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舊八景

博白舊八景

宋代始,各地以縣為基本單位興起了名勝確立的潮流,出現了名勝排名熱。排來比去,有的名勝古蹟成為民族性、全國性的,如長城、黃山、黃鶴樓;有的成為地方性如省道範圍的;各縣也爭先恐後報稱縣內的名勝。

概述

博白舊八景

博白舊八景博白舊八景
宋代始,各地以縣為基本單位興起了名勝確立的潮流,出現了名勝排名熱。排來比去,有的名勝古蹟成為民族性、全國性的,如長城、黃山、黃鶴樓;有的成為地方性如省道範圍的;各縣也爭先恐後報稱縣內的名勝。後來,均定每縣八景(八景是否韻意發的意思)。博白縣的八景逐步產生,自唐代盛期起,以人、文、地、物獨一無二考究而定。到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九月十一日國子學正曾才魯給博白八景題詩,流傳至今:

嵯峨宴石古山名,遠接雲飛列畫屏,

岩隱石鐘千嶂寂,水浮銅鼓一潭清;

蟠龍雨過春田綠,將室煙開曉洞晴,

更喜橫嵐雙角秀,九岐迭翠愈分明。

以題詩的年月及內容分析,博白舊八景的敲定應是朱元璋明皇朝初期,距今六百年前的事。

介紹

八景即指:宴石寺雲飛嶂石鐘奄銅鼓灣蟠龍廟將室嶺雙角嶺九岐嶂

此外,名勝還有綠珠井、溫水池、獅子石、馬門灘、文石井、花園山。

從上看,名勝與人、文、地、物緊緊相連,無一不可,四項必有其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