辦各種新品種、新技術培訓班,還採取提供科技信息、發放科技資料、播放科技電教片等多種形式,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提高民眾自身的“科技含量”,積極培養“科技型農民”。該鄉共舉辦各種技術培訓班80餘期,發放資料2萬餘份,播放電教片130餘場次,推廣新技術42項。
支柱龍頭帶村。卡房鄉是一個林業大鄉,該鄉通過不斷加大對板栗、天麻、銀杏等支柱產業的扶持力度,全鄉已形成5萬畝板栗、5萬窖天麻、30萬株銀杏的產業規模,並積極推廣湖北靖州油栗、豫栗王等板栗優良品種和“豫銀一號”銀杏,做大做強支柱產業。該鄉年產板栗300萬公斤、天麻20萬公斤、銀杏20萬公斤,產值1600餘萬元。
精神文明強村。該鄉以開展“五好”黨支部、“五好”黨員和“文明村組”等創建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星級文明戶”、“科技示範戶”等爭創活動,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公民道德實施綱要,還經常組織民眾開展舞獅、旱船等文化活動,不斷提高廣大民眾的文化素質,豐富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