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八景

燕山八景

關於燕山八景的起始年代有兩說:通常的說法是明昌遺事說。始見於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翰林學士胡廣的《北京八景圖詩序》文中說:“地誌載明昌遺事有燕山八景,前代士大夫間嘗賦詠,往往見於簡冊。”明昌是金章宗的年號,自1190~1195年。此說提出是在這個年號220年以後,其間經過由金到元、再由元到明兩次改朝換代。

燕山八景

關於燕山八景的起始年代有兩說:通常的說法是明昌遺事說。始見於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翰林學士胡廣的《北京八景圖詩序》文中說:“地誌載明昌遺事有燕山八景,前代士大夫間嘗賦詠,往往見於簡冊。”明昌是金章宗的年號,自1190~1195年。此說提出是在這個年號220年以後,其間經過由金到元、再由元到明兩次改朝換代。
還有就是中統以後說。始見於元代文人陳櫟的《燕山八景賦考評》。陳櫟生於南宋,卒於元。此文寫於1295~13

燕山八景燕山八景
27年之間,文中說:“燕山八景之名其昉於何時何人乎?以瓊島、太液二名觀之,想起於中統以後。”此說比明昌遺事說早約一百年,而且是當代人說當代事。
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德路總管、南宋降元文人方回人覲大都,南歸後做詩說:“重行易水三關路,為欠燕山八景詩。”可能當時確實還沒有八景的說法,或許是方回在大都沒有聽到這種說法,為補上燕山八景詩,就必須“重行易水三關路”。這是與燕山八景有關的年代最早的一則史料。
最早的賦詠八景的詩是陳孚的《詠神京八景》(一做《詠神州八景》),作於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這八景是:太液秋風、瓊島春陰、居庸疊翠、盧溝曉月、西山晴雪、薊門飛雨、玉泉垂虹和金台夕照。陳孚字剛中,是浙江臨海人。元初以布衣上《大一統賦》,江浙行省轉報朝廷,代理上蔡書院山長,考滿選謁京師。《詠神京八景》就是陳孚在大都時所作。
最早的曲是馮子振的《鸚鵡曲·燕南八景》:“盧溝清絕霜晨住,步落月問倚闌父;薊門東直下金台,仰看樓台飛雨。道陵前夕照蒼茫,疊翠望居庸去;玉泉邊一派西山,太液畔秋風緊處。”作於大德六年(1302年)。
成書於大德七年(1303年)的官修地理總志《大元大一統志》始列燕山八景之名。這八景是:瓊島春陰、太液秋風、居庸疊翠、玉泉垂虹、薊門飛雨、西山積雪、盧溝曉月和道陵夕照。
元代的八景有三說,方誌中有道陵沒有金台,詩詞中有金台沒有道陵,馮子振的曲中兼有道陵、金台而沒有瓊島。共涉及瓊島、太液、居庸、玉泉、薊門、西山、盧溝、道陵、金台等九個景點。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當年明朝軍隊攻入大都城,改大都為北平府。後來朱元璋封其四子朱棣為燕王,駐守北平。朱元璋死後,皇孫建文帝繼位,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皇位,史稱明成祖,年號永樂。永樂元年(1403年)升北平府為北京,北京的名稱從這時開始,到今年剛好是600年。不過當時仍然是以南京為首都,北京稱為行在,到永樂十九年(1421年)才正式遷都北京。明成祖奪取皇位以後,為鞏固北方邊防,曾五次親自率兵出塞北征。永樂十二年(1414年)跟隨明成祖第二次北征來到北京的翰林鄒緝、胡廣、楊榮等13人倡和《北京八景》,所唱和的八景是瓊島春雲、太液晴波、居庸疊翠、玉泉垂虹、薊門煙樹、西山霽雪、盧溝曉月和金台夕照,做詩112首。參與唱和的畫家王紱繪《北京八景圖》,連同諸詩裝裱成卷。當時明成祖正在積極籌備遷都,唱和北京八景正是這些深受賞識的文臣為遷都所做的輿論準備。
此後,清乾隆帝兩次作《燕山八景詩》,沿襲了元代的瓊島春陰、太液秋風、居庸疊翠、盧溝曉月、金台夕照五景和明代的 薊門煙樹一景,改玉泉垂虹為玉泉趵突、西山霽雪為西山晴雪。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御書八景碑亭,分別樹在北海瓊華島
東坡、中海水雲榭、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德勝門外元土城遺址、盧溝橋東橋頭、居庸關、朝陽門外苗家地等八處,成為見稱於今的燕京八景。
關於八景的總稱,元代有燕山八景、神京八景(神州八景)、燕南八景,明代有北京八景、京師八景、燕台八景、京畿八景,清代有燕京八景、金台八景、京都八景,民國年間有舊京八景,還有一個朝代未詳的燕地八景。其中燕山八景出現最早,使用時 間最長;而燕京八景流傳最廣。燕京八景的說法出現比較晚,始見於成書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的《春明夢余錄》中。人們通常說乾隆欽定燕京八景,但乾隆詩文中用得都是燕山八景,未見燕京八景這個辭彙。各個景名歷代也不相同,始終未變的僅有盧溝曉月和居庸疊翠兩景。
燕山八景的景觀特徵
(一)瓊島春陰(瓊島春雲)
瓊華島就是北海的白塔山。這一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遼代,是遼南京城東北郊的遊樂之所。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在這裡建離宮,這座離宮大體是以瓊華島為中心布局的,當時特地從汴京(今開封)的北宋皇家園林艮岳中拆取許多玲瓏剔透的太湖石,以營造仙境。有個故事,說成吉思汗稱汗時正值金章宗在位,成吉思汗在統一漠北的過程中曾藉助過金朝的力量,並臣服於金朝。面對著蒙古的崛起,金朝是有所警惕的,當時蒙古境內有一座山,精
燕山八景燕山八景
通風水的人說這座山有王氣,金章宗就派了許多人去,連挖帶鑿,運到中都城的東北,積累成山,在山的周圍開挑海子,山上栽植花木,營造宮殿,作為皇帝的游幸之所,命名為瓊華島。相傳金章宗和李妃在瓊華島賞月,章宗出了個上聯:“二人土上坐”,李妃馬上對出下聯:“一月日邊明”,被傳為佳話。
元世祖時以瓊華島為中心營造大都城,這裡成了皇城以內的禁苑。在大都城建成之前,元世祖就住在瓊華島上的廣寒宮,這座小島實際上成為當時的政治中心。“其山皆以玲瓏石疊壘,峰巒隱映,松檜隆郁,秀若天成。”所以此處景觀被稱之為瓊島春陰。
有人把瓊島春陰和太液秋風兩景附會到金代的皇家園林中,從現存元代以《瓊島春陰》和《太液秋風》為題的詩詞來看,寫的都是大都城內的瓊華島和太液池。
明初此景被改名為瓊島春雲。《北京八景圖詩》中說:“山之上常有雲氣浮空,氤氳五采,郁郁紛紛,變化翕忽,莫測其妙,故曰瓊島春雲。”當時的方誌說瓊華島上“喬松古檜,煙雲繚繞,隱若仙府”。
清初在瓊華島山頂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藏式白塔,因此瓊華島又被稱為白塔山。乾隆恢復了瓊島春陰景名,在島東坡綠陰深處樹立了一座幢形的瓊島春陰碑
(二)太液秋風(太液睛波)
元代的太液池大致上相當於現在的北海和中海,當時還沒有南海。“岸多槐柳,木茂林幽,池中蒲藻紛敷,禽魚翔泳,望之如仙洲勝地。”陳櫟的《燕山八景賦》中說:“池雖仍於古稱,芙蕖艷其佳色;與景秋而最宜,涼 生夫粼碧。”所以此處景觀被稱之為太液秋風。
明初此景被改名為太液晴波。〈北京八景圖詩〉中說:“天氣清明,日光 漾而波瀾漣漪,清澈可愛,故曰太液晴波。”
景觀以得水為貴。北京是個乾旱的地方,能見到水就格外高興。明末人說:“京城貴水而尊稱之”,一里之水稱之為海,一頃之水稱之為湖,一畝之水稱之為河。這就是北京有很多水面都被叫做海的原因。太液池是皇城以內的海,被尊稱為“天上水”。
文人偏愛秋季,在文人的筆下,北京的秋色遠遠勝於春光。有一位文人寫到:“秋天是最適宜於遊人享樂的季節。沒有風,沒有雨,太陽整天暖融融地照著。蒼穹是那么高,那么澄清。淺灰的雲追逐著雪白的雲,有時像在緩緩地散步,有時又像互相擁抱。”在秋高氣爽的季節,登上瓊華島俯瞰太液池,涼爽的秋風從水面陣陣吹來,感覺豁然開朗,令人心曠神怡。
乾隆恢復了太液秋風景名,在中海水中的涼亭水雲榭內樹立太液秋風碑。
民國年間,中南海一度開放為公園,在水雲榭內設立了茶社,亭旁為渡船碼頭。
(三)玉泉垂虹(玉泉流虹、玉泉趵突)
玉泉山位於北京城的西北,山上流泉密布,泉水質輕味甘,清澈如玉,所以叫做玉泉。泉水向東流入昆明湖,折向東南經長河流入京城,自元建大都城以來一直就是北京城的重要水源。
《北京八景圖》: “以茲山之泉逶迤曲折,蜿蜿然其流若虹,故曰玉泉垂虹。”清初的《宛平縣誌》上稱此景為玉泉流虹。
乾隆認為垂虹可以比擬飛瀑,而玉泉從是從石縫裡流出來的,並沒有形成瀑布,以往的詩人將玉泉比擬為飛瀑並不準確。玉泉是從山根噴躍而出的,雪涌濤翻,很像濟南的趵突泉,因此將玉泉垂虹改為玉泉趵突。後人又有一種折中的說法,說玉泉雨後垂虹,平日趵突。
清代在玉泉山建造了皇家園林靜明園,玉泉趵突又成為靜明園十六景之一。
乾隆讓人用特製的銀斗稱量天下名泉的泉水,結果是玉泉山水最輕,遂定為天下第一泉。清代皇宮中用水取自玉泉山,每日有官差押水車運送,水車上蓋龍袱,路上不避車馬,隨時可以叫城門,十分威嚴。宣統出宮後停止。
20世紀30年代泉源開始淤塞,70年代因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斷流。
(四)西山積雪(西山睛雪、西山霽雪)
北京西部的山統稱為西山,屬於太行山脈,因位於北京城西而得名。西山是距北京最近,也是與北京城市發展關係最為密切的山地。數百年前天氣冷得早,宋朝使臣范成大來到中都,“至之日適以重九,伴使酌酒相勸。西望
燕山八景燕山八景
諸山皆縞。雲初六日大雪。”農曆九月初六,大致相當公曆10月中旬就已經下了大雪。晴雪現象本來不足為奇。海拔愈高,氣溫愈低。雪後山下的積雪早已融化,遙望山巔仍有積雪。范成大來自南方,自然會對滿山皆白的雪景產生濃厚興趣。
西山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觀都非常優美,“春夏之交晴雲碧樹,花氣鳥鳴;秋則亂葉飄丹”,以冬季的雪景最受讚頌。元代此景在方誌上叫做西山積雪,詩詞中叫做西山晴雪。明初改名為西山霽雪。《北京八景圖詩》中說:“值大雪初霽,凝華積素,若屑瓊雕玉。千峰萬壑,若圖畫焉。故曰西山霽雪。”無論積雪、晴雪還是霽雪,都是泛指西山一帶的雪景,並沒有確切地點。民俗學家金受申先生說過:西山景色有遠觀和深涉兩趣。若既不遠觀,又不深涉,只在山下望山,縱有晴雪,也不美觀。當初立此景時必由遠觀而來。遠望西山頗有層巒疊嶂之致。
乾隆寫八景詩時,沒有用方誌中的積雪、霽雪,而是以元代詩詞中的晴雪作為此景之名,並在香山靜宜園內樹起西山晴雪碑
自金代西山就成為重要的風景名勝區,就人文景觀而言,建造過諸多寺院和園林,例如八大處、臥佛寺、大覺寺、碧雲寺、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等。就自然景觀而言,西山一帶樹木多,植被好,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深秋,漫山遍野的黃櫨葉經霜變紅,層林盡染,尤其引人入勝,到西山看紅葉早已成為市民的一件賞心樂事。
(五)薊門飛雨(薊門驟雨、薊門煙樹)
關於薊門有三種說法:
一是大都城的別名。在元初的詩詞中多以薊門指代大都城,例如謝翱的《哭文山》詩:“落日失滄海,寒風上薊門。”《續琴操》詩:“我赴薊門,我心何苦。我本南人,我來北土。”劉因的《燕歌行》:“薊門來悲風,易水生寒波。”
二是薊邱。據《水經注》記載:今薊城內西北隅有薊邱,因邱以名邑,猶魯之曲阜、齊之營邱。有的學者據此認為薊邱是薊城的地理特徵,薊城就是由薊邱得名的。在明初的《寰宇通志》中,將薊門與薊邱相混淆,說:“薊邱在舊城西北隅舊薊門。”
三是銅馬門。公元350年,鮮卑族首領慕容俊占據了幽州。後來在此稱皇帝,定都薊城,這就是十六國之一的前燕,這是北方少數民族第一次在此建立政權。為了追念創業艱難,慕容俊下令為自己騎的一匹戰馬鑄銅像,置於薊城東掖門。後世稱這座門為銅馬門。清初的《春明夢余錄》中說:“銅馬門在舊燕城東南隅,即古薊城門。”
另外,據宋代的《太平寰宇記》記載:唐朝開元十八年(730年)析幽州的漁陽、三河、玉田三縣置薊州,取境內的古薊門關為州命名。據《日下舊聞考》中說,古薊門關在薊州城東南六十里,一名薊邱,遺址尚存。歷代描寫薊州景物的詩詞也多有以薊門作為代詞的。《古今圖書集成》中收錄的明末人曹學佺的《游薊門記》,所記的就是盤山一帶的景物。
正因為薊門不是一個確切的地名,關於薊門的位置也是眾說紛?T凳竊詮叛喑侵校蟊竽閒性家煥錚笤
燕山八景燕山八景
頰庖淮行┙ㄖ糯媯蚴怯杏爰揮泄氐木傻孛C鞽跛凳竊誥沙俏鞅庇紓袢送貧銜自乒鄹澆U飭街炙搗ǘ祭肓山鵓沙遣輝丁5矯骱篤詰摹凍ぐ部突啊罰指交岬降率っ磐饌臉槍亍?
此景在元代叫做薊門飛雨或者薊門驟雨。缺名《燕山八景賦》(之二)說:“今往來薊門更數寒暑,眼中奇絕莫如飛雨”。其他《薊門飛雨》為題的文學作品所寫的也都不是某個具體地點的景物,而是暴風驟雨的場面,抒發的是一種不平之氣。正因為如此,當時有人認為此景悲憤感慨,不足以表現太平盛世。
明初此景被改名為薊門煙樹。《北京八景圖詩》中說:“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拂空,四時不改,故曰薊門煙樹。”薊門煙樹四字源於唐人李益“薊門煙樹遠依依”的詩句。
乾隆沿用了明代的薊門煙樹景名,並延續了《長安客話》中的附會,在德勝門西北的元土城遺址上樹起薊門煙樹碑。乾?都幻叛淌鰲肥興怠拌籩佑押斐久?覺生寺大鐘在此北),斷續常飄雲外樓。”這口“欲醒紅塵夢”的大鐘鑄造於明初永樂年間,萬曆年間移到萬壽寺,清乾隆年間又從萬壽寺移到覺生寺。大鐘重46.5噸,鐘聲洪亮悠長,可傳出四十多里。古人很會利用悅耳的聲音來創造景觀意境,西湖十景中的“柳浪聞鶯”和“南屏晚鐘”就是巧妙地利用了鳥鳴和鐘聲。相比之下,燕山八景是個無聲世界。覺生寺的鐘聲豐富了景觀意境,引人入勝,令人陶醉。
(六)盧溝曉月
盧溝橋位於北京城西南的永定河上,最初是渡口,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明昌三年(1192年)建起一座連拱石橋。這座橋最初由金章宗命名為廣利橋,後來因永定河舊稱盧溝河而得名盧溝橋。明正統年間和清康熙年間兩次重修。盧溝橋在中國橋樑史乃至建築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橋身兩側的望柱頂端雕刻著485隻形狀奇巧、神態各異的石獅子,北京過去有“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的歇後語。橋東是宛平縣城,建於明末崇禎年間,當時叫做拱北城,清朝更名拱極城,是拱衛北京城的門戶。
在鐵路未通以前,除來往東北方向以外,中原和南方各省來往於京城必須取道於盧溝橋,這裡是進京的最後一站或出京的第一站。多少官吏文人、商賈農工,為了事業、為了生活或是為了遊覽,終年奔走,到了盧溝橋,國都在望,總要換換衣服洗洗臉,做出個好樣子,歡歡喜喜地進京去。出京的人在此頭一站歇腳,此去無論是得意還是失意,都要從這裡開始。親朋好友們從城裡坐著騾車、騎著毛驢一直送到盧溝橋來,在橋頭找個酒館兒表一表惜別之情。就為了這送往迎來,讓人們對這裡增加了一番留戀。
《北京八景圖詩》說:“以其密邇京都,行人使客往來絡繹不絕,疏星曉月,曙景蒼然,亦一奇也,故曰盧溝曉月。”清雍正年間在易縣建造西陵,這裡又成為來往於西陵的必經之路。乾隆在盧溝橋東橋頭立起盧溝曉月碑
“楊柳岸曉風殘月”最容易引起旅行者的感嘆。來往京城的人,趕不上進京的要在這裡歇息;出京太晚,不能再走的,第二日得早起。五更天騎在牲口背上打從盧溝橋上經過,只見大野無邊,月亮灑下朦朧的光亮,魚肚色的天空中浮著幾朵白雲,數不清的星星亮晶晶的。橋上清風徐來,橋頭的拱極城若隱若現,秀麗的西山似遠似近。面對這富有詩情畫意的圖畫,面對這千古曉月,觸景生情,每個行人都會生髮出或喜或憂的強烈感觸。所以說盧溝曉月是八景中最感人的一景。
自從北京到武漢的鐵路建成以後,遠行的人再也用不著披星戴月地過盧溝橋了。雖然在早行的火車上也能看到曉月,但是火車飛馳而過,總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1937年7月7日夜間,日本侵略者在此發動了震驚世界的“盧溝橋事變”,中國守軍奮起抵抗,抗日戰爭爆發。如今,盧溝橋不僅是一處名勝古蹟,還成為一處革命紀念地。
(七)居庸疊翠
居庸關位於昌平縣,是長城距北京最近的一個重要關口,處在兩山夾峙的四十里關溝之內,南北各有一個外圍關口,南為南口,北為八達嶺。戰國時燕國開始在此設關塞,秦朝時有了居庸關之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金滅
燕山八景燕山八景
遼、元攻金,都是先奪取此關。元代建大都城以後,又成為拱衛京城的西北屏障。明代居庸關與倒馬關、紫荊關合稱內三關,現在的城牆就是明代修築的。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突破居庸關,三天之後就攻入北京。
長城歷來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分界線,用古人的話就是“天所以限南北、界內外”。作為長城上的關口,居庸關也是北京通向內蒙古高原的交通要道,在國家統一或是長城內外民族關係比較好的時候,這裡是一番和平景象,陳孚的《居庸疊翠》詩寫到:“斷崖萬仞如削鐵,鳥飛不度苔石裂。嵯岈枯木無碧柯,六月太陰飄急雪。寒沙茫茫出關道,駱駝夜吼黃雲老。征鴻一聲起長空,風吹草低山月?!背駱詒氏碌木吧⒉荒敲瓷托腦媚浚氐老站鞝道湊笳蠡粕常沽髀凍鮃恍┗牧梗咽峭章磽矗ㄍ疚拮枇恕U竊謖饈保佑構賾刪輪氐乇涑捎衛朗さ亍Tü諛保雷婕次緩蠼沃行哪弦疲源蠖嘉汲牽A羯隙?今內蒙古正藍旗)作為行都。每年四月皇帝到上都避暑,秋涼後返回大都。居庸關是往來於兩都的必經之地,跟隨避暑的大臣多有題詠。到了清代,長城作為民族間的防禦工程的作用消失了。這裡更是車馬往來,行旅頻繁,自塞外進入的牛羊、驢馬、駱駝絡繹不絕。
《北京八景圖詩》中說:“以茲山蒼翠秀麗,故曰居庸疊翠。”居庸關之南群峰起伏,蒼翠秀麗,漫山遍野的佳樹野花鬱鬱蔥蔥,登高遠望有如碧濤翠浪奔來眼底,長城蜿蜒起伏於崇山峻岭之中,一個敵台連著一個敵台,一段城牆連著一段城牆,氣勢磅礴,蔚為壯觀。清代的一部筆記中有居庸疊嶂的說法,也是個不錯的名字。
居庸關中有雲台、彈琴峽、仙枕石、六郎像、白風冢等名勝,最著名的是關城之內的雲台,這是一座跨大道而建的過街塔的基座。建成於元代,台上原有藏式佛塔,稱過街塔。塔在元末明初被毀。因台基是白石砌築,遠望好似浮雲凝聚,所以被稱之為雲台。1961年居庸關雲台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居庸關的北口是八達嶺。北往延慶、西去宣化,在此分路,所以叫做八達嶺。八達嶺居高臨下,地勢險要,有“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乃搗āC鞔拗某喬獎4嬙旰茫啻渦拚晌偈牢琶穆糜問さ亍?
(八)金台夕照
有人說古蹟傳說多是文人粉飾之詞,黃金台就是出自粉飾的一處景觀。正如明末《帝京景物略》中所說的:“黃金台名,後人擬名也。其地,後人擬地也。”
黃金台起源於燕昭王招賢納士的故事。戰國時期,齊國攻入燕國的都城薊城,殺死了國王,還把薊城內搶掠一空。齊軍退走後,新即位的燕昭王奮發圖強,廣招天下英才,以圖報仇雪恨。他的謀士郭隗給他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一位國君想用千金買一匹千里馬,買了三年也沒有買到。有人自告奮勇,說我能買到。三個月以後,此人用五百金買回一具千里馬的骨頭,國君非常氣憤,買馬人說:“對死馬都肯高價買進,何況活馬呢?只要您真心愛馬,千里馬很快就會送上門來。”果然,不出一年這位國君就得到了三匹千里馬。郭隗講完故事,獻計說:“大王想招賢,不妨先把我當作馬骨頭供養起來。您能崇敬我,比我強的賢士們就會不遠千里而來。”於是燕昭王拜郭隗為師,為他修築了豪華的住宅,經常去向他請教。燕昭王真心招賢納士的訊息傳遍天下,有真才實學的人爭
燕山八景燕山八景
先恐後來到燕國,其中最有名的是軍事家樂毅。燕昭王命樂毅率軍攻打齊國,攻占了齊國都城臨淄等70餘座城池,把齊國的鐘鼎寶器作為戰利品運到薊城宮中。後世一直把燕昭王當作禮賢下士的楷模。《史記》記載說“昭王為郭隗築宮而師事之”。東漢末年開始有人說昭王築台,到了北魏的《水經注》中又出現了黃金台之名。也就是說,在燕昭王死去七百多年之後,這段歷史最終演變成築黃金台招攬天下英才的傳說。
史籍中所傳說的黃金台在今河北省易縣。易縣是燕國的下都,當地叫做某某台的地名很多,大概是一種古代遺風。在八景中,黃金台是最虛無縹緲的,也是最令文人感慨的,出現過不少賦詠黃金台的名篇。到了金朝,人們仰慕燕昭王好賢之名,在中都城內建起一座黃金台,據說是在大悲閣東南、隗台坊內,也叫做賢台。《北京八景圖詩》中說:“後之游者往往極目於斜陽古木之中,徘徊留戀,以寄其遐思。土人稱為賢台,亦稱燕台。”指的就是這座黃金台。
明朝後期開始把黃金台附會到朝陽門外,後來乾隆又在朝陽門外苗家地以東立起金台夕照碑,都是沒有根據的隨意指定。乾隆說:“今朝陽門東南巋然土阜,好事者即以實之。所傳古蹟大率類是。”其實乾隆自己就是這樣的好事者,京城、定興、安肅、易縣等地都有黃金台,乾隆解釋說:或許是燕昭王訪賢心切,置黃金於台上,原來就不止修築了一處。
將金台夕照碑立在苗家地的原因,民間有個傳說:朝陽門外有一家姓苗的富戶,以務農為生,種地千頃,騾馬成群,人口眾多。有一天乾隆微服私訪來至苗家附近,見苗家風水過於旺盛,恐怕將來會對國家不利,於是想出一個辦法來破壞苗家的風水,在他們家以東找一個地勢較高的地方,面向正西樹起一座石碑,上面御書金台夕照四個大字,取意是因為禾苗怕火,經常用日光照射,就不能再發展了。因為此處地勢較高,日落之後別處都見不到日光了,站在此處向西遙望還能看見紅光一片。後來苗家果然敗家了。土地都收歸官有,這就是後來的苗家地。
民國十四年(1923年),金台夕照碑因年久失修傾倒,字跡被土侵蝕,日見模糊。
北京共有四處因名中有“金台”或者“夕照”二字,因而被附會為金台夕照的景點。其他三處是:
天壇以北、金魚池以東的金台書院,這只是書院的字號,既無台,又無景。
左安門內的夕照寺。寺旁有居民三五戶,每當夕陽返照之時,炊煙裊裊,縷縷不絕,被映成丹霞色,映在紅色的廟牆的,詩意絕佳。廟前有個五丈來高的土台,附近人說是燕昭王築台拜樂毅為將的遺址。廟前有一條小河,水中可以泛舟,夏天碧波滿塘,岸柳成行。夕陽返照之時登台遠望,只見翠蓋十里,遠山輝映,景色更奇。
燈市口東口的二郎廟,號稱東城當街廟。每當夕陽將落之時,站在殿前,只見院內雲霞輝映。清末光緒年間有一條狗忽然進到殿里,臥伏在香案上,附近居民以為是二郎神的神犬顯聖,紛紛前來焚香禮拜,晝夜不絕。軍官揮動鞭子驅趕,才得以平息。後來修築馬路時將這座廟拆毀。
燕山八景的人文內涵
自元初出現燕山八景的說法已經過去700多年了。700多年的變遷可謂天翻地覆,許多盛極一時的勝跡都已事過境遷、時過境遷,燕山八景的說法卻能夠經久不衰,其中有些什麼規律呢?燕山八景的說法在北京的城市發展中有
燕山八景燕山八景
些什麼意義呢?
1.北京具有3000年的建城史和1000年的建都史,有著豐富的自然風景和人文風景資源。
自然風景一般都具有富有美感的地貌、較好的植被和較好的天文氣象條件。古人探求繪畫原理所說的“以山為血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云為神彩”,應該也是構成自然風景的基本條件。人文風景是人類活動和發展的遺蹟,有著悠久的開發歷史和很高的文化價值。在八景中,瓊島、太液、薊門、盧溝、居庸、金台六景為人文風景,玉泉、西山兩景為自然風景。人文風景多於自然風景,體現了北京作為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的性質。
2.八景與詩詞有著密切的聯繫。
唐代的邊塞詩和出使遼金的宋朝詩人的作品對燕山八景的遴選和命名有很大影響。薊門煙樹來源於唐聳洹凹幻叛淌髟兌酪饋保媽菀運穩朔凍紗蟮摹堵怠貳ⅰ堆啾齬蕁妨絞角舐島臀魃攪醬骯鄣淖怕洹Q嗌槳司板嘌∮謔手校畛跤質且允市問餃范ㄏ呂吹摹?
3.八景其稻褪前舜Ψ緹懊さ耐吵啤?
將數個景點組合賦詠的習俗起始於元初,大都城規劃主持人劉秉忠的《秦樓月詞》:“瓊花島,盧溝殘月西山曉;西山曉,龍蟠虎踞,水圍山繞。昭王一去音塵杳,遙憐弓劍行人老;黃金台上,幾番秋草。”徐世隆的《廣寒殿上樑文》:“析木星躔,臨士馬雄強之地;瓊華仙島,營帝王游豫之宮。蓋因前代規模,便有內都氣象。金台南峙,玉泉西流。北襟山勢,真龍虎之樞;東帶海濤,盡魚鹽之國。控河朔上流之上,居今日中原之中。”黃文仲的《大都賦》:“因內海以為池,即瓊島而為圃。近則東有潞河之饒,西有香山之阜,南有柳林之區,北有居庸之口。”李洧孫的《大都賦》:“訪遺蹟,則金台之舊址,石鼓之斷籀,東掖之銅馬,閭城之石獸,經山之鐫刻,盧溝之結構。指故城而吊英雄於既往,謁古剎而念忠義之不朽。皆邦域之勝覽焉。”另據《輟耕錄》記載:“至元四年(1267年)正月城京師,以為天下本。右擁太行,左注滄海;撫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峙萬歲山,浚太液池;派玉泉,通金水。縈畿帶甸,負山引河。壯哉帝居,擇此天府。”都以瓊華島為中心,盧溝、西山、金台、居庸、玉泉等環列四周。重建瓊華島是建造大都城的標誌性事件,陳櫟以瓊島、太液兩景作為燕山八景的起始,《輟耕錄》將各景點的組合與建大都城聯繫起來,是很有道理的。
4.某個景觀的最佳狀態只有在一年當中某個季節或一天當中某個時刻,或者是在特定的天文氣象條件下才會出現,才能發揮感染力。
有一種說法,說八景是根據“春夏秋冬、朝夕水火”構思的。瓊島春陰含著春字;居庸疊翠,“夏季附近各山佳樹野花,翠色如波”,是夏;太液秋風含著秋字;西山晴雪是冬;盧溝曉月是朝;金台夕照含著夕字;玉泉趵突是水;薊門煙樹是因為土城關一帶人家炊煙裊裊,成為一景,含著火的意思。雖然薊門煙樹之火有些牽強,其他七景還是有些道理的。
5。景名是觀賞的說明書。
每個景名四個字,前兩字是景點,後兩字是景觀特徵,以寥寥四個字把景點的特異之處徹底表現出來。人文風景主要是突出文化內涵,自然風景主要是借“天光雲影”、“風花雪月”等天文和氣象景觀,以無形的虛景來增加靈氣。正如《紅樓夢》所說:“若大景致,若干亭榭,無文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景名對於豐富景點的文化內涵,增加景點的詩情畫意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而八景作為一個整體又為整個城市生色。從這個意義上說,燕山八景的文化意義要大於景觀意義。
6.在苑囿專供帝王享用和私家園林屬於私人所有的時代,這些風景名勝實際上起到公共遊覽場所的作用。
清代每年重陽節市民出城登高,南到天寧寺、北到薊門煙樹等處,遠到西山八大處。乾隆年間有一組描述官吏生活情趣的曲子,其中寫到:“雖則久別家,把聖水孤山夢想遐。逛廠的香車寶馬,趕廟的清歌雜耍。才看了殿春風紅芍藥,又開到傲秋霜黃菊花。你便道茶園戲館太喧譁,試與我窯台攬勝多幽雅。況爭夸燕山八景,風日倍清華。”可見人們將八景當作與逛廠、趕廟、看花一樣的遊覽活動和茶園、戲館、窯台一樣的娛樂場所。

燕山八景的現狀

就八處景觀的現狀來說,瓊島春陰所在的北海、盧溝曉月所在的盧溝橋、居庸關雲台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得到妥善保護,連同西山晴雪所在的香山公園都已成為旅遊勝地。薊門煙樹碑整修後,成為市民的休閒場所。有的景觀內容還得以發展和豐富,遊覽西山不僅可以看冬季的晴雪,還可以看深秋的紅葉。曾是“居庸外鎮”的八達嶺,經過多年修繕成為舉世聞名的風景名勝,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金台和薊門兩處演變為地名,以金台為名命名了朝陽區的兩條街道,以薊門為名命名了西北三環路上的一座立交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