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垣善諭

南垣善諭

國朝尚書劉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飲食苛求屬吏,郡縣患之。 公曰:“此吾門生,當開諭之。”俟其來款之,曰:“老夫欲設席,恐妨公務,特留此一飯。但老妻他往,無人治具,家常飯,能對食乎?”直使以師命,不敢辭。自朝過午,飯尚未出,直指飢甚。比食至,惟脫粟飯、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覺過飽。少頃,佳肴美醞,羅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強之,對曰:“已飽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見飲饌原無精細,飢時易為食,飽時難為味,時使然耳。” 直指使諭其訓,後不敢以盤饗責人。

注釋

直指使:官名。

屬吏:所屬官員,部下。

他住:到別的地方去。

具:準備。

比:等到。

脫粟飯:糙米做的飯。脫粟,只去皮,不加精製的米。

食:飯食。

強:強求。

盤飧(sǔn):此處指代飯食。飧,原指晚飯。

責:責怪。

譯文

國朝尚書是劉南垣,年老而辭職回到家鄉。有一個直指使,因為飲食的事情而苛求下屬,郡縣的官員為此很憂慮。劉南垣說:“這是我門下的學生,我應當去開導他讓他知道。”等到他來了,款待他,說:“我將要開飯了,恐怕妨礙了你的公務,特地想請你吃一頓飯。但是我的妻子去了別的地方,沒有人燒菜,家常便飯能夠吃嗎?”直指使因為老師的命令,不敢推辭。從早上到中午,飯還沒有吃過,直指使感到很飢餓。等到飯上來後,只有米飯,豆腐一碗罷了。他各吃了三碗,直指使覺得很飽。過了不一會,佳肴美酒,都擺滿在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劉南垣強求要他吃,他說:“我已經飽了,不能吃了。”劉南垣笑著說:“可見飯食酒菜,原本沒有精粗之分,飢餓的時候容易吃下去,飽的時候難以吃出味道,只是時候不同使人這樣罷了。”直指使經過這次教訓之後,不敢憑藉飯食責怪別人了。

作者簡介

鄭瑄,字漢奉,號昨非庵居士,閩縣(今福州)下渡人。自幼天資聰慧,讀書過目不忘。祖父鄭日休,明嘉靖年間舉人,官教諭。父鄭元勛,縣秀才。祖父、父親都遊學北京,教授學生數百人,鄭瑄因而遍交海內名士。考中明天啟四年(1624年)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升渡支使,主管倉庫和錢糧簿書等。後出任浙江嘉興府知府,重視教育,興修水利,深受百姓愛戴。數年後,任應天(今南京)巡撫,他為官清廉,一芥不取,生活清苦,妻子穿戴仍荊釵布裙。他說:“余為三品堂卿,幾六年矣,萱帷布衾,制自微時。間欲更葺,亦不易措。”當時北方發生饑荒,流民紛紛逃難到南京,但南京百姓賦役繁重,民不聊天,有武生李璡,建議搜刮江南富裕人家財力以充軍餉,受到錢士升的極力反對。鄭瑄當即引退回鄉。

鄭瑄喜歡讀書又精通文學,與學者倪元璐、徐石麟“以文章相引重”。鄭瑄著有《撫吳疏草》四卷不傳於世。又著有《昨非庵日纂》二十卷,“昨非庵”是鄭瑄官署中的書室,鄭瑄《自序》說:“使余而知昨之非也”。時時警示自己。此書是他的讀書筆記,從歷代正史、詩文集、野史、雜記等書中分門別類採集而成的,“此書皆記古人格言懿行”。他說:“茲編事不炫奇僻,語不求綺奧,取其有關世教、倫常、修德、釋回,足當迷津一筏者。”希望能教化世人,為人們作一行動指南,此書剛刻板問世,立即引起朝野的關注,有人把它比作西漢劉向的《說苑》。不久,此書傳入日本,受到歡迎,四百年來一直轟動日本商界。此書為明刻本、石印本,近 年都有影印本。199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又有“文白對照全譯”本上下兩冊,極便於讀者。

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立隆武小朝廷,授鄭瑄為工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鄭瑄與大學士黃道周、巡撫張肯堂同心輔政,而當時武將專橫跋扈,朝廷命令不能傳達幾州,隆武二年(1646年)朱聿鍵兵敗被殺,鄭瑄鬱郁不得志,不久死於家中。後祀於嘉興六賢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