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界壕

南界壕的主體不是牆垣,而是寬深的壕溝,主要用深塹阻擋敵方的馬隊。 南界壕位於北界壕以南,大部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呈東北--西南走向,伸延於今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省區,長達三千餘里。 西段是從達賚諾爾折向西南,經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太僕寺旗、鑲黃旗,抵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境,轉向南去,止於黃河北岸的大青山。

簡介

南界壕始建於金代,與北界壕一樣是為防禦蒙古人南下而建造的。南界壕又稱為明昌新城、金壕塹、金內長城等。南界壕的主體不是牆垣,而是寬深的壕溝,主要用深塹阻擋敵方的馬隊。開掘出來的土石不經夯打砌築,就堆放於壕溝內側,遠遠望去,猶如一道長垣,故亦稱作長城。南界壕位於北界壕以南,大部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呈東北--西南走向,伸延於今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省區,長達三千餘里。這條壕塹的修築,大約經歷了大定、明昌、承安、泰和四個時期,前後歷時近半個世紀

詳細

整條南界壕可分為三段:東段是從呼倫貝爾盟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區駐地以北的嫩江西岸起,順大興安嶺東麓伸向西南方,經黑龍江省甘南、龍江兩縣,過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科爾沁右翼前旗、突泉縣、科爾沁右翼中旗等地,抵達呼林河(霍林河、霍午河)北岸。
中段是從呼林河折向西南,過哲里木盟扎魯特旗西部,經昭烏達盟巴林左旗、林西縣西北,抵克什克騰旗達賚諾爾以南。
西段是從達賚諾爾折向西南,經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太僕寺旗、鑲黃旗,抵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境,轉向南去,止於黃河北岸的大青山。三段互不銜接,但相距均不甚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