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方竹筍

南川方竹筍

南川方竹筍,重慶市南川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南川方竹筍以金佛山方竹筍為原料,用傳統工藝加工製成,其外形略呈方形,觸摸有稜角感,筍肉黃色或黃白色,新鮮清潔、筍肉豐腴、肉質脆嫩,筍籜有光澤不萎蔫,具有營養豐富、肉質豐厚、脆嫩化渣、滋味鮮美的獨特品質,受歷代美食家所親睞。 2008年9月19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對“南川方竹筍”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信息

產品特點

南川方竹筍 南川方竹筍

南川方竹筍是以金佛山方竹筍為原料,用傳統工藝加工製成,筍形略呈方形,觸摸有稜角感,筍肉豐腴呈黃色或黃白色,肉質脆嫩,筍籜有光澤不萎蔫,具有“鮮、香、嫩、脆”的特點。南川方竹筍具有“營養豐富、肉質豐厚、脆嫩化渣、滋味鮮美”.南川方竹筍營養成分豐富,含蛋白質4.32%,脂肪0.15%,粗纖維4.5%,碳水化合物1.24%,維生素C2.14毫克/千克,維生素B10.37毫克/千克,維生素B20.4毫克/千克等營養物質和鈣、磷、鐵、鋅、硒等礦物質元素,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

南川方竹筍 南川方竹筍

南川方竹筍原料 金佛山方竹。金佛山方竹特產區位於東經106º50′~107º27′,北緯28º12′~29º10′,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濕潤多雨、日照少多雲霧,終年無夏季,氣候條件十分優越。金佛山區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南川方竹筍優質豐產的得天獨厚的濕潤、多霧、少日照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

歷史溯源

南川方竹筍 南川方竹筍

據《南川縣誌》記載,南川方竹筍清嘉慶(1795-1820年)時期為朝庭貢品。

生產情況

南川方竹筍 南川方竹筍

截止到2012年,南川區年產竹材約5萬噸,年產方竹、楠竹、麻竹、慈竹等鮮筍1.8萬噸;現有竹筍加工企業5個、筍竹專業合作社18個,年加工方竹筍等產品5800噸,產值1.85億元。其中,出口創匯600萬元以上的有金佛山食品公司、天地源食品廠和森源食品公司3個企業,他們帶動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65600農戶,近20萬筍農,解決固定就業人員2000人,年人均收入1.5萬元。此外,南川區利用竹子資源優勢,結合工業和竹加工技術的進步,竹子在附加值、高效培育、生物技術、竹材化學利用、竹材重組加工以及竹林生態旅遊等產業領域也已取得巨大突破。有竹材精深加工產品有竹簾、竹扇、香簽、竹蓆等,竹蓆年產約4000平方米、10萬件。

產品榮譽

2008年,南川區為竹筍產品申請“ISO9000-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ISO9000-14000國際環境質量體系認證”、“方竹筍有機食品認證”、“QS認證”和“ISO22000-2005食品安全認證”。

2008年9月19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對“南川方竹筍”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南川方竹筍 南川方竹筍

2010年底,成功註冊“南川方竹筍”地理標誌商標,為南川區方竹筍提供又一質量保證。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南川方竹筍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重慶市南川區人民政府《關於界定南川方竹筍地理標誌產品地域的通知》(南川府發〔2008〕19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重慶市南川區東城街道辦事處、南城街道辦事處、西城街道辦事處、三泉鎮、大有鎮、金山鎮、合溪鎮、頭渡鎮、古花鄉、慶元鄉、德隆鄉等11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品種。

金佛山方竹。

二、立地條件。

海拔1000米至2200米的中山,土壤pH值4.5至7,有機質含量≥2.5%,土層厚度≥30厘米,壤質土和山地黃壤。

三、栽培管理。

⒈育苗:冬季整地,第二年春季作床,立夏前後採集種子播種育苗,第三年冰雪解凍時進行種苗移植。

⒉栽植:

⑴整地要求:按等高線整地,砍除帶和保留帶水平寬各1米,保留帶中只清除草本植物和低矮過密的木本植物;

⑵栽植密度:每公頃栽植數量≤3300株;

⑶定植時間: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

⑷實生苗栽植法:選擇2年生、分櫱苗7株以上、根系完整、無損傷、健壯的竹苗。

成竹移栽法:選擇竹葉深綠茂盛的2至3年生健壯母竹,桿直無損傷、無畸形,分枝部位低,節間勻稱,挖取時來鞭不得短於30厘米,去鞭不得短於40厘米,鞭根至少有飽滿充實的鞭芽6至8枚,留枝5至7盤。

3.竹林管理:

⑴施肥:每年春、秋在定植穴周邊開溝,施腐熟的優質有機肥,使用量≥22500千克/公頃,不得施用化肥。

⑵母竹留蓄:產筍期,選留均勻分布的健壯母竹,每公頃每年留蓄新竹2400株~3300株;

⑶更新:部分5年生竹及6年生以上老竹在6月份鬆土時伐除,竹林保留立竹量不大於22500株/公頃。

4.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8月上旬至10月下旬,出筍2~3天后採收,高徑比為10至15:1。

五、加工工藝。

⒈產品分類:按加工工藝不同分為筍乾和清水筍。

⒉筍乾加工工藝:

⑴原料處理:將當天採收的帶殼鮮筍集中去殼,不得破壞筍體。

⑵殺青:使用不鏽鋼夾層鍋,放入乾淨衛生清水,通入蒸汽至水沸騰,投入去殼竹筍,並加入筍重量3%的食鹽攪拌均勻,煮至呈現半透明並散出香氣為止。

⑶漂洗:竹筍入冷水池中冷卻、漂洗,撈起後用筍釺從筍尖戳到筍基,散熱完全後轉入下一冷卻水池內冷卻12小時以上,務必使竹筍涼透。

⑷瀝乾:將竹筍分層交錯且平整地放在榨機內,慢慢加壓。過1至2小時後,松榨再加重物重壓,直至無肉眼可見水分榨出。

⑸烘乾:前期控制溫度為60至70℃,注意經常翻拌,並進行揉搓,使烘烤均勻。烘至六七成乾時,進行人工打扁,使筍節形成裂紋略成扁平狀,筍肉柔軟。後期溫度控制在40℃左右,達到標準要求含水量即可。

⑹分級包裝:根據筍乾個體的大小、長短、老嫩、顏色等分成三個等級,用雙層塑膜袋裝好後機器封口,在乾燥通風的倉庫內貯藏。

⒋清水筍加工工藝:

⑴原料處理:將當天採收的帶殼鮮筍集中去殼,保持筍體完整,有筍尖,筍體長度大於180毫米,筍體兜部橫徑10至20毫米。

⑵蒸煮及冷卻、漂洗:將竹筍投入沸水(沸水中可添加適量檸檬酸)中蒸煮,沸騰後煮12至15分鐘,用冷水迅速冷卻、漂洗。

⑶修整、分級、裝罐:

去除筍殼,用彈弓彈淨筍衣,修去邊緣粗纖維,切去根部粗老部分,要求切口平正,不露空洞,注意保護好筍尖。根據包裝不同品種規格要求,切分成筍絲、筍節或完整的竹筍尖,並剔除傷爛斑點。清水漂洗5小時以上,水無渾濁為止。稱足淨含量後裝入包裝袋,灌入經煮沸過濾的0.04%檸檬酸。

⑷排氣、封罐:將裝筍後的罐內加熱排氣,罐中心溫度達78至80℃。然後在封罐機上封罐。若用蒸煮袋包裝,採取真空封口,要求真空度達0.095兆帕。

⑸殺菌、冷卻:封罐後將其放進殺菌鍋殺菌,殺菌溫度為116℃,殺菌時間為30至45分鐘,殺菌後及時冷卻至37℃左右。

⑹貯存

裝箱後在乾燥、通風的倉庫貯存。

六、質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

⑴筍乾:

等級 項目 特級品 一級品 二級品
色澤 筍肉呈黃白色 筍肉呈黃白色、淺灰色 筍肉呈黃白、淺灰或灰色
組織形態 表面乾爽,無霉點或霉斑,無蟲蝕,允許有柔軟筍衣,筍底部寬度大於等於3厘米 表面乾爽,無霉點或霉斑,無蟲蝕,允許有柔軟筍衣,筍底部寬度小於3厘米,大於等於2厘米 表面乾爽,無霉點或霉斑,無蟲蝕,允許有柔軟筍衣,筍底部寬度小於2厘米,大於等於1厘米

⑵清水筍:

等級 項目 特級品 一級品 二級品
色澤 筍肉呈黃色,有光澤、湯汁清晰,允許有少量白色析出物 筍肉呈黃色、淡黃色,稍有光澤,湯汁較清,允許稍有筍衣碎屑和白色析出物 筍肉呈黃色、淡黃色、灰白色,湯汁尚清,允許有筍衣碎屑和白色析出物
組織形態 整裝:筍鮮嫩,筍尖、筍節完整無缺,筍長度大於18厘米,筍尖直徑小於0.5厘米,筍底部直徑大於2厘米,同一袋(罐)內大小較一致 整裝:筍較鮮嫩、完整,允許稍有損傷,筍長度大於18厘米,筍尖完整,筍底部直徑1.5-2厘米,同一袋(罐)內大小大致一致 整裝:筍尚嫩、完整,無明顯粗纖維,允許有損傷及拔節,筍長度大於18厘米,筍尖完整,筍底部直徑1~1.5厘米,同一袋(罐)內大小尚一致
片裝:筍鮮嫩,切面較光滑,形態近似長方形,切削較平整,同一袋(罐)內厚薄、大小較一致 片裝:筍較鮮嫩,切面基本光滑,形態近似長方形,切削基本平整,同一袋(罐)內厚薄、大小基本一致 片裝:筍尚嫩,切面尚光滑,形態近似長方形,基本規則,厚薄尚一致,切削尚平整
絲裝:筍鮮嫩,同一袋(罐)內的筍絲長短、粗細較一致 絲裝:筍較鮮嫩,同一袋(罐)內的筍絲長短、粗細基本一致 絲裝:筍尚嫩,同一袋(罐)內的筍絲長短、粗細尚均勻
丁裝:筍肉鮮嫩,呈小圓柱體,同一袋(罐)內大小基本一致

⒉理化指標:

項 目 清水筍 筍乾
固形物含量 不得少於標示重量的60% -----
pH值 4.2-5.2 -----
水份,% ----- ≤25
二氧化硫殘留量(以SO計),毫克/千克 ≤50
錫(以Sn計),毫克/千克 ≤250
總砷(以As計),毫克/千克 ≤0.5
鉛(以Pb計),毫克/千克 ≤1.0

⒊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南川方竹筍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重慶市南川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