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發展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南樂縣第一高級中學首先在課堂教學上加快了改革步伐,制定了《教師課堂標準》,用於指導教師的課堂改革。學校根據學科特點積極拓寬課堂教學的空間,學校從語文、外語兩學科入手進行了大膽改革,全校設定了10多個閱覽室,每周每班開設三節閱讀課。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綜合素質。學校還聘請了兩名外教,為各年級開設了口語課,學生的外語口語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
學校提出要徹底打破常規課堂的界限,把學習的課堂延伸到廣闊的生活中去,積極開闢第二課堂,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全校精心學生團體,帶動特色教育發展。學校每年都要邀請著名專家 、成功人士來校舉辦各種專題講座,使同學們的視野為之開闊,學習理念為之更新 。大課堂的改革措施取得了累累碩果,素質教育水平得到提高,一批高素質學生也脫穎而出,每年都有一批同學考入大學的藝術、體育專業 。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科技製作、文體演出、體育比賽等活動中成績突出,2003年以來,學生參加全國各類競賽,獲獎人數多達123人次,在濮陽市名列前茅。 南樂一中以它追求卓越但不追求完美無缺的辦學理念,取得了一項又一項突出成績。
在探索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南樂一中敏銳地觀察到,教育科研是一個學校不斷發展、不斷壯大的動力因素。而教育科研也絕不是少數專家的事,教師理應成為學校教育科研的生力軍,學校果斷提出了“把教育科研納入到常規教學中去”的科研興校戰略思想,號召廣大教師“不做教書匠,要做教育家”。 幾年來,全校教師先後發表了1500多篇教研論文,出版專著20多部。教師教研能力的整體提高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加快科研興校的進程,2001年以來學校先後數次協同光明日報《考試》雜誌社、山西師大《英語周報》社等共同舉辦高考研討會,每年一屆研討會的召開不僅促進了本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而且使周邊地區的學校廣為受益。與此同時,一批國家、省級課題研究工作也取得豐碩成果。
院校合作
為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引進省內優質教育資源,探索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發展南樂教育事業,南樂一中於6月5日在多功能報告廳舉行“南樂一中與鄭州一中合作辦學簽字儀式”。 參加簽字儀式的有:鄭州一中校長朱丹同志,南樂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田小飛同志,鄭州一中領導,新鄉、安陽、鶴壁、濮陽等相關高中校長,南樂縣教育局領導,縣各高級中學、初級中學校長,南樂一中部分教職工,南樂一中部分學生代表。 簽字儀式由南樂縣教育局局長趙軍輝同志主持,共有四項議程:(一、郭校長發言;二、鄭州一中朱丹校長致辭;三、協定簽字;四、縣長助理田小飛致辭。)縣領導和兩校校長分別作了重要講話。 南樂一中郭運生校長向鄭州一中對南樂一中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明確表示了與鄭州一中真誠合作辦學的願望。郭運生校長說:南樂一中在與鄭州一中的合作過程中,一定會真誠虛心,充分吸納,科學利用鄭州一中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努力提升自己的辦學水平,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決心把南樂一中辦成中原名校,更好地服務於南樂經濟的發展。隨後,鄭州一中校長朱丹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表達了對南樂教育的關切之情。之後,鄭州一中網校校長冷鐵錚和南樂一中業務副校長任維東在合作辦學協定書上籤字。 最後,南樂縣政府縣長助理田小飛同志致辭。田縣長闡述了南樂一中與鄭州一中合作辦學的重要意義。田縣長強調:鄭州一中是中國百強名校,它歷史悠久,理念先進,管理科學,教風嚴謹,學風濃郁,近年來,在全省人民心中,一直是師資力量強,教育質量高,教育資源豐富的學校。南樂一中與這所名校的合作,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擴展優質教育資源的社會價值,是南樂高中教育在辦學形式上的創新探索,南樂一中和鄭州市一中合作辦學是南樂教育發展史上的一件盛事,將極大促進南樂教育的均衡發展。 簽字儀式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此儀式標誌著鄭州一中和南樂一中的合作正式開始,預示著南樂一中將充分利用和開發鄭州一中的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辦學實力,再次為南樂一中打造精品名校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校園文化
學校教育,德育先行,對於學生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塑造他們完美的人格和遠大的志向,培養“優秀的世界公民和卓越的中國人”是南樂縣第一高級中學的育人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學校千方百計調動各種教育方式精心構建育人環境,在抓好健全制度的基礎上,更為注重環境育人、文化育人。定期召開家長會,加強同社會、家庭的交流,聘請社會知名人士、名師、名校長和校外法律輔導員來校為學生上德育課, 教務、後勤、工青婦等職能部門也都根據自身特點在學生中間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利用新生入學教育和軍訓、校報、校廣播站、新聞櫥窗、黑板報、校園網、運動會、文藝演出、法制教育報告會、升旗儀式、十八歲成人儀式等形式開展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團隊精神教育 。利用教室、閱覽室、實驗室、餐廳、花園、林蔭道等各種場所對學生進行文化薰陶。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德育無時不有,德育無處不在,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生活,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