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文學獎

卡內基文學獎

卡內基文學獎,也稱“卡內基兒童文學獎”,是英國圖書館協會在1937年為紀念蘇格蘭慈善家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1835年—1919年)而設立,是世界兒童文學界的最高獎項之一,主要是頒發給英國的兒童小說或是青少年小說家。

基本信息

簡介

卡內基文學獎,設立於1936年,是英國圖書館協會為紀念蘇格蘭慈善家安德魯·卡內基(AndrewCarnegie,1835年—1919年)而設,現由CILIP(theCharteredInstituteofLibraryandInformationProfessionals,whichisaneworganisationformedbytheUnificationoftheInstituteofInformationScientistsandTheLibraryAssociationon1April2002)頒發,是世界兒童文學界的最高獎項之一,主要是頒發給英國的兒童小說或是青少年小說家(該獎項亦有稱作“卡內基兒童文學獎”)。

卡內基文學獎出過不少有名的作家、作品,第一位得獎作品是ArthurRansome所寫的PigeonPost(1936年),其後C.S.劉易斯(魔衣櫥系列的《TheLastBattle》)、EleanorFarjoen、AnneFine和PhilipPullman都曾獲獎。像C.S.Lewis就曾於1956年獲得此一獎項。

成立背景

安德魯·卡內基安德魯·卡內基

安德魯·卡內基,1835年11月25日出生於蘇格蘭古都丹弗姆林。他是一位白手興家的工業家,創建了鋼鐵帝國,一生致力於慈善事業,扶植教育科學研究,建立教育基金會。在青少年時期利用圖書館的經歷讓他立意要建立免費的圖書館,他曾說過"if ever wealth came to me that it should be used to establish free libraries."(大意為“如果我擁有了財富,我將用諸建立大量免費的圖書館”)。

他年少時,一位退役的詹姆士·安德森上校辦了一個私人圖書館,後向市政府借了一間房,成立了一家真正的圖書館。卡內基從安德森圖書館裡借到了許多好書,養成了喜愛讀書的習慣。安德森使他在人生的黃金時期有了讀書的機會。後來卡內基事業成功時,為了報答安德森先生的幫助,在其私人圖書館的原址,蓋了大會堂和圖書館,並立碑紀念這位恩人。他有生之年總共捐資1200萬美元,興辦圖書館3500座,幫助有志上進而家境貧窮的年輕人。

歷屆榜單

歷屆名單

2002SharonCreech,
RubyHoller

2001TerryPratchett,
TheAmazingMauriceandhisEducatedRodents

2000BeverleyNaidoo,
heOtherSideofTruth

1999AidanChambers,
PostcardsFromNoMan'sLand

1998DavidAlmond,
Skellig

1997TimBowler,
RiverBoy

1996MelvinBurgess,
Junk

1995PhilipPullman,
HisDarkMaterials:Book1NorthernLights

1994TheresaBreslin,
WhispersintheGraveyard

1993RobertSwindells,
StoneCold

1992AnneFine,
FlourBabies

1991BerlieDoherty,
DearNobody

1990GillianCross,
Wolf

1989AnneFine,
goggle-eyes

1988GeraldineMcCaughrean,
APackofLies

1987SusanPrice,
TheGhostDrum

1986BerlieDoherty,
GrannywasaBufferGirl

1985KevinCrossley-Holland,
Storm

1984MargaretMahy,
TheChangeover

1983JanMark,
Handles

1982MargaretMahy,
TheHaunting

1981RobertWestall,
TheScarecrows

1980PeterDickinson,
CityofGold

1979PeterDickinson,
Tulku

1978DavidRees,
TheExeterBlitz

1977GeneKemp,
TheTurbulentTermoftykeTiler

1976JanMark,
ThunderandLightnings

1975RobertWestall,
TheMachinegunners

1974MollieHunter,
TheStronghold

1973PenelopeLively,
TheGhostofThomasKempe

1972RichardAdams,
WatershipDown

1971IvanSouthall,
Josh

1970LeonGarfield&EdwardBlishen,
TheGodBeneaththeSea

1969KathleenPeyton,
TheEdgeoftheCloud

1968RosemaryHarris,
TheMoonintheCloud

1967AlanGarner,
TheOwlService

1966空缺

1965PhilipTurner,
TheGrangeatHighForce

1964SheenaPorter,
NordyBank

1963HesterBurton,
TimeofTrial

1962PaulineClarke,
TheTwelveandtheGenii

1961LucyMBoston,
AStrangeratGreenKnowe

1960DrIWCornwall,
TheMakingofMan

1959RosemarySutcliff,
TheLanternBearers

1958PhilipaPearce,
Tom'sMidnightGarden

1957WilliamMayne,
AGrassRope

1956CSLewis,
TheLastBattle

1955EleanorFarjeon,
TheLittleBookroom

1954RonaldWelch(FeltonRonaldOliver),
KnightCrusader

1953EdwardOsmond,
AValleyGrowsUp

1952MaryNorton,
TheBorrowers

1951CynthiaHarnett,
TheWoolpack

1950ElfridaVipontFoulds,
TheLarkontheWing

1949AgnesAllen,
TheStoryofYourHome

1948RichardArmstrong,
SeaChange

1947WalterDeLaMare,
CollectedStoriesforChildren

1946ElizabethGoudge,
TheLittleWhiteHorse

1945空缺

1944EricLinklater,
TheWindontheMoon

1943空缺

1942'BB'(DJWatkins-Pitchford),
TheLittleGreyMen

1941MaryTreadgold,
WeCouldn'tLeaveDinah

1940KittyBarne,
VisitorsfromLondon

1939EleanorDoorly,
RadiumWoman

1938NoelStreatfield,
TheCircusisComing

1937EveGarnett,
TheFamilyfromOneEndStreet

1936ArthurRansome,
PigeonPost
(註:以上所標年份指得獎圖書的出版年,獎項在次年頒發)

2007年入選作品

2007年6月公布的10部入選作品當中包括了多種不同題材的故事。它們分別是:

阿爾蒙(DavidAlmond)的《Skellig》(《曠野迷蹤》)、伯吉斯(MelvinBurgess)的《Junk》(《嗑藥》)、克羅斯利-霍蘭(KevinCrossley-Holland)的《Storm》(《風暴》)、唐納利(JenniferDonnelly)的《AGatheringLight》(《聚會燈火》)、加納(AlanGarner)的《TheOwlService》(《貓頭鷹恩仇錄》)、加尼特(EvaGarnett)的《TheFamilyFromOneEndStreet》(《無尾巷的一家人》)、諾頓(MaryNorton)的《TheBorrowers》(《地板下的小矮人》)、皮爾斯(PhilippaPearce)的《Tom^sMidnightGarden》(《湯姆的午夜花園》)、普曼(PhilipPullman)的《NorthernLights》(《北方之光》)及韋斯托爾(RobertWestall)的《TheMachine-Gunners》(《機關槍手》)。

代表作品

2003年“卡內基文學獎”獲獎作品和作者

美國作家莎朗·克里奇獲得2003年英國卡內基兒童文學獎獎章。克里奇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美國人,她的獲獎作品為《盧比·霍勒爾》,敘述一對雙胞胎孤兒尋找家人時的種種磨難。《盧比·霍勒爾》的獲獎理由是“一部有關愛和自我發現的小說,以其溫柔的筆觸和精明的幽默色彩,敘述一個灰色的主題,並將其轉換為希望和樂觀的精神”。

該書為作者SharonCreech創下了兩項破天荒的重大歷史紀錄:第一,她是CILIP卡內基大獎成立以來的得獎人中,第一位美國人;第二,她不但獲得了卡內基獎這一座英國少年小說領域中的最高榮譽,同時還獲得了美國童書最高榮譽紐伯瑞獎(TheNewberyMedal)。同時獲得兩大童書王國的最高榮譽,這本為她獲得大獎的著作必值一讀。

《嗑藥》——1996年英國卡內基兒童文學獎

(英)柏吉斯(Burgess,M.)著

嗑藥嗑藥

這是一本有關沉淪於吸毒而獲得英國卡內基兒童文學獎,及英國守衛者兒童小說大獎的小說。故事中的男主角塔爾14歲生長於酗酒及虐待的家庭,他為了保全性命及尋找未來,只好離家出走。女主角珍瑪14歲受不了雙親的管教方式及嘮叨,決心離家一段時間。兩人與其它青少年一樣,對自己父母深感厭煩。離家的這段日子,塔爾與珍瑪不幸結交了象羅柏、莉莉、莎兒這種類型的壞朋友,他們帶著來自家庭的傷口,一步步走向黑暗角落的深淵,也在吸毒、販毒、偷竊等不良行為上相互牽引影響。塔爾染上了毒癮,沉溺於海洛因的惡夢中,珍瑪因生活所迫,成為妓女,慢慢走上嗑藥這條不歸路,後來珍瑪發現肚中有了新生命,為了孩子她決定戒毒。兩位主角在歷經痛苦的錘練後,終於脫離了苦海,逐漸走向自我肯定、充滿希望的生活。

本書借著“嗑藥”的前因後果,讓讀者了解現代青少年的苦悶,書中也探討了諸多發人深省的青少年的問題。如:家庭暴力對子女的影響、青少年離家出走問題、個人自由親職教育的牴觸、同輩間互動牽制的力量、吸毒與勒戒、未婚懷孕…等主題,在社會急遽變遷,青少年犯罪率節節攀升之際,這本書為你我提供了深思的空間,是為人父母及子女值得一讀的好書。

《地板下的小人》——1952年英國卡內基兒童文學獎

(英)諾頓(Norton,M.)著;任溶溶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6

1952年獲獎作品《地板下的小人》(TheBorrowers)——也譯作《博羅斯一家》、《波德一家》(“博羅斯”、“波德”是英文“借用者”一詞的譯音)。

這部童話是諾頓的代表作。寫於1952年。該作品獲得同年卡內基兒童文學獎,1960年又獲得路易斯·卡羅爾書籍獎,使諾頓成為戰後英國兒童文學的主要作家之一。

作品寫的是,在一座古老的鄉村莊園裡,偷偷地住著一家小人——爸爸波德、媽媽霍米莉和他們的女兒阿麗埃蒂。他們專門拿走地面上人類的東西,以此為生。他們提心弔膽地過日子,惟恐大人發現他們的存在。他們自稱是“借用”,所以被稱為“借東西的地下小人”(作者在童話中說:如果沒有“借東西的地下小人”,為什麼媽媽一生買了那么多的針啊線啊什麼的,卻一一不知去向呢?)小人家的女兒與到大人家生活的一個男孩子產生了友誼。小人家終於被大人家發現了,他們只好逃離莊園,希望在田野上尋找到新的生活。

後來在續集裡,這些小人活下來了,他們在野外冒過險,在舊皮鞋裡安過家,又坐船在小溝里漂流過。

作者共寫了四部續集:《田野上的波德一家》(1955年)、《河上漂流的波德一家》(1959年)、《空中飛行的波德一家》(1961年)、《得以雪恥的波德一家》(1971年)。她的這套作品深受英國兒童的歡迎。“借東西的地下小人”在英國已家喻戶曉,成為他們民間故事中的童話人物。

小河男孩》——1997年英國卡內基兒童文學獎

(英)鮑勒(Bowler,T.)著;麥倩宜譯

爺爺就快死了。他的雙手幾乎已無法動彈,但他頑固如昔,拒絕住進醫院,並決心在臨死前完成他最後的畫作──“小河男孩”。

他們全家人回到爺爺童年時的老家度假,起初潔西不明白爺爺為什麼一直抗拒,不肯放下,念念不忘那幅畫,後來她也投入這幅神秘的畫作里。直到她遇見“小河男孩”本人時,才慢慢了解他和那幅畫之間的碼,也發現自己突然面臨一項她必須完成的挑戰──趁一切還來得及的時候……

本書以河流隱喻人生歷程,以溫馨手法探討生命與死亡的真義,透過少女潔西的眼睛觀照這個人生最重大的課題,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帶領讀者明了並接受“生死”是自然的循環、天地的節奏,一如河川傾注海洋,日出日落,四季交替,生生不息……

作者將死亡提升至神奇的輓歌境界,深刻描繪出祖孫情深的親密關係。在書里運用河流的意象,發揮出美妙的效果。本書以平實無華的散文筆調書寫,整本書宛如詩篇,更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小說。

《魔法師的接班人》——1982年英國卡內基兒童文學獎

(英)瑪格麗特·梅罕著;察宜容譯

自從巴尼的一位叔公死了之後,巴尼的生活開始起了很大的變化,他時常聽到耳邊有人對他說話,也時常感受到一些別人無法感受的事情。他覺得自己就像中了邪一般的無助又害怕。熱愛寫作的二姐,自告奮勇要幫他找尋答案,依著線索追蹤到外婆家,終於發現一個重大的碼。原來他們是個魔法師家族,成員中有些人具有法力,只因為外曾祖母曾犯過一個難以彌補的過失,而受到刻意的壓制。巴尼一位早年失蹤並被誤以為已經死了的叔公就是個魔法師,這位叔公因為最親愛的兄弟過世,而再度現身,想找個能替代那位兄弟的友伴。他誤以為巴尼就是能與他互相感應的魔法師,因此纏著巴尼不放,並執意要將他帶走。在千鈞一髮之際,巴尼的大姐楚伊出面了,她用更高的法力證明她才是如假包換的魔法師。在大家開誠布公的溝通下,楚伊不必再隱藏自己的魔法師身分,巴尼可以和家人在一起,那位魔法師叔公也被家族其它成員接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